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南宋 > 陆游(1125-1207)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7 题号:7438110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西村

陆游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1】黄昏。


注释:【1】耿:微明的样子。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
B.“初转马”与“初闻涕泪满衣裳”中的“初”都是“才”“刚刚”的意思。
C.“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
D.“坏壁苔侵醉墨痕”意谓残壁土青苔侵蚀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迹。
2.陆游有另一首纪游诗《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结合具体诗句,比较《游山西村》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知识点】 陆游(1125-1207)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留题云门草堂

陆游

小住初为自月期,二年留滞未应非。

寻碑野寺云生屦,送客溪桥雪满衣。

亲涤砚池余墨渍,卧看炉面散烟霏。

他年游宦应无此,早买渔蓑未老归。


【注】①此诗作于1156年12月。云门,指云门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本打算只在此处小住,没想到一待就是两年,但并未对此感到不满。
B.诗人居住云门寺之时,云门寺应该已经比较萧条,所以会说“寻碑野寺”。
C.与《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的爱国主题不同,本诗表现了作者无意出仕一心归隐的思想。
D.和《游山西村》一样,本诗的语言风格简练生动,明白平易,自然流畅。
2.诗人为何希望“早买渔蓑”趁“未老”归于云门?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其原因。
2023-02-26更新 | 42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陆游的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欲行雨未止1

幽幔依灯影,空阶送雨声。

暂归仍客路,投老倍乡情。

眼涩书难读,心摇梦易惊。

病多常怕醉,酒尽却思倾。

忆昔2

忆昔轻装万里行,水邮山驿不论程。

屡经汉帝烧余栈3,曾宿唐家雪外城。

壮志可怜成昨梦,残年惟有事春耕。

西窗忽听空阶雨,独对青灯意未平。

注:【1】此诗作于淳熙五年(1178)十月,陆游奉诏离开蜀地,返回浙江山阴途中。【2】此诗作于庆元二年(1196),陆游闲居山阴,时年七十一岁。【3】汉帝烧余栈:张良劝说刘邦烧绝联系汉中和东边各国的栈道,该址在今陕西褒城县北。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欲行雨未止》善以矛盾传情,归乡而乡情倍增,不能饮酒而又思饮酒。
B.《忆昔》首联作者回忆往事,写自己不惧路途遥远,走过万水千山。
C.《忆昔》颔联汉唐对举,聚焦此前远游中屡次经过的两处历史遗迹。
D.两诗结尾的“却思倾”“意未平”,语短情长,言浅意浓,富有韵味。
2.这两首诗均写到“空阶雨”,请根据原文分析其在情感表达上的异同。
2023-05-28更新 | 106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南乡子①

陆游

归梦寄吴樯②,水驿江程去路长。想见芳洲初系缆,斜阳,烟树参差认武昌。

愁鬓点新霜,曾是朝衣染御香。重到故乡交旧少,凄凉,却恐他乡胜故乡。

【注】①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陆游自蜀东归。这首词是他在舟中所作。②吴樯,归吴的船只。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的第一、二句写作者身乘归吴的船只,虽经过许多水陆途程,但前路尚远。
B.上片写到作者设想船抵武昌,系缆洲边,能看见山上山下,一片烟树参差起伏的胜景时的情景。
C.词的最后三句中所表现出的复杂情感与宋之问的“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李白的“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有相似之处。
D.上片最后一句,一个“认“字,便能看出此行是归途重游,因为有前游印象,所以可以对照辨认。
2.“重到故乡交旧少,凄凉,却恐他乡胜故乡”语意丰厚,有人考证这起源于杜甫作于安史之乱后的《得舍弟消息》中的“乱后谁归得?他乡胜故乡”。请结合以上内容,简要分析二者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019-01-14更新 | 6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