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东晋 > 陶渊明(365-427)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29 题号:7331385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形役,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巾车,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怀良辰以孤往,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疑!

1.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田园将(田地荒废)                                      乃瞻衡(世界)
三径荒(接近)                                                  有酒樽(满)
B.壶觞(拿来)                                                容膝之易安(仔细看)
扶老(拄着)                                                     首遐观(举)
C.交以绝游(断绝)                                          (有洞穴的山,文中泛指山峰)
西(田地)                                                         车(布篷)
D.寻(山沟)                                                    或植杖而耘(除草)
(高地)                                                         乘化(姑且)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
B.既窈窕以寻壑
C.幼稚盈室,瓶无储粟
D.悦亲戚之情话
3.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各句中与众不同的一项是(  )
A.生所资,未见其术
B.或命巾车,或孤舟
C.扶老以流憩
D.范增数项王
4.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B.乐夫天命复奚疑?
C.曷不委心任去留?
D.复驾言兮焉求?
5.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瞻衡宇,欣载奔     载:一边
B.携幼入室,有酒   盈:满溢
C.或巾车,或棹孤舟   命:安排
D.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   期:约定
6.下列表述与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开篇破空而来,喊出久郁心中的志向:“归去来兮!”再回首在官时日,作者用“心为形役”的痛苦自责之词,做了精辟的总结。
B.小舟漂摇,衣袂飘飘,写尽归田的欢愉,与“惆怅而独悲”的做官心境形成鲜明对比,一“问”一“恨”,显归意之坚,归心之切。
C.“松菊犹存”似说坚贞芬芳的节操仍在,“出岫”之云,“倦飞”之鸟,犹言做官本来无心,“流憩”“遐观”“盘桓”,其实是作者遗世独立生活的写照。
D.“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作者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既不愿奔走以求荣华富贵,也不期望得到皇帝的器重赏识,而是回归田园,乐天安命享余生。
7.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十旬休假”,即“旬休”,古代官吏,每十天休息一天,此处为第十个旬休日。
B.“三江”,泛指长江中下游一带;“五湖”,泛指太湖流域一带。
C.“三秋”,秋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九月。柳永《望海潮》中“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与此同。
D.“弱冠”,指20岁,古代以20岁为弱年,行冠礼,为成人。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文言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渔人甚之(异:对……感到惊异)B.无论魏晋(无论:不要说)
C.处处之(志:记住)D.病终(寻:不久)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3.下列选项中对本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误入桃花源的渔人惊异地看到,这里土地肥美,生活和乐,没有压迫,没有纷争,老幼幸福愉快,人人融洽友好,这完全是中国农耕文明时代“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
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可以推知,他们感叹的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韶光易逝和逃脱了外界的纷争与祸乱。
C.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了它的似有似无,寻觅而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D.这篇文章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记叙层次清楚,环环相扣,结构严谨,语言简洁平易,朴实自然。
4.“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如果把这些内容一一写出来,表达效果会有什么不同?
2021-05-19更新 | 4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悟已往之不谏     谏:挽回
B.审容膝之易安     容膝:形容居室狭小,仅能容膝。
C.善万物之得时     善:羡慕
D.帝乡不可期        帝乡:皇帝的住所,这里指仕途。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门虽设常关             ②举世誉之不加劝
B.①胡为乎惶惶欲何       二虫又何知
C.①既自以心形役          ②有鸟焉,其名
D.①登东皋舒啸             ②伏惟圣朝孝治天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东晋义熙元年(405)作者辞去彭泽令回家时所作,抒写了归田的决心,归田时的愉快心情和归田后的乐趣。分“序”和“辞”两节,“辞”是一种与“赋”相近的文体的名称。
B.通过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劳动生活的歌颂,表明他对当时现实政治,尤其是仕宦生活的不满和否定,反应他蔑视功名利禄的高尚情操,也流露出委运乘化,乐天安命的消极思想。
C.“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中的“松菊”,既是庭院实景的描写,又有象征意义。松菊象征高洁的品质,松菊犹存比喻坚韧芬芳的节操仍在。
D.结尾处两句话“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体现陶渊明顺应自然,乐天命超生死的思想,流露出他无可奈何、听天由命的思想情绪,是其人性弱点的主要表现。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2)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2020-02-05更新 | 3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

