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其他隋唐作者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7 题号:728895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 卢潜,范阳涿人也。容貌瑰伟,善言谈,少有成人志尚。世宗引为大将军西阁祭酒,转中外府中兵参军,机事强济,为世宗所知,言其终可大用。王思政见获于颍川,世宗重其才识。潜曾从容白世宗云:"思政不能死节,何足可重!"世宗谓左右曰:"我有卢潜,便是更得一王思政。"天保初,除中书舍人,以奏事忤旨免。寻除左民郎中,坐讥议魏书,与王松年、李庶等俱被禁止。会清河王岳将救江陵,特赦潜以为岳行台郎。还,迁中书侍郎,寻迁黄门侍郎。黄门郑子默奏言,潜从清河王南讨,清河王令潜说梁将侯瑱,大纳赂遗,还不奏闻。显祖杖潜一百,仍截其须,左迁魏尹丞。

肃宗作相以潜为扬州道行台左丞先是梁将王琳为陈兵所败拥其主萧庄归寿阳朝廷以琳为扬州刺史敕潜与琳为南讨经略琳部曲义故多在扬州与陈寇邻接。潜辑谐内外,甚得边俗之和。陈秦、谯二州刺史王奉国、合州刺史周令珍前后入寇,潜辄破平之,以功加散骑常侍。王琳锐意图南,潜以为时事未可。属陈遣移书至寿阳,请与国家和好。潜为奏闻,仍上启且愿息兵。依所请。由是与琳有隙,更相表列。世祖追琳入京,除潜扬州刺史,领行台尚书。

③潜在淮南十三年,任总军民,大树风绩,甚为陈人所惮。陈主与其边将书云:"卢潜犹在寿阳,闻其何当还北,此虏不死,方为国患,卿宜深备之。"显祖初平淮南,给十年优复。年满之后,逮天统、武平中,征税烦杂。又高元海执政,断渔猎,人家无以自资。由是百姓骚扰,切齿嗟怨。潜随事抚慰,兼行权略,故得宁靖。

④武平三年,征为五兵尚书。扬州吏民以潜戒断酒肉,笃信释氏,大设僧会,以香华缘道,流涕送之。潜叹曰:"正恐不久复来耳。"至邺未几,陈将吴明彻渡江侵掠,复以潜为扬州道行台尚书。五年,与王琳等同陷。寻死建业,年五十七,其家购尸归葬。

(节选自《北齐书•第四十二卷•列传第三十四》,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讥议魏书                 坐:因……犯罪B.王琳锐意        图:谋划
C.天统、武平中          逮:捉拿D.行台尚书            领:兼任
2.对文章②处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肃宗作相∕以潜为扬州道行台∕左丞先是梁将王琳∕为陈兵所败∕拥其主萧庄归寿阳∕朝廷以琳为扬州刺史∕敕潜与琳为南讨∕经略琳部曲义故多在扬州∕与陈寇邻接∕
B.肃宗作相∕以潜为扬州道行台左丞∕先是梁将王琳为陈兵所败∕拥其主萧庄归寿阳∕朝廷以琳为扬州刺史∕敕潜与琳为南讨经略∕琳部曲义故多在扬州∕与陈寇邻接∕
C.肃宗作相∕以潜为扬州道行台∕左丞先是梁将王琳∕为陈兵所败∕拥其主萧庄归寿阳∕朝廷以琳为扬州刺史敕潜∕与琳为南讨经略∕琳部曲义故多在扬州∕与陈寇邻接∕
D.肃宗作相∕以潜为扬州道行台左丞∕先是梁将王琳为陈兵所败∕拥其主萧庄∕归寿阳朝廷∕以琳为扬州刺史∕敕潜与琳为南讨经略∕琳部曲义故多∕在扬州与陈寇邻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卢潜精明能干。他被世宗信任,被认为能够担当重任,成就一番事业。他在淮南任职十三年,总揽军政大权,政绩卓著。
B.卢潜仕途坎坷。他曾因为奏事触犯皇上被免官,还曾被郑子墨告发而遭受杖刑、降职等处分。
C.卢潜长于治边。在扬州任上,曾多次打退陈国的进攻。陈国人对他非常忌惮,陈国的君主在信中明确表明他是陈国的大患。
D.卢潜深受百姓爱戴。淮南刚平定时,卢潜免除十年的租税和徭役,十年后针对苛捐杂税及高元海的苛政,安抚百姓,地方宁靖。
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潜曾从容白世宗云:“思政不能死节,何足可重!”
(2) 潜辄破平之,以功加散骑常侍。
(3) 卢潜犹在寿阳,闻其何当还北,此虏不死, 方为国患,卿宜深备之。
【知识点】 其他隋唐作者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寇)俊字祖俊,性宽雅,幼有识量,好学强记,性又廉恕,不以财利为心。家人曾卖物与人,而利得绢一匹。俊于后知之,乃曰:“得财关行,吾所不取。”访主还之。

