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范仲淹(989-1052)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78 题号:7648790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御街行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1.下列关于这首词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词的上片描绘秋夜寒寂的景象,只抓住秋声和秋色,便很自然地引出秋思。
B.“纷纷坠叶”主要是诉诸视觉,借眼睛所看到的落叶声响,感知到叶坠香阶的。
C.“寒声碎”既是秋寒节候的感受,又是孤寒处境的感受,兼写物境与心境。
D.下片以一个“愁”字写酌酒垂泪的愁意,挑灯倚枕的愁态,攒眉揪心的愁容,形态毕肖。
E.“残灯明灭枕头欹”写出了室内昏灯如灭同室外一样昏暗,营造了一种凄然的气氛。
2.本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其抒情手法。
【知识点】 范仲淹(989-1052) 解读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野色

范仲淹

非烟亦非雾,幂幂映楼台。

白鸟忽点破,残阳还照开。

肯随芳草歇,疑逐远帆来。

谁会山公意?登高醉始回。


【注】①野色,野外的景色。②幂幂,形容浓密状。③山公,指山简,西晋名士,曾镇守襄阳,喜酒,常常出外登山游览,尽醉而归。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虽然难以辨清野色,却能感受到掩映笼罩着楼台的野色很浓密。
B.白鸟飞来,斜阳低照,打破野色的沉寂。颔联以动衬静,描绘野色。
C.野色虽美,但它随着芳草的消歇而减少乃至消失,就像远行的帆船。
D.这首诗把难以名状的野色描绘得活灵活现,表现作者敏锐的观察力。
2.请简要分析本诗尾联的含意及其蕴含的情感。
2021-05-20更新 | 80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御街行秋日怀旧

<宋>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①,夜寂静,寒声碎。真珠②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敧③,谙尽孤眠滋味。都来④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注】①香砌:有落花的台阶。②真珠:即珍珠。③敧(qī):倾斜。④都来:算来。

1.离愁别绪这一婉约词共通的情感,被历代词人不断变化的语言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就如这首词中“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几句,就与范仲淹本人《苏幕遮》“明月楼高休独倚,__________”①“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就与后来李清照的《一剪梅》“此情无计可消除,___________”②有异曲同工之妙。(每处有两句,任选一处)
2.结合全词,从内容和技巧两个方面赏析这首词。
2018-12-20更新 | 59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苏幕遮

(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对这首词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起首两句,即从大处落笔,浓墨重彩,营造出一派长空湛碧、大地橙黄的高远境界。
B.上片以“芳草”作为乡思离情的触媒,它遥接天涯,远连故园,直接抒发出乡思离情。
C.下片紧承芳草天涯,直接点出“乡魂”“旅思”。上下互文对举,带有强调的意味。
D.这是古代诗词中借秋景抒发离别之情的名篇,情虽悲凉哀婉,气却沉雄刚健。
2.上片描写的秋景有那些特点?“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2019-09-29更新 | 7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