陶渊明

君讳嘉,字万年,江西鄂人也。君少失父,奉母、二弟居。娶大司马长沙桓公陶侃第十女,闺门孝友,人无能间,乡里称之。冲默①有远量,弱冠,俦类咸敬之。同郡郭逊,以清操知名,时在君右,常叹君温雅平旷,自以为不及。逊从弟立,亦有才志,与君同时齐誉,每推服焉。由是名冠州里,声流京邑。

太尉颍川庾亮,以帝舅民望,受分陕之重,镇武昌,并领江州。辟君部庐陵从事。下郡还,亮引见,问风俗得失。对曰:“嘉不知,还传当问从吏。”亮以尘尾掩口而笑。诸从事既去,唤弟翼语之曰:“孟嘉故是盛德人也。”君既辞出外,自除吏名,便步归家;母在堂,兄弟共相欢乐,怡怡如也。旬有余日,更版为劝学从事。时亮崇修学校,高选儒官,以君望实,故应尚德之举。

秀才,又为安西将军庾翼府功曹,再为江州别驾、巴丘令、征西大将军谯国桓温参军。君色和而正,温甚重之。九月九日,温游龙山,参佐毕集,四弟二甥咸在坐。时佐吏并著戎服有风吹君帽堕落温目左右及宾客勿言以观其举止君初不自觉良久如厕温命取以还之。廷尉太原孙盛为咨议参军,时在坐,温命纸笔,令嘲之。文成示温,温以著坐处。君归,见嘲笑而请笔作答,了不容思。文辞超卓,四座叹之。奉使京师,除尚书删定郎,不拜。孝宗穆皇帝闻其名,赐见东堂,君辞以脚疾,不任拜起③,诏使人扶入。

君在朝隤然,仗正顺而已。门无杂宾,尝会神情独得,便超然命驾,径之龙山,顾景酣宴,造夕乃归。后以疾终于家,年五十一。

赞曰:孔子称:“进德修业,以及时也。”君清蹈衡门④,则令闻孔昭⑤;振缨公朝⑥,则德音⑦允集。道悠运促,不终远业,惜哉!仁者必寿,岂斯言之谬乎!

(选自《陶渊明集》,有删改)


注:①冲默:淡泊恬静。②远量:气量。③不任拜起:不能担任拜见的礼节。④清蹈衡门:隐居在家之时。⑤令闻孔昭:美好的名声很显著(即美名远扬)。⑥振缨公朝:出仕为官。⑦德音:道德声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佐吏并著戎服/有风吹君帽堕落/温目左右及宾客勿言/以观其举止/君初不自觉/良久如厕/温命取以还之
B.时佐吏并著戎服/有风吹君/帽堕落温目/左右及宾客勿言/以观其举止/君初不自觉良久/如厕/温命取以还之
C.时佐吏并著戎服/有风吹君帽/堕落/温目左右及宾客/勿言以观其举止/君初不自觉/良久如厕/温命取以还之
D.时佐吏并著戎服/有风吹君帽/堕落/温目左右及宾客勿言/以观其举止/君初不自觉良久/如厕/温命取以还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代指成年。
B.尚书,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政府高官名称,相当于现在国家各部委的部长。
C.秀才,中国古代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后废秀才科,秀才遂作为一般读书人的泛称。这里指读书人。
D.东堂,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太极正殿的东厢房,史籍中一般简称“东堂”。一般情况下,东堂是皇帝与群臣商讨国事的地方,而西堂则是皇帝的休息场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嘉虽然少年丧父,但对母亲非常孝顺,对兄弟友爱,得到了乡里人的称赞;他恬淡且有气量,令同辈人敬重。
B.孟嘉与同郡的郭逊及其堂弟郭立在当时的名声相当,但二人对孟嘉十分推重与佩服,都认为自己的才德不如孟嘉。
C.孟嘉曾任江州别驾、巴丘县令、征西大将军谯国人桓温的参军。孟嘉被桓温看重,是因为他为人和气而且正派。
D.孟嘉不论是在朝做官还是隐居在家,道德声誉都很高;但由于早逝,因而没能成就一番大业,让人感到十分可惜。
4.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既辞出外,自除吏名,便步归家;母在堂,兄弟共相欢乐,怡怡如也。
(2)见嘲笑而请笔作答,了不容思。文辞超卓,四座叹之。
2021-11-30更新 | 6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