大乘贼起,燕,赵扰乱,俊参护军事东讨,以功授员外数骑侍郎。累司空府主簿。时灵太后临朝,减食禄官十分之一,造永宁佛寺,令俊典之。资费巨万,主吏不能欺隐。寺成,又极壮丽。吴太后嘉之,除左军将军。

永安初,华州人史底与司徒杨椿讼田。长史以椿势贵,皆言椿直,欲以田给椿。俊曰:“史底穷人,杨公横夺其地。若欲损不足以给有余,见使雷同,未敢闻命。”遂以地还史底。孝庄帝后知之,嘉俊守正不挠,拜司马,其附椿者咸责焉。二年,出为梁州刺史。人俗荒犷,多为盗贼。俊乃令郡县立庠序,劝其耕桑,敦以礼让。数年之中,风俗顿革。

大统三年,东魏授洛州刺史,俊因此乃谋归阙。五年,将家及亲属四百余口入关,拜秘书监。时军国草创,坟典散逸,俊始选置令史,抄集经籍,四部群书,稍得周备。十七年,加散骑常侍,遂称笃疾,不复朝觐。明帝尚儒重德特钦赏之数加思赐思与相见俊不得已乃入朝帝与同席而坐顾访洛阳故事。帝与之谈论,不觉屡为之前膝。及俊辞还,帝亲执其手,曰:“公年德俱尊,朕所钦尚。乞言之事,所望于公。宜数相见,以慰虚想。”以御舆令于帝前乘出。顾谓左右曰:“如此事,唯积善者可以致之。何止见重于今,亦将传之万古。”时人应以为荣。卒年八十二。

(节选自《北史·列传第十五》)

1.下列对文中画该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帝尚儒重德/特钦赏之数加/思赐思与相见/俊不得已乃入/朝帝与同席而坐/顾访洛阳故事
B.明帝尚儒重德/特钦赏之/数加思赐/思与相见/俊不得已乃入/朝帝与同席而坐/顾访洛阳故事
C.明帝尚儒重德/特钦赏之/数加思赐/思与相见/俊不得已/乃入朝/帝与同席而坐/顾访洛阳故事
D.明帝尚儒重德/特钦赏之数加/思赐思与相见/俊不得已/乃入朝/帝与同席而坐/顾访洛阳故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本意指移动、搬换、转变,后来指变动官职,“迁”“左迁”“擢”“除”等。一般都指升官,如白居易《琵琶行》中“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B.庠序,指古代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古代设庠序以化于邑,《孟子·滕文公上》中说“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
C.坟典,是三坟、五典的并称,后转为古代典籍的通称。传说中,《三坟》指伏羲、神农、黄帝之书,《五典》指少昊、颛顼、高辛、尧、舜之书。
D.四部,是古代图书分类的名称,一般将群书分为甲、乙、丙、丁或经、史、子、集四类。清代乾隆年间编写的《四库全书》是按经、史、子、集的方式编排的。
3.下列对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寇发品格高尚,不重财利。家人卖给别人东西,从中留下了一匹绢,寇俊后来知道了这件事,就设法找到买主,将绢归还给了他。
B.冠俊忠于职守。他主管建造永宁佛寺,对花费的财物清清楚楚,主管的官员都不敢欺瞒他,等到佛寺建成后,他得到了灵太后的赞赏。
C.寇俊治政有方,梁州民风野蛮,很多人做了盗贼,他担任制史后,下令兴建学校,教化百姓,勉励农业,在几年之内,风俗全部革除。
D.冠俊不媚权贵。百姓史底和司徒杨椿争讼田地,一些官员说杨椿有理,但寇俊却把地判给了史底,这让那些依附杨椿的官员内心自责不已。
4.把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性宽雅,幼有识量,好学强记,性又廉恕,不以财利为心。
(2)如此事,唯积善者可以致之。何止见重于今,亦将传之万古
2018-03-05更新 | 6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竟陵文宣王子良,字云英,武帝第二子也。幼聪敏。武帝为赣县时,与裴后不谐,遣人船送后还都,已登路,子良时年小,在庭前不悦。帝谓曰:“汝何不读书?”子良曰:“娘今何处?何用读书?”帝异之,即召后还县。

