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南宋 > 陆游(1125-1207)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63 题号:769291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完成下列小题。

秋思     陆游

半年闭户废登临,直白春残病至今。

帐外昏灯伴孤梦,檐前寒雨滴愁心。

中原形胜关河在,列圣忧勤德泽深。

遥想遗民垂泣处,大梁城阙又秋砧

【注】①列圣:指历代帝王。②大梁:北宋都城开封的古称。③秋砧秋日捣衣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作者叙述自己半年不去登高望远,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次句点明自己“半年闭户废登临”的原因:从晚春至今都抱病在身。
C.联写作者秋夜难眠,用“昏灯”和“寒雨”衬托孤老之状、愁苦之深。
D.颈联写中原山河壮美地势险要,希望南宋朝廷能忧劳国事,守住中原。
2.这首诗的尾联蕴含了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知识点】 陆游(1125-1207)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成都大阅

陆游

千步球场爽气新,西山遥见碧嶙峋。

令传雪岭蓬婆外,声震秦川渭水滨。

旗脚倚风时弄影,马蹄经雨不沾尘。

属橐缚裤毋多恨,久矣儒冠误此身。


【注释】①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秋天,诗人参加成都阅兵大典而作此诗。②雪岭、蓬婆:山名,此处泛指岷山主峰一带的山峰,名义上属四川统辖,实为吐蕃占据。③渭水:指长安地区,当时被金人占据。④属囊(gāo):佩戴箭囊。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宽阔清爽的阅兵场以及远处青碧峻峭的山峦,烘托诗人的喜悦之情。
B.颔联用夸张和想象渲染阅兵声势的盛大,暗寓诗人震敌人的理想和愿望。
C.颈联上句“倚”“弄”二字形象描绘出在猎猎狂风中军旗肆意飘展的场景。
D.颈联下句“不沾尘”既是“经雨”之故,亦可见士兵训练有素、纵马轻捷。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2021-10-01更新 | 164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枕上作

陆游

一室幽幽梦不成,高城传漏过三更。

孤灯无焰穴鼠出,枯叶有声邻犬行。

壮日自期如孟博,残年但欲慕初平

不然短楫弃家去,万顷松江看月明。


注:①孟博,即东汉人范滂,《后汉书》记载他“有澄清天下之志”。②初平,即黄初平,黄大仙。《神仙传》说他“至五百岁而有童子之色”。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夜不成寐,听到城楼上的更漏已经报过三更,照应了题目“枕上作”。
B.颔联写穴鼠出行和犬踏枯叶的声音,从听觉的角度直接刻画了诗人静夜不寐的情景。
C.颈联将“壮日”和“残年”相对,几十年的光阴跨度暗含了诗人经历与心理的变化。
D.全诗从幽寂的环境写起,诗人于孤寂难眠中回首往事,又由此生发出深沉激烈的情感。
2.陆游在另一首《冬夜不寐至四鼓起作此诗》中有“八十将军能灭虏,白头吾欲事功名”的诗句,两首诗表达的情感不同,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
2024-01-12更新 | 100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陆游的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临安春雨初霁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注】①该诗为宋光宗淳熙十三年春于会稽石帆别业所作,当时诗人62岁。②淳熙十三年春,诗人被起用为严州知府,奉诏自家乡山阴赴临安,此诗是在寓所等候皇帝召见时所作。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书愤》前两联回顾过去,首联以比喻突出早年立志收复故土的豪情,领联两句概括了作者身临抗金前线的往事。
B.《书愤》颈联用檀道济的典故明志,尾联则盛赞诸葛亮的功绩,表达了想要效仿两位英雄,立志为国家鞠躬尽瘁。
C.《临安春雨初霁》颔联描绘了一幅明艳生动的春光图,颈联则刻画闲适恬淡的场景,实则暗示诗人的郁闷与惆怅。
D.两首诗情感深沉,风格各异。《书愤》意境开阔,感情沉郁,气韵浑厚。《临安春雨初霁》则恬淡清新,含蓄深婉
2.两诗写于同一年,显现出诗人思想情感在短时期内的反复,请分析两首诗的尾联所表达情感的差异。
2022-07-14更新 | 84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