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白居易(772-846)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25 题号:7706918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岁暮

白居易

穷阴急景坐相催,壮齿韶颜去不回。

旧病重因年老发,新愁多是夜长来。

膏明自爇①缘多事,雁默先烹②为不才。

祸福细寻无会处,不如且进手中杯。

【注】① 爇(ruò):焚烧。② 雁默先烹:雁,鹅;出自《庄子》“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 故人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以春夏为阳,秋冬为阴,冬季又是一年中最后一个季节,故称“冬尽年终之时”为“穷阴”。
B.“雁默先烹”引用了典故,不鸣叫者先被杀,比喻有才能的人因遭到嫉妒而先被淘汰。
C.“不如且进手中杯”与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都是借酒表达诗人丰富而复杂的情感。
D.平实易懂是白居易诗歌语言的基本特点,本诗语浅意深.言近旨远,体现了白诗一贯的风格。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它又是怎样体现的?请简要分析。
【知识点】 白居易(772-846)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庾楼晓望

白居易

独凭朱槛立凌晨,山色初明水色新。

竹雾晓笼衔岭月,蘋风暖送过江春。

子城阴处犹残雪,衙鼓声前未有尘。

三百年来庾楼上,曾经多少望乡人。


【注】①此诗为白居易被贬江州期间所作。②子城:指大城所属的内城。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凌晨时分,诗人独凭朱槛,只见山色初明,水色清新,给人愉悦明快之感。
B.“衔”字运用拟人手法,将月落时月色笼罩在竹林上的低沉感写得生动形象。
C.诗中的景色由明快变得寂寥,衬托出诗人被贬江州的悲喜交集的复杂心情。
D.诗中的“凌晨”“初明”“衔岭月”“衙鼓声前”,照应了诗题和颔联中的“晓”字。
2.尾联是如何抒发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2021-06-23更新 | 75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早发赴洞庭舟中作①

白居易

阊门②曙色欲苍苍,星月高低宿水光。

棹举影摇灯烛动,舟移声拽管弦长。

渐看海树③红生日,遥见包山④白带霜。

出郭已行十五里,唯消一曲慢霓裳。


【注】①此诗作于白居易苏州刺史任上,闲适诗。洞庭,指太湖中最大的岛屿洞庭西山。②阊门,苏州古城西门③海树本指生长于海中的珊瑚,有金黄、墨黑、赫红三种颜色。此处指产于太湖的太湖石。④包山,洞庭西山古称,太湖中最大岛屿。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的“曙色”一词既点明了题目中“早发”的时间,也是以下各句描述内容所围绕的核心。
B.次句不直接写天上星月错落有致,而写其映在水中的倒影,切合情境,且增添了景物韵致。
C.颔联通过描摹桨动舟移、灯摇乐动的特定场景,营造了朦胧的氛围,为湖上日出设置背景。
D.尾联上句写舟行之速,下句言乐曲绵长舒缓,两者相反相成,凸显了诗人百无聊赖的心境。
2.请简要分析颈联描写景物的方法。
2020-02-23更新 | 70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西河雨夜送客

白居易

云黑雨翛翛,江昏水暗流。

有风催解缆,无月伴登楼。

酒罢无多兴,帆开不少留。

唯看一点火,遥认是行舟。

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题目点明了地点、时间、事件,总领着全诗内容,使读者见诗题而知诗意。
B.朋友因为饮酒未尽兴,登船后毫不迟疑就开帆离去,只留下诗人怅然遥望。
C.颔联无一字伤别,却由一“催”字突出欲留不得之状,透露了现实的无情。
D.首联紧扣诗题中“雨夜”,所写之景昏黑,为全诗定下了凄凉的情感基调。
2.尾联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感情,请概括。
2022-10-14更新 | 5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