子良敦义爱古,郡人朱百年有至行,先卒,赐其妻米百斛,蠲一人,给其薪苏。郡阁下有虞翻旧床,罢任还,乃致以归。后于西邸起古斋,多聚古人器服以充之。

武帝即位,封竟陵郡王、南徐州刺史,加都督。永明二年,为护军将军,兼司徒。四年,进号车骑将军。子良少有清向,礼才好士,倾意宾客,天下才学皆游集焉。善立胜事,夏月客至,为设瓜饮及甘果,著之文教。士子文章及朝贵辞翰,皆发教撰录。

武帝不豫,诏子良甲仗入延昌殿侍医药。子良日夜在殿内,太孙间日入参。居几月,武帝暴渐,内外皇惧,百僚皆已变服,物议疑立子良。武帝俄顷而苏,问太孙所在,因召东宫器甲皆入,遗诏使子良辅政,萧鸾知尚书事。子良素仁厚,不乐时务,乃推萧鸾。诏云:“事无大小,悉与鸾参怀。”子良所志也。太孙少养于子良妃袁氏,甚著慈爱,既惧前不得立,自此深忌子良。

子良又与文惠太子同好释氏,甚相友悌,其劝人为善,未尝厌倦,以此终致盛名。进位太傅,增班剑为三十人,本官如故,解侍中。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遣人视,见淮中鱼无算,皆浮出水上向城门。寻薨,年三十五。

