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李贺(790-816)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8 题号:923899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黄头郎①

李贺

黄头郎,捞拢去不归。南浦芙蓉影,愁红独自垂。

水弄湘娥佩,竹啼山露月。玉瑟调青门,石云湿黄葛。

沙上靡芜花,秋风已先发。好持扫罗荐,香出鸳鸯热。


       【注】①黄头郎:押运管理船运的下级官吏。②捞拢:摇船荡桨。③南浦:南面的水边。古人送别之地的 习称。④湘娥:湘妃。即舜帝二妃娥皇与女英。佩:系在腰间的玉饰。⑤青门:曲调名。一说是长安城 东南的城门。⑥罗荐:用丝罗做的垫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中,“捞拢”一词暗含了造成夫妻分离、家人不能团聚的原因,“去不归”表面上是叙述,其中却包含着妻子的幽怨之情。
B.“南浦”两句,写送别丈夫的水边,一支荷花,影影绰绰,那红色显得那样的哀愁,独自低垂着头。这里是写荷花,但更是写人。
C.暮云升起,沾湿葛藤,秋风中,沙上靡芜花开,少妇想到要把罗荐打扫好,在鸳鸯炉上点燃香料,让丈夫 一到家就感受温暖芳香。
D.全诗由“思念”和“盼归”两部分组成,前后呼应,语言悲壮慷慨,境界哀怨婉转,反映了唐代社会生活中的思妇怀人这一主题。
2.诗中“水弄湘娥佩,竹啼山露月”两句历来为人称道,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简析这两句诗的妙处。
【知识点】 李贺(790-816)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伤心行

李贺

咽咽学楚吟,病骨伤幽素。

秋姿白发生,木叶啼风雨。

灯青兰膏歇,落照飞蛾舞。

古壁生凝尘,羁魂梦中语。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咽咽的悲吟之音,多病瘦损之身,华发衰飒之姿,前三句均描摹出了诗人的形象。
B.“木叶啼风雨”,这一句转入环境描写,既烘托自身的境况,又强化了自身形象。
C.末句写诗人漂泊的羁旅之魂只能在幽渺的梦幻中得到解脱,与首句相呼应相补充。
D.本诗与《李凭箜篌引》相比,多实笔,多白描,极少虚诞想象,极少诡幻谲妄。
2.《伤心行》全诗不露一个“伤心”字样,但字字句句都显现出诗人伤心之意,请结合作品赏析。
2020-09-14更新 | 99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三首唐诗,填空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3)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A.三首诗的作者中_______最小,却死的最早。
B.三首诗中_________ 是古体诗(答序号即可)。
C.三首诗中用了以景结情的手法的是__________ (答序号即可)。
D.三首诗中用了典故的是 ________(答序号即可)。
E.三首诗中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的是______(答序号即可)。
F.三首诗中写场面写得最好的是________(答序号即可)。
G.三首诗中全诗采用白描手法的是________(答序号即可)。
H.三首诗中艺术辩证法(情景、点面、虚实、详略、动静、形声、物我等)用得最多的是________(答序号即可)。
2019-10-11更新 | 34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1.下列对诗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高秋”二字,既点明了演奏的时间,又写出了美妙的乐曲声所表达的一种清洁澄澈的高远境界。)
B.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从侧面烘托乐曲声的美妙,交代乐曲演奏的地点及演奏者。)
C.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直接描写乐声,运用形象化的比拟,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乐曲声的优美动听。)
D.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这两句实写听曲感受,生动地表现了乐曲声的感人力量。)
2.这首诗具有浪漫主义风格,试列举出两种表现手法,并概括其艺术效果。
3.“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诗各从什么角度写箜篌之声?分别表现了乐曲声的什么特点?
“昆山”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芙蓉”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06-07更新 | 19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