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宋濂(1310-1381) > 《元史》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51 题号:771417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高鸣字雄飞,真定人,少以文学知名,河东元裕上书荐之,不报。诸王旭烈兀将征西域,闻其贤,遣使者三辈召之,鸣乃起。为王陈西征二十余策,王数称善,即荐为彰德路总管,世祖即位,赐诰命金符,已而召为翰林学士,兼太常少卿。至元五年,立御史台,以鸣为侍御史,风纪条章,多其裁定。寻立四按察司,选任名士,鸣所荐居多,时论咸称其知人。天下初定,中书、枢密事多壅滞,言者请置督事官各二人,鸣曰:“官得人,自无滞政,臣职在奉宪,愿举察之,毋为员外置人也。”七年,议立三省,鸣上封事曰:“臣闻三省设自近古,其法由中书出政,移门下,议不合,则有驳正,或封还诏书;议合,则还移中书;中书移尚书,尚书乃下六部、郡国。方今天下大于古,而事益繁,取决一省,犹曰有壅,况三省乎!且多置官者,求免失政也,但使贤俊萃于一堂,连署参决,自免失政,岂必别官异坐,而后无失政乎!故曰政贵得人,不贵多官。不如一省便。”世祖深然之,议遂罢。川、陕盗起,省臣患之,请专戮其尤者以止盗,朝议将从之,鸣谏曰:“制令天下上死囚,必待论报,所以重用刑、惜民生也。今从其请,是开天下擅杀之路,害仁政甚大。”世祖曰“善”,令速止之。鸣每以敢言被上知,尝入内,值大风雪,帝谓御史大夫塔察儿曰:“高学士年老,后有大政,就问可也。”赐太官酒肉慰劳之,其见敬礼如此。九年,迁吏礼部尚书。十一年,病卒,年六十六,有文集五十卷。

(节选自《元史·高鸣传》,有改动)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制令天下上死囚/必待论报/所以重用刑/惜民生也/今从其请/是开天下擅杀之路/害仁政甚大
B.制令天下上/死囚必待论报/所以重用刑/惜民生也/今从其请/是开天下擅杀/之路害仁政甚大
C.制令天下上/死囚必待论报/所以重用刑/惜民生也今从其请,是开天下擅杀之路/害仁政甚大
D.制令天下上死囚/必待论报/所以重用刑/惜民生也/今从其请/是开天下擅杀/之路害仁政甚大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一种行政区划,始设于西汉,唐宋时期持续发展完善;元朝建立后,行省成为一级行政区划,行省下设有道。
B.枢密,文中指枢密院,封建时代中央宫署名,五代至元的最高军事机构,元代主管军事机密事务、边地防务、并兼禁卫。
C.三省,是中国古代的官制制度.肇始于魏晋南北朝,三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其中门下省负责执行政令,下辖六部。
D.诏书,在周代,君臣上下都可用诏字;秦统一六国后.诏书便成为皇帝布告臣民的专用文书,其有一定的格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鸣受人赏识。诸王旭烈兀曾经多次派使者去召请他出来做官,世祖即位,征召他做翰林学士兼任太常少卿。
B.高鸣知人善任。四道按察司选拔任用名士时.以高鸣所推荐的人居多,当时的舆论都称赞他善于知人。
C.高鸣很有主见。他不主张设立繁杂的官职和机构,在否定设立三省的议案后又否定了设立督事官的请求。
D.高鸣宽厚仁爱。有的长官请求可以擅自杀戮那些为害突出的盗贼,高鸣认为这有害于仁政,表示反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文学知名,河东元裕上书荐之,不报。
(2)但使贤俊萃于一堂,连署参决,自免失政。
【知识点】 《元史》解读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起宗,字元卿,其先上党人,后徙广平洺水县。起宗生长兵间,学书无从得纸,父削柳为,写以授之;成诵,削去更书。年十七,会立蒙古学,学辄成,辟武卫译史。御史中丞塔察儿爱其才,迁中台译史。仁宗即位, 转中书译史,累迁太子家令司典簿官,上言:“东宫官属,辅导德义,财赋非所治也。”朝廷是之。迁南台御史。