(《南史•萧子良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
B.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
C.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
D.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百斛”, 泛指多斛。斛,旧量器,方形,口小,底大,容量本为十斗,后来改为五斗。
B.“不豫”,“豫”为安和之意,“不豫”就是不舒服,文中是天子有病的讳称。
C.“太傅”,始于西周,为朝廷的辅佐大臣与帝王老师。以后各朝代都有设置,但多为虚衔。
D.“友悌”,与朋友相友爱。古人说的“孝悌之义”,意即孝顺父母、朋友友爱的道理。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子良孝顺有加。母亲裴后因与武帝不和睦被送还,年幼的萧子良心中不悦,废书不读,这触动了武帝,他便召回了裴后。
B.萧子良重义好古。本郡人朱百年有极高的德行,他死后,萧子良善待他的妻子给她一个奴仆。萧子良还在西邸建了一座古斋,收集了许多古人的器具衣服布置在里边。
C.萧子良礼遇贤士。夏天客人到了,子良为他们摆出瓜果和饮料,让他们写文化教育的文章。士子的文章以及朝贵的作品,子良也让人撰录。
D.萧子良深受信任。武帝在遗诏中让子良辅政,可惜子良志不在此,他推荐萧鸾和他一起参与政事,武帝同意了。
2018-12-18更新 | 2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齐太祖高皇帝讳道成,字绍伯,姓萧氏。姿表英异,龙颡钟声,长七尺五寸。十七年,宋大将军彭城王义康被黜,徙豫章,皇领兵防 守,帝舍业南行。  后袭爵晋兴县五等男。为建康令,有能名。少府萧惠开雅 有知人鉴,谓人曰:“昔魏武为洛阳北部时,人服其英,今看 萧建康,但当过之耳。”江州刺史桂阳王休范举兵于寻阳,朝廷惶骇,帝与楮彦回等集中书省计议,莫有言者。帝曰昔上流谋逆因淹缓以败休范必远惩前失轻兵急下乘我无备请顿新亭以当其锋因索笔下议余并注同中书人孙千龄与休范有密契,独曰: “宜依旧遣军据梁山。”帝正色曰: “贼今已近,梁山岂可得至!新亭既是兵冲,所欲以死报国耳。” 乃单车白服出新亭,筑新亭城垒未毕,帝解衣高卧, 以安众心。未时,张敬儿斩休范首,其别率杜黑蠡急攻东垒,帝挺身上马,与黑蠡拒战,自达明旦,矢石不息。将士积日不得寝食,军中马夜惊,城内乱走,帝厉声呵止之。贼帅丁文豪设伏,王道隆、刘勉并战没。初,勉高尚其意,托造园宅,名为“东山”,颇忽时务。帝谓曰:“将军以顾命之重,此是艰难之日,而深尚从容,废省羽翼。一朝事至,悔可追乎!”勉不纳,竟败。建元元年夏四月甲午,皇帝即位。四年春二月乙未,上不豫。壬戌,皇帝崩于临光殿。群臣上谥曰高皇帝,庙号太祖。上少有大量,喜怒不形于色,深沈静默,常有四海之心。博学,善属文,工草隶书,弈棋第二品。虽经纶夷险,不废素业。及即位后,身不御精细之物,主衣中有玉介导,以长侈奢之源,命打破之。凡异物皆令随例毁弃。每曰:“使我临天下十年,当使黄金与土同价。”欲以身率下,移风易俗。其弘厚如此。

(节选自《南史·齐本纪》)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曰/昔上流谋逆/皆因淹缓以败/休范必远惩前失轻兵/急下乘我无备/请顿新亭以当其锋/因索笔下议/余并注同/
B.帝曰/昔上流谋逆/皆因淹缓/以败休范/必远惩前失轻兵/急下乘我无备/请顿新亭以当其锋/因索笔下议/余并注同/
C.帝曰/昔上流谋逆/皆因淹缓以败/休范必远惩前失/轻兵急下/乘我无备/请顿新亭以当其锋/因索笔下议/余并注同/
D.帝曰/昔上流谋逆/皆因淹缓/以败休范/必远惩前失/轻兵急下/乘我无备/请顿新亭以当其锋/因索笔下议/余并注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考,对去世的父亲的称呼。《项脊轩志》中“先妣抚之甚厚”的“先妣”是指归有光已故的母亲。
B.萧建康,这是用萧道成任官地的地名称呼他。类似的如柳宗元被称为柳柳州,柳永被称为柳屯田。
C.晡,晡时,指下午的3时至5时,这一时段以地支命名则称为申时,为中国古代十二时辰之一。
D.建元,汉武帝创设的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年号,之后也曾被其他朝代的皇帝如南齐萧道成使用过。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道成为官贤能,颇有名声。他担任建康令时,善于识人的萧惠开认为其才能值追魏武帝曹操
B.萧道成临危不乱,处事沉稳。面对刘休范举兵进犯,他能冷静观察形势,准确判断,赢得了战机。
C.萧道成身先士卒,英勇战斗。他挺身上马前往东面城垒,率兵大战杜黑蠡,厮杀激烈,直到天明
D.萧道成满腹才华,勤俭节约。他善于文章、书法,为杜绝奢靡,甚至下令打破公主衣中的玉介导。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单车白服至新亭,筑新亭城垒未毕,帝解衣高卧,以安众心。
(2)将士积日不得寝食,军中马夜惊,城内乱走,帝厉声呵止之。
2019-04-25更新 | 8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