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苏轼(1037-1101)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5 题号:7688338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昔赵襄子厄于晋阳,知伯率韩、魏决水围之。城不沉者三版,群臣皆懈,惟高恭不失人臣之礼。及襄子用张孟谈计,三家之围解,行赏群臣,以恭为先。谈曰:“晋阳之难,惟恭无功,曷为先之?”襄子曰:“晋阳之难,群臣皆懈,惟恭不失人臣之礼,吾是以先之。”谷于朋友之义,实无愧高恭者,惜其不遇襄子,而前遇存宝后遇予兄弟。予方杂居南夷盖将终焉闻谷有子蒙在泾原军中故为作传异日以授之。

(选自苏辙《栾城集·巢谷传,有删节》

1.文中高恭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谈及高恭有何用意?请简要说明。
2.用斜线(/)给材料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
【知识点】 苏轼(1037-1101)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晁错者,颍川人也。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晁错。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别疏人骨肉,人口议多怨公者,何也?”晁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错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吾去公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及吾身。”死十余日,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及窦婴、袁盎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晁错已死,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军为将。还,上书言军事,谒见上。上问曰:“道军所来,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王为反数十年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非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复言也!”上曰:“何哉?”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画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于是景帝默然良久,曰:“公言善,吾亦恨之。”

(选自《史记晁错传》,有删改)

文本二:

昔者晁错尽忠为汉,谋弱山东之诸侯,山东诸侯并起,以诛错为名;而天子不以察,以错为之说。天下悲错之以忠而受祸,不知错有以取之也。

夫以七国之强,而骤削之,其为变,岂足怪哉?错不于此时捐其身,为天下当大难之冲,而制吴楚之命,乃为自全之计,欲使天子自将而己居守。且夫发七国之难者,谁乎?当此之时,虽无袁盎,错亦未免于祸。何者?己欲居守而使人主自将以情而言天子固已难之矣。而重违其议,是以袁盎之说,得行于其间,使吴楚反,错以身任其危,日夜淬砺,东向而待之,使不至于累其君,则天子将恃之以为无恐,虽有百盎,可得而哉?

(选自苏轼《晁错论》,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己A欲B居C守D而E使F人G主H自I将J以K情L而M言N天O子P固Q已R难S之T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九卿,官名合称,指古代中央政府九个高级官职,具体所指历代各有不同。
B.宗庙,帝王或诸侯供奉祖先牌位、祭祀祖先的场所。也可以用来代指国家。
C.“计画始行”与“始速祸焉”(《六国论》)两句中“始”字含义不完全相同。
D.“可得而间哉”与“间至军中”(《鸿门宴》)两句中“间”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晁错升迁为御史大夫后,建议就诸侯的罪过削减其封地,收取他们的近旁诸郡,商议时遭到窦婴的反对,其后晁错又更改律令,引来了诸侯的忌恨。
B.晁错的父亲从颍川赶来劝说晁错放弃削藩,晁错向父亲解释自己这样做是为了国家安定,晁错的父亲担心祸患降临到自己身上,饮药自尽。
C.景帝为了平息吴、楚七国的叛乱,下令在东市斩了晁错,但吴、楚七国并未停止叛乱,于是让谒者仆射邓公担任将领带兵攻打吴、楚叛军。
D.在苏轼看来,即使没有袁盎,晁错也不可能免于杀身之祸,因为景帝并不认同晁错控制诸侯强大、削弱诸侯势力的做法。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道军所来,闻晁错死,吴楚罢不?
(2)乃为自全之计,欲使天子自将而已居守。
2023-08-19更新 | 10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氏山房藏书记

苏轼

象犀珠玉怪珍之物,有悦于人之耳目,而不适于用。金石、草木、丝麻、五谷、六材,有适于用而用之则弊,取之则竭。悦于人之耳目而适于用,用之而不弊、取之而不竭,贤不肖之所得各因其才,仁智之所见各随其分,才分不同而求无不获者,惟书乎!

自孔子圣人,其学必始于观书。当是时,惟周之柱下史老聃为多书。韩宣子适鲁,然后见《易象》与《鲁春秋》。季札聃于上国,然后得闻风、雅、颂。而楚独有左史倚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士之生于是时,得见《六经》者盖无几,而皆习于礼乐,深于道德,非后世君子所及。

自秦汉以来,作者益众,纸与字画日趋于简便,而书益多,士莫不有,然学者益以苟简,何哉?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日夜诵读,惟恐不及。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如此,其文词学术,当倍蓰①于昔人;而后生科举之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此又何也?

