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王勃(650-675)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90 题号:7635981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深湾夜宿

王勃

津涂临巨壑,村宇架危岑

绝滩声隐,风交树影深。

江童暮理楫,山女夜调砧

此时故乡远,宁知游子心。

[注] ①津涂:道路。②岑:小而高的山。③堰:拦河蓄水的土坝。④砧:捣衣石。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夜宿的深湾是个偏僻的地方,道路面对巨大的山谷,村子建在危险的山上。
B.一个“隐”字,写滩声时隐时现地传来,可想象出诗人凝神远听的神态。
C.一个“深”字,写出江边的树木随风起伏,树影晃动时的情景。
D.前三联,写出诗人眼中的异乡景色风情,第四联抒发游子乡思,情景相生。
2.诗的第三联描写了怎样的图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知识点】 王勃(650-675)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风

王勃

肃肃【注】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注】肃肃:形容快速、匆忙的样子。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凉风肃肃吹来,山谷林间顿时变得清爽凉快,一个“加”字写出风的善解人意。
B.颔联抓住“驱”“寻”等动词,将风的流动进行拟人化描写,使这一形象栩栩如生。
C.颈联写凉风来去没有踪迹,却和诗人的一举一动、一呼一吸形成互动,蕴藏情意。
D.当日落西山、万籁俱寂时,风又吹动松林,奏响了美妙的乐曲,给人以欢娱。
2.有人认为本诗是历代咏风诗中的佳作,其“佳”表现在诗人抒发了兼济天下的情怀。请结合文本,谈谈本诗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怀的。
2023-02-26更新 | 171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别薛华

[唐]王勃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1.(请填涂答题卡第10题)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送别诗是一首含意隽永,别具一格,意境新颖的抒写离情别绪之作。
B.首联适当地使用叠字,渲染悲苦的心情,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C.这首诗与作者的另一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相比,虽题材同为送别,面风格情调迥异,诗中所蕴含的深邃而绵邈的情韵,堪称自出机杼。
D.颈联落笔对方,想象对方心情与生活的辛酸凄苦,主客移位,这既是同情与劝慰对方,也是用以自慰。
2.有人说,同样是写离别,这首诗却是别具匠心的。这首诗的“别具匠心”体现在哪里?请作简要赏析。
2020-02-23更新 | 84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孙二

王维

郊外谁相送?夫君道术亲

书生邹鲁客,才子洛阳人。

祖席依寒草,行车起慕尘。

山川何寂宾,长泪沾巾。

送卢主薄

王勃

穷途非所恨,虚室自相依。

城阙居年满,琴尊俗事稀。

开襟方未已,分袂忽多违。

东岩富松竹,岁暮幸同归。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项是(     
A.第一首诗中,作者以问人诗。自然引出颔联作者对孙二的介绍和欣赏。
B.第一首诗中,作者在和孙二道别后,坐着车子离开,只留下了路上的尘土。
C.王勃在尾联中用了“松竹”一词,作者借此事物,表达了自勉自况之意,
D.第二首诗先写卢主簿的品格,后写离别,叙写简约,韵短意长、语淡情浓。
2.两首诗虽同为赠友送别诗,但是表达的感情却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做简要分析。
2024-05-22更新 | 21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