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三国 > 曹操(155-220)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8 题号:7434610
回顾曹操《短歌行》,回答下列小题。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唯有杜康       杜康:这里代指酒。
B.青青子衿       子衿:衣领。
C.瑟吹笙       鼓:弹奏。
D.山不       厌:厌恶。
2.下列对文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四句一节,共八节。开头两句抒发诗人对时光易逝、功业未成的感慨。首句“对酒当歌”及第三句的妙用比喻“譬如朝露”,突出了短句的精髓,展示了一种时间不等人的急迫境界,蕴藏着促人及时努力的意思。
B.三、四节在内容上,表现了诗人对贤才的思慕,艺术手法上则是巧借“引用”,诗人引古喻今,突出了他求贤而不得时的朝思暮想和求得贤才后的恭敬。
C.五、六节承接上文,进一步抒发诗人渴望贤才的情怀,时忧时喜,感情有起伏。
D.最后两节仍运用借代和引用的手法,深化诗人渴求贤才的热望和统一天下的雄心。
【知识点】 曹操(155-220)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短歌行》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下列对《短歌行》有关诗句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歌开头四句由景中的朝露经风吹日晒转瞬即逝,想到自己年华过半,壮志未酬,心中涌起无限忧虑,是对时光易逝、人才难得的焦虑。
B.“青青子衿”以下八句写思念贤才忧思绵绵;“明明如月”以下八句写得到贤才,热情款待。两部分,一正一反抒发了对贤才的渴望。
C.本诗主要抒写诗人对岁月流逝而功业未就的消极心情,吐露了诗人为实现统一全国的政治理想而求贤若渴的急切心情和宽广胸怀。
D.通篇运用了比兴手法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诗中比喻用得多而贴切,化用《诗经》成句自然而不露痕迹。
2.作者在诗歌中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举两例结合诗句分析。
2021-12-28更新 | 388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下列对古诗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A.盛大的筵席上,作者“对酒当歌”,生发出“人生几何”的咏叹。
B.作者将时光比喻为“朝露”,表达了人生苦短、韶华易失的感慨。
C.诗人借酒浇愁,让读者体会到低落的、不如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
D.“子衿”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
2021-05-31更新 | 259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蒿里【注】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注】蒿里:乐府曲调名,是送葬的挽歌。据古代迷信的说法,人死灵魂归于蒿里。
1.下列对诗歌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写了军阀之间的争权夺利,反映东汉末年动乱的社会现象,表达了诗人对人民遭受苦难的同情。
B.诗中暗含着诗人对割据势力的无比痛恨和要削平战乱,进而一举夺取汉朝政权的野心。
C.曹操的诗极为本色,《蒿里》语言朴实,明白如话,沉郁悲壮,用质朴的形式展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D.从结构上看,本诗可以分为上下两节:上节写原因,下节写结果。
2.诗歌在抒发情感上有何特色?请简析。
2018-01-18更新 | 12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