建康多水,或实灾而有司抑之,或无灾而诉灾,起宗微行得实,人以为神明。文宗初立,命威顺王征八番。是时,蜀省囊加台拒命未平,起宗极言武昌重镇,当备上流之师,亲王不可远去,力止之。及王入见,帝谓曰:“八番 之行,非秦元卿,几为失计。”朝议以起宗治蜀,幕府忘其名,曰秦元卿,帝引笔改曰起宗,其眷注如此。拜中台御史,劾中丞和尚受人妇人贱买县官屋不报起宗从台官入见跽辩久之敕令起起宗不起会日暮出明日,立太子,有赦,起宗又奏:“不罪和尚,无以正国法。”和尚服辜。帝曰:“为御史,当如是矣。”又劾闽宪卜咱耳窃父妾以 逃,其父愤死,渎乱天常,流之岭南。自是尽言无讳,皆见听用。迁都漕运使,帝召谕之曰:“漕输事多废阙,赖御史治之尔。”出为抚州路总管,至官,有司供张甚盛,问其费所从出,小吏不敢隐,曰:“借办于民。”遂亟使归之,几席仅给而已。自是官府僚佐有宴集,成礼即止。因谕众曰:“我素农家,安俭约,务安静,庶使吾民化之。”居一岁,以老去官。明年,以兵部尚书致仕,居一岁,卒,谥昭肃。

(节选自《元史秦起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劾中丞和尚受人妇人/贱买县官屋不报/起宗从台官入见/跽辩/久之/敕令起/起宗不起/会日暮/出
B.劾中丞和尚受人妇人/贱买县官屋不报/起宗从台官入见/跽辩久之/敕令起起宗/不起/会日暮/出/
C.劾中丞和尚受人妇人/贱买县官屋/不报/起宗从台官入见/跽辩久之/敕令起/起宗不起/会日暮/出
D.劾中丞和尚受人妇人/贱买县官屋/不报/起宗从台官入见/跽辩/久之/敕令起起宗/不起/会日暮/出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简,古代的书写材料,是削制成的狭长竹片或木片,若干简编缀在一起称为“策”。
B.东宫,太子所居之宫,借指太子,后也可指皇太后,如清朝有东、西宫皇太后之分。
C.幕府,原指古代将军的府署,后世称地方军政大吏的府署,幕府中的僚属称幕僚。
D.漕运,古代中央政府将各地所征收的粮食等经水路运往首都或指定地点的运输行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起宗勤于学习,富有学识才华。他生长兵间,缺纸少书,依靠父亲削柳为简进行学习;十七岁时,创立蒙古学并取得成功,被委以重任,连连升迁。
B.秦起宗虑事周密,善于审时度势。元文宗即位,准备征讨八番,秦起宗认为蜀省尚未平定,会对武昌形成威胁,极力劝阻威顺王远行征讨,避免了祸患。
C.秦起宗忠于职守,劾奏直言无讳。任中台御史,坚持弹劾和尚不法行为,使其被定罪;又弹劾卜咱耳不伦之事,使其被流放岭南,皇上嘉其行,纳其言。
D.秦起宗体恤百姓,为政廉俭务实。到任抚州路总管时,要求下属官员降低接待宴席的规格,并将费用归还百姓,从此革除了当地官员铺张宴集的风气。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实灾而有司抑之,或无灾而诉灾,起宗微行得实,人以为神明。
(2)我素农家,安俭约,务安静,庶使吾民化之。
2018-11-14更新 | 81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忽辛,至元初以世.臣.子备宿卫。至元十四年,授兵部郎中。明年,出为河南等路.宣慰司同知。河南多强 盗,往往群聚山林,劫杀行路,官军收捕失利,忽辛以招安自任,遣土豪持檄谕之。未几,贼二人来自归。 忽辛赐之冠巾,且谕之曰:“汝昔为贼,今既自归,即良民矣。”悉放还,令遍谕其党。数日后,招集其为首 者十辈来。忽辛命吏籍其姓名为民俾随侍左右夜则令卧户外时呼而饮食之各得其欢心群盗闻之相继款附。

