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其他北宋作家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79 题号:762464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苏子瞻哀辞

张舜民

石与人俱贬,人亡石尚存。

却怜坚重质,不减浪花痕。

满酌中山酒,重添丈八盆

公兮不归北,万里一招魂。


注:①张舜民:和苏轼感情深厚。苏轼知定州期间得墨石,作大盆盛之,数水其上,名其室为雪浪斋。后来苏轼被贬岭南,到宋徽宗时,作者知定州,重新修葺雪浪斋,而此时得知苏轼病逝,于是写了这首哀辞。②丈八盆:指苏轼用来盛放墨石的盆。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苏轼被贬,墨石也被贬,“石与人俱贬”中的“俱”字,道尽当时的炎凉世态。
B.首联下句是说,苏轼虽然已经去世,但“石尚存”,足以让作者感到一丝欣慰。
C.“重添丈八盆”体现了作者对苏轼遗物的珍重,表达了作者对苏轼的思念之情。
D.尾联直抒胸臆,情真意切,苏轼病逝,作者只能在万里之外的定州为其招魂。
E.总体而言,本诗语言平实质朴,为便于抒情,也使用了反复、通感、比喻的修辞手法。
2.结合全诗内容,谈谈作者写“却怜坚重质,不减浪花痕”两句的用意。
【知识点】 其他北宋作家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完成后面题目。

后湖晚坐

陈师道

水净偏明眼,城荒可当山。

青林无限意,白鸟有余闲。

身致江湖上,名成伯季间。

目随归雁尽,坐待暮鸦还。


(1)陈师道诗歌在艺术上的最突出之处,便是淡而实腴,即以淡淡的笔墨,表现出丰腴醇厚的诗情。本诗于淡墨绘就的景物之中,寄托了诗人          
(2)本诗通过组合诸多意象来表达自身情怀。请就颔联或尾联作具体分析。
2020-02-25更新 | 49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寒食

陈与义

竹篱寒食节,微雨澹春意。

喧哗少所便,寂寞今有味。

空山花动摇,乱石水经纬。

倚杖忽已晚,人生本何冀。


注:①寒食:旧俗清明前一日或二日为“寒食”。寒食不举火,故称“禁火”。②此诗作于靖康之难第二年,陈与义遇虏奔于南山之时。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本诗是一首五言古诗,全诗虽然联首句“竹篱寒食节”全句都是平声,且结尾都押仄韵,这都符合律诗的声律要求。
B.颔联写年青时爱热门,满怀壮志,哀乐随心,如今在寂寞生活里竟能品出滋味来,这种情味与遭际、时节、环境都有关联。
C.颈联“空山花动摇”,空山愈形花之动摇,以静写动,同时又是用花之动摇来写山之空静,以动写静,近于“乌鸣山更幽”的写法。
D.“乱石水经纬”中,“经纬”本指织物的纵线和横线,这里指水流湍急,和“乱石”形成对照,二字可谓平字见奇,是宋人化故为新的手段。
E.全诗首联、颈联写景,颔联、尾联抒情,情与景平分秋色。首联总写,交待时间、环境、颈联写眼前所见景物,有整体有细节。
2.试结合全诗,赏析尾联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017-07-04更新 | 71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按要求回答题。

清平乐·春晚

王安国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

小怜①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注:①王安国:王安石弟,后被罢官归田。②小怜:泛指歌女。③朱户:古代帝王赐给诸侯或有功大臣的朱红色的大门。
1.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近代学者谭献在《潭评词辩》中称这首词“结尾品格自高”,请从手法和内容两方面谈谈你对末二句的理解。
2017-05-22更新 | 8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