余友李公择,少时读书于庐山五老峰下白石庵之僧舍。公择既去,而山中之人思之,指其所居为李氏山房。藏书凡九千余卷。公择既已涉其流,探其源,采剥其华实,而咀嚼其膏味②,以为己有,发于文词,见于行事,以闻名于当世矣。而书固自如也,未尝少损。将以遗来者,供其无穷之求,而各足其才分之所当得。是以不藏于家,而藏于其故所居之僧舍,此仁者之心也。

余既衰且病,无所用于世,惟得数年之闲,尽读其所未见之书,而庐山固所愿游而不得者。盖将老焉,尽发公择之藏,拾其余弃以自补,庶有益乎?而公择求余文以为记,乃为一言,使来者知昔之君子见书之难,而今之学者有书而不读为可惜也。

(有删改)

【注】①蓰:五倍;②膏味:韵味。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皆书不观               束:抛弃
B.韩宣子               适:去、到
C.多且易如此             致:获得
D.尽公择之藏             发:打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悦于人耳目而适于用            仰观宇宙
B.幸得之,皆手自书               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C.尽读所未见之书                  为惑也,终不解矣。
D.游谈无根,此又何            吾其还
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议论为主,记叙为辅,夹叙夹议,再间以抒情,理、事、情三方面相得益彰;且句式整散结合,长短有致,读来琅琅上口。
B.文章注重例证,首段以他物为例,引出对书的议论;二、三两段,举古今贤者、老儒读书的艰难、不易,说明今人不读书的原因。
C.本文以金石、草木等物的缺点衬托书籍有用且不弊不竭的优点,用古时书籍匮乏而苦读若渴的风习对比后世书籍繁多而士子读书怠惰的现状,发人深思。
D.作者通过对其友李公择藏书留给后人的事件的记叙,再用自己“既衰且病,无所用于世”仍热爱读书现身说法,劝诫后人当珍惜读书的机会。
4.用“/”给下文断句。
其(游侠)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史记.游侠列传》)

5.把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贤不肖之所得各因其才,仁智之所见各随其分
(2)士之生于是时,得见《六经》者盖无几,而皆习于礼乐,深于道德,非后世君子所及。
2019-10-05更新 | 4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赵清献公神道碑

   

公讳抃,字阅道。少孤且贫,刻意力学,中景祐元年进士乙科。为武安军节度推官。民有伪造印者,吏皆以为当死。公独曰:“造在赦前,而用在赦后。赦前不用,赦后不造,法皆不死。”卒免死。一府皆服。阅岁,徙通判宜州。有杀人当死者,方系狱,病瘫未溃。公使医疗之,得不瘐死。会赦以免。公爱人之周,类如此。

公得虔州,地远而民好讼,人谓公不乐。公欣然过家上冢而去。既至,吏民简易,严而不苛,悉召诸县令告之:“为令当自任事,勿以事诿郡,苟事办而民悦,吾一无所问。”令皆喜,争尽力,虔事为少,狱以屡空。改修盐法,民赖其利。神宗即位,召知谏院。故事,近臣自成都还,将大用,必更省府,不为谏官。大臣为言。上曰:“用赵某为谏官,赖其言耳。苟欲用之,何伤!”及谢,上谓公:“闻卿匹马入蜀,以一琴一龟自随。为政简易,亦称是耶?”公知上意,将用其言,即上疏论吕诲、范纯仁皆骨鲠敢言,久谴不复,无以慰缙绅之望。上纳其说。熙宁三年四月,除资政殿学士知杭州。

公年未七十,告老于朝,不许,请之不已。元丰二年二月,加太子少保致仕。时年七十二矣。退居于衢,有溪石松竹之胜,东南高士多从之游。始公自杭致仕,杭人留公不得行。公曰:“六年当复来。”至是适六岁矣。杭人德公,者如见父母。

以疾还衢,有大星陨焉。二日而公薨。实七年八月癸巳也。讣闻,天子赠太子少师,谥曰“清献”。

                                                                    (选自《唐宋八大家文集》卷九十七)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杀人当死者                           卒:士兵
B.既至,吏民简易                       遇:遇见
C.吕诲、范纯仁皆骨鲠敢言             骨鲠:正直
D.者如见父母                              逆:迎接
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古代科举制度中,凡通过最高级别的考试殿试而被张榜分三甲录取的统称“进士”。
B.徙:文中指调动官职。古代任命、罢免或调任官职的词语很多,如“拜、除”是授予官职;“黜、夺”是罢免官职。
C.致仕:文中指官员退休。致仕意为交还官职,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可提前。
D.谥:即加赠谥号。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大臣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特别褒扬的称号。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令皆喜,争尽力,虔事为少,狱以屡空。
(2)闻卿匹马入蜀,以一琴一龟自随。为政简易,亦称是耶?
4.请简要概括赵抃的品行特点。
2018-07-02更新 | 3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