大德九年,改云南行省右丞。既至,条具诸不便事言于宗王,请更张之,王不可。忽辛与左丞刘正驰还 京师,有旨令宗王协力施行。由是一切病民之政,悉革而新之。豪民规避徭.役.,往往投充王府宿卫,有司不 胜供给。忽辛按朝廷元额所无者,悉籍为民,去其宿卫三分之二。马龙州酋谋叛,阴与外贼通,事觉,宗王 为左右所蔽,将释不问。忽辛与刘正反覆研鞠,反状尽得,竟斩之。军粮支给,地理远近不同,吏夤缘为奸, 忽辛籍军户姓名及仓.廪.处所,为更番支给,吏奸始除。先是,赡思丁为云南平章时,建孔子庙为学校,拨田 五顷,以供祭祀教养。赡思丁卒,田为大德寺所有,忽辛按庙学旧籍夺归之。乃复下诸郡邑遍立庙学,选文 学之士为之教官,文风大兴。王府畜马繁多,悉纵之郊,败民禾稼。忽辛度地置草场,构屋数十间,使为牧 所,民得以安。

广南酋沙奴素强悍,宋时尝赐以金印,云南诸部悉平,独此梗化。忽辛遣使诱致,待之以礼,留数月不 遣,酋请还,忽辛曰:“汝欲还,可纳印来。”酋不得已,赍印以纳,忽辛置酒宴劳,讽令偕印入觐,帝大悦。 至大元年,拜荣禄大夫、江西省政平章政事。明年,以母老谢职归养。又明年正月卒。谥忠简。

(节选自《元史·忽辛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忽辛命吏籍其姓名为民俾 / 随侍左右 / 夜则令卧户外 / 时呼而饮食之 / 各得其欢心 / 群盗闻之 / 相继款附
B.忽辛命吏籍其姓名为民 / 俾随侍左右 / 夜则令 / 卧户外时 / 呼而饮食之 / 各得其欢心 / 群盗闻之 / 相继款附
C.忽辛命吏籍其姓名为民 / 俾随侍左右 / 夜则令卧户外 / 时呼而饮食之 / 各得其欢心 / 群盗闻之 / 相继款附
D.忽辛命吏籍其姓名为民俾 / 随侍左右 / 夜则令 / 卧户外时 / 呼而饮食之 / 各得其欢心 / 群盗闻之/ 相继款附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臣,是指历代有功勋的旧臣。在元代,“世臣”一般都享有世袭的特权。
B.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始于宋代。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元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府。
C.徭役,中国古代统治者强迫平民从事的无偿劳动,包括力役 、杂役等。古代的军役不在徭役之列。
D.仓廪,在古代是指贮藏米谷的仓库。贮藏谷的仓库叫“仓”,贮藏米的仓库叫“廪”。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忽辛治匪有方。在河南任职时,面对猖獗的盗匪,他采取招安的政策,提供吃住,从而感化了他们,终于解决了匪患。
B.忽辛不畏强权。任云南行省右丞时,他希望宗王能改革一些不够便民的政策却遭到宗王反对,但是忽辛当面据理力争,最终说服了宗王,改革取得了成功。
C.忽辛热衷教育。他夺回了被大德寺占去的学田,从而让孔庙有了祭祀教育的费用,在郡县普遍设立学校,选文学之士为教官,大兴文风。
D.忽辛心系百姓。王府养了很多马,随意在郊外放牧,损坏了老百姓的庄稼,忽辛在适当的地方修建了牧场及牧所,使百姓免受其扰、减少损失。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马龙州酋谋叛,阴与外贼通,事觉,宗王为左右所蔽,将释不问。
(2)酋不得已,赍印以纳,忽辛置酒宴劳,讽令偕印入觐,帝大悦。
2018-10-24更新 | 7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廉希宪,字善用。幼魁伟,举止异凡儿。岁甲寅,世祖以京兆分地命希宪为宣抚使。京兆控制陇蜀,诸王贵籓分布左右,民杂羌戎,尤号难治。希宪讲求民病,抑强扶弱。暇日从名儒若许衡、姚枢辈谘访治道,首请用衡提举京兆学校,教育人材,为根本计。国制,为士者无隶奴籍,京兆多豪强,废令不行。希宪至,悉令著籍为儒。

