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其他隋唐作者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43 题号:7337474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谪岭南道中作

李德裕

岭水争分路转迷,枕榔椰叶暗蛮溪。

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

五月台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

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鸟啼。

[注]这首七言律诗,是李德裕在唐宣宗李忱即位后贬岭南时所作。

1.下列对诗歌内容和写作技巧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中的“争”字,用了拟人手法,点出了“路转迷”的原因,好像道路纡曲,使人迷失方向是“岭水”故意“争分”造成的。
B.颔联表面写在谪贬途中处处提心吊胆的情况,实际上诗人运用双关的写法,用“毒雾” “蛇草”等来借代奸佞小人,从而表达对他们的憎恶和畏惧之情。
C.颈联转向南方风物的具体描写,在写景中表现出一种十分惊奇的异乡之感。
D.最后一句暗用《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中“越鸟巢南枝”句意,十分贴切而又意味深长。
2.颔联的心理描写有什么作用?
3.结尾两句表现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知识点】 其他隋唐作者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关 山 月

鲍君徽

高高秋月明,北照辽阳城

塞迥光初满,风多晕更生。

征人望乡思,战马闻鼙惊。

朔风悲边草,胡沙暗虏营。

霜凝匣中剑,风惫原上旌。

早晚谒金阙,不闻刁斗声。


【注】①辽阳城:唐时边防要地,戍卒很多。②鼙:古代军中所击的小鼓。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第一、二句描写了边地辽阳城笼罩在一片月光中的景象,点明了具体的时间和地点。
B.第三、四句描写因为边地有风使月亮周围生成月晕,表现了风凄月昏的惨淡景象。
C.第五句直抒胸臆,用“望”描写戍卒抬头看天的动作,用“思”表达戍卒的思乡之情。
D.第六句侧面描写,用战马听到鼓声昂然冲锋使敌人“惊”来表现戍卒杀敌报国的勇猛。
E.最后两句卒章显志,诗人希望能建功立业,在班师回朝后谒见天子,获得奖赏。
2.诗歌的第七到十句使用了哪些手法?描写了边地怎样的艰辛生活状态?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18-04-17更新 | 165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贼平后送人北归

司空曙

   世乱同南去,时清独北还。

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

晓月过残垒,繁星宿故关。

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

【注】①贼平:指平定“安史之乱”。②时清:指时局已安定。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交代诗人送人北归,一个“独”字打写出友人得归,自己却不能还乡的痛苦。
B.颔联中“旧国见青山”是说友人回到故乡,见到放园一切未变,让友人颇感欣慰。
C.颈联从友人方面落笔,“晓月”句想象其早行情景,“繁星”句虚拟其晚宿情景。
D.尾联写友人归途中的感受,“寒禽”“衰草”面露愁颜,表现了友人内心的愁苦。
E.本诗紧扣乱离主题,由乱起南来,到乱平北还,到劫后的荒败之景,环环相扣。
2.本诗的颔联最为人称赏,在全诗的章法结构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2018-04-11更新 | 203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春夕旅怀

[唐]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注释]:①崔涂:江南人,终生漂泊,曾久在巴、蜀、湘、鄂、秦、陇等地为客,自称是“孤独异乡人”。此诗是诗人旅居湘鄂的时候写的。②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归隐之处。这里指诗人家乡浙江桐庐一带的大好山水。
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上句描绘了早春景象,下句将代指春光的“东风”拟人化,写诗人依依不舍送春归去。
B.颔联第二句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子规啼声与三更月色,一声一色,构成一片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
C.颈联“故园书动经年绝”写自己长久在外,家乡的来信动辄几年都收不到,“动”是“动辄”之意,“书”是书信之意,有寥落之意。
D.诗中前四句虚实结合,既写了春夕实景,也写了梦中之景,后四句重在议论,抒发了凄婉动人的愁绪。
2.这首诗蕴含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20-08-04更新 | 4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