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宋濂(1310-1381)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257 题号:771694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察罕,西域人也。魁伟颖悟,博览强记,通诸国字书。奥鲁赤辟为理问,政事悉委裁决,且令诸子受学焉。从镇南王征安南,师次泸江。安南世子遣其叔父诣军门自陈无罪,王命察罕数其罪而责之,使者辞屈,世子举众逃去。从奥鲁赤移治江西。宁都民言:“某乡石上云气五色,有物焉,视之玉玺也。不以兵取,恐为居人所有。”众惑之。察罕曰:“妄也,是必构害仇家者。”核问之,果然。

成宗大德四年,御史台奏佥湖南宪司事中书省奏为武昌路治中丞相哈刺哈孙曰察罕廉洁固宜居风宪然武昌大郡非斯人不可治竞除武昌广西妖贼高仙道以左道惑众,平民诖误者以数千计。既败,湖广行省命察罕与宪司杂治之,鞫得其情,议诛首恶数人,余悉纵遣,且焚其籍。众难之,察罕曰:“吾独当其责,诸君无累也。”以治最闻,擢河南省郎中。

武宗崩,仁宗哀恸不已。察罕再拜启曰:“庶民修短,尚云有数,圣人天命,夫岂偶然。天下重器悬于殿下,纵自苦,如宗庙太后何?”仁宗辍泣曰:“曩者大丧,必命浮屠,何益?吾欲发府库以赈鳏寡孤独若何?”曰:“发政施仁,文王所以为圣。殿下行之幸甚。”拜中书参知政事,但总持纲维,不屑细务,识者谓得大臣体。

初,察罕生于河中,其夜天气清肃,月白如昼。相者贺曰:“是儿必贵。”察罕天性孝友,田宅之在河中者,悉分与诸昆弟。昆弟贫来归者,复分与田宅奴婢。纵奴为民者甚众。故人多称长者。既致仕,优游八年,以寿终。

(选自《元史·列传第二十四》,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御史台奏佥湖南宪司事/中书省奏为武昌路治中/丞相哈剌哈孙曰/察罕廉洁/固宜居风宪/然武昌大郡/非斯人不可治/竟除武昌/
B.御史台奏佥湖南宪司事/中书省奏为武昌/路治中丞相哈剌哈孙曰/察罕廉洁固/宜居风宪/然武昌大郡/非斯人不可治/竟除武昌/
C.御史台奏佥湖南宪司事/中书省奏为武昌路治中/丞相哈剌哈孙曰/察罕廉洁固/宜居风宪/然武昌大郡/非斯人不可/治竟除武昌/
D.御史台奏佥湖南宪司事/中书省奏为武昌/路治中丞相哈刺哈孙曰/察罕廉洁/固宜居风宪/然武昌大郡/非斯人不可/治竟除武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玉玺”指皇帝的玉印。古代有玺和印之分,皇帝用的印鉴称为玺,臣民用的印鉴称为印。
B.“治最”是指治理得好,古代设有专门针对官员的考核制度,分年度进行考核,评定等次。
C.“宗庙”专指封建帝王用来供奉历代祖先牌位、举行祭祀的地方,是古代重要的礼制场所。
D.“昆弟”指兄弟。古代兄弟间以伯仲叔季排序,伯是老大,仲次之,叔为老三,季是老四。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察罕天资聪慧,博览群书。他通晓多国文字,深得奥鲁赤信任,奥鲁赤任命察罕为理问,政事全交给察罕裁决,并让自己的孩子们拜他为师。
B.察罕善于言辞,明于事理。跟随征讨安南时,他怒斥安南王子,列举安南王的罪行,使其哑口无言;他劝说因丧父悲痛的仁宗以国事为重。
C.察罕为政宽容,政绩卓越。在处理广西高仙道妖术惑众一案时,他审讯得知实情,议定诛杀首恶几人,其余的全部释放,并且焚烧了档案。
D.察罕孝顺友爱,德行深厚。他在河中的田宅,都分给了众位兄弟;兄弟因贫穷来投奔的,又分给他们田宅奴婢;他还释放了许多奴婢为平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众难之,察罕曰:“吾独当其责,诸君无累也。”
(2)发政施仁,文王所以为圣。殿下行之幸甚。
【知识点】 宋濂(1310-1381)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初,黄河决,丞相托克托集群臣廷议,言人人殊。贾鲁复申前议,以为必塞北河,疏南河,使复故道,役不大兴,害不能已。于是,遣大司农图噜与工部尚书成遵行视河,议其疏塞之方以闻。遵等自济、濮、汴梁、大名,行数千里,掘井以量地之高下,测岸以究水之浅深,博采舆论,以为河之故道断不可复。且曰:“山东连岁饥馑,民不聊生,若聚二十万众于此地,恐他日之忧又有重于河患者。”时托克托先入贾鲁之言,闻遵等议,怒曰:“汝谓民将反耶?”自至酉论辨,终莫能入。明日,执政谓遵曰:“修河之役,丞相意已定,且有人任其责,公勿多言,幸为两可之议。”遵曰:“腕可断,议不可易。”遂出遵为河间盐运使,诏开黄河故道,命贾鲁以工部尚书充河防使,发河南北兵民十七万,自黄陵冈,南达白茅,放于黄固、哈齐等口。又自黄陵,西至杨清村,合于故道凡二百八十里。自其兴功,凡五阅月,诸埽堤成,河复故道。超授鲁集贤大学士,赐金带银币,诏赐托克托世袭达尔罕之号,以淮安路为其食邑。命立河平碑其诸都水监有司官皆以功迁赏有差先是河南北童谣云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及鲁治河果于黄陵冈得石人一眼而汝颖之兵起。时命翰林学士承旨欧阳玄制河平,既成,玄又自以为司马迁、班固,记《河渠》《沟洫》,仅载治水之道,不言其方,使后世任事者无所考信。乃从鲁访问方略,及询过客,质吏牍,作《至正河防记》,欲使来世罹河患者,按而求之。是役也,朝廷不惜重费,不吝高爵,为民辟害。托克托能体上意,不惮焦劳,不恤浮议,为国拯民。鲁能竭其心思智计之巧,秉其精神胆气之壮,不惜劬瘁,不畏讥评,以报君相知人之明。

(选自《元史纪事本末·治河》)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命立河平碑/其诸都水监有司官皆以功迁赏有差/先是/河南北童谣云/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及鲁治河/果于黄陵冈得石人一眼/而汝颖之兵起
B.命立河平碑/其诸都水监有司官皆以功迁赏有差/先是/河南北童谣云/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及鲁治河/果于黄陵冈得石人一眼/而汝颖之兵起
C.命立河平碑/其诸都水监有司官皆/以功迁赏有差/先是/河南北童谣云/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及鲁治河/果于黄陵冈得石人一眼/而汝颖之兵起
D.命立河平碑/其诸都水监有司官皆以功迁赏有差/先是/河南北童谣云/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及鲁治河/果于黄陵冈得石人/一眼而汝颖之兵起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辰,指的是辰时,是古人一般采用的天干计时法,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辰时又称食时,指早上7—9点。
B.盐运使,“都转盐运使司盐运使”的简称,元代始设置于主要产盐地区,官员往往兼都察院盐课御史衔。
C.淮安路,行政区的名字。路,作为行政区划,始设于宋,元代成为省以下行政区,类似州府,明代废除后不再设。
D.碑,古宗庙