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其他隋唐作者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1 题号:753812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小题。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

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

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注】①令尹:老子西游到函谷关,关令尹喜留他著《道德经》五千言,后随老子而去,不知所终。②仙翁,即河上公,汉文帝时人,传说其后羽化成仙。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既写出望仙台朝日初出、阳光四照的景色,又抒写出诗人登上望仙台后舒畅的情思。
B.颔联所写景象开阔:三晋一带,山岭都蜿蜒北去;崤山二陵的风雨,从东方兴来。
C.颈联引用典故,以人世的变幻来抒发自己的感慨,表达了视功名利禄为过眼云烟的感情。
D.全诗寓情于景,以景衬情,转承流畅自然,将诗人的情感表达得明白晓畅且又悠悠不尽。
2.诗的尾联有何含意?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知识点】 其他隋唐作者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夏晚望嵩亭有怀

罗邺

正怜云水与心违,湖上亭高对翠微。尽日不妨凭槛望,终年未必有家归。

青蝉渐傍幽丛噪,白鸟时穿返照飞。此地又愁无计住,一竿何处是因依。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句描写了漂泊不定的浮云和流水,从侧面烘托作者的思归之情。
B.第二句写望嵩亭与湖水相映成趣,亭在湖上高高耸立,水在亭下一碧万顷。
C.虽然望嵩亭周围景色优美,整日可望,但作者觉得它终是遗憾,不能久留。
D.作者凭槛远望之间,悠然兴怀,想起家乡,却又终年羁旅异乡,令人神伤。
2.本诗的第五、六句“青蝉渐傍幽丛噪,白鸟时穿返照飞”,写景很有特色,请简要分析。
2019-12-04更新 | 78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注】

宋之问

候晓逾闽嶂,乘春望越台。

宿云鹏际落,残月蚌中开。

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

桂香多露裛,石响细泉回。

抱叶玄猿啸,衔花翡翠来。

南中虽可悦,北思日悠哉。

鬒发俄成素,丹心已作灰。

何当首归路,行剪故园莱。


【注】本诗作于诗人贬官南行途中。
“南中虽可悦”一句在整首诗中具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018-10-15更新 | 29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小题。

塞上听吹笛                                                            夜上受降城闻笛

高适                                                                           李益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下列对两首唐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高适诗将《梅花落》笛曲的听觉转为梅花飘落的视觉,从边地无梅引发对故乡梅的联想。
B.李益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沙似雪”“月如霜”,写出了边塞环境的险恶和荒寒。
C.高适诗中的“牧马”“羌笛”“梅花”等意象传达了战场紧张压抑的气氛和将士的思乡之情。
D.高适诗中的一个“满”字,既隐含着全体将士的思乡之情,也洋溢着盛唐的豪情。
E.李益诗中的一个“尽”字,写出了将士对战争的怨恨和绵绵不尽的乡愁。
2.这两首唐诗都是边塞诗,都写了征人思乡的内容,所用的抒情方式有何相同之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之处?请结合两首诗的内容简要说明。
2018-04-09更新 | 11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