至元元年,丁母忧,率亲族行古丧礼,勺饮不入口者三日,恸则呕血,不能起,寝卧草土,于墓傍。宰执以忧制未定,欲极力起之,相与诣庐,闻号痛声,竟不忍言。未几有诏夺情起复希宪虽不敢违旨然出则素服从事入必缞绖及丧父亦如之。

奸臣阿合马专总财赋,会其党相攻击,帝命中书推覆,众畏其权,莫敢问。希宪穷治其事,以状闻,杖阿合马,罢所领归有司。帝谕希宪曰:“吏废法而贪,民失业而逃,工不给用,财不赃费,先朝患此久矣。自卿等为相,朕无此忧。”对曰:“陛下圣犹尧、舜,臣等未能以皋陶、稷、契之道赞辅治化,以致太平,怀愧多矣。今日小治,未足多也。”因论及魏征,对曰:“忠臣良臣,何代无之,顾人主用不用尔。”

方士请炼大丹,敕中书给所需,希宪具以秦、汉故事奏,且曰:“尧、舜得寿,不因大丹也。”帝曰:“然。”遂却之。时方尊礼国师,帝命希宪受戒,对曰:“臣受孔子戒矣。”帝曰:“孔子亦有戒耶?”对曰:“为臣当忠,为子当孝,孔子之戒,如是而已。”

十六年春,赐钞万贯,诏复入中书,希宪称疾笃。皇太子遣侍臣问疾,因问治道,希宪曰:“君天下在用人,用君子则治,用小人则乱。臣病虽剧,委之于天。所甚忧者,大奸专政,群小阿附,误国害民,病之大者。殿下宜开圣恋,急为屏除。”

十七年十一月十九夜,希宪卒,年五十。大德八年,赠忠清粹德功臣、太傅、开府仪同三司,追封魏国公,文正。

(选自《元史·列传第十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未几有诏/夺情起复/希宪虽不敢违旨/然出则素服从事/入必缞/及丧父/亦如之
B.未几/有诏夺情起复/希宪虽不敢违旨/然出则素服从事/入必缞/及丧父/亦如之
C.未几/有诏夺情/起复希宪虽不敢违旨/然出则素服从事/入必缞/及丧父/亦如之
D.未几有诏/夺情起复/希宪虽不敢违旨/然出则素服/从事入必缞/及丧父/亦如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寅,是干支之一。古代把天干、地支按照顺序相配,以六十年为一个周期,循环往复,用来纪年,被称为干支纪年法。
B.丁母忧指遭逢母亲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三年内不做官,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
C.庐指古人在父母或老师死后,为守丧而在墓旁构筑居住的屋舍。文中廉希宪“庐于墓傍”体现了对去世母亲的孝敬。
D.谥,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将死时,按其生前事迹给予寓意褒贬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廉希宪重视教育,坚信儒学。他首请任用名儒许衡掌管京兆地区的学校,把培育人才作为根本大计,改变归属奴籍士人的身份为儒籍,坚守孔子的忠孝观念。
B.廉希宪敢于谏言,规劝皇帝。借助谈论魏征的时机,他向皇帝举荐忠正贤良之臣;当皇帝允许方士炼制丹药时,他上书表示反对,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
C.廉希宪孝心深笃,忠孝两全。母亲去世时,他遵循古代丧礼,悲痛至极,以至于呕血,不能站立;在被夺情复职之后,他虽然奉旨处理政务,但仍然为母服丧。
D.廉希宪深谋远虑,心系国家。虽然身患重病,但是仍然借太子侍臣问候之机,向太子传递治国之道,提出治国的关键在于用人,主张开启圣意,屏除奸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其党相攻击,帝命中书推覆,众畏其权,莫敢问。
(2)君天下在用人,用君子则治,用小人则乱。
2020-06-28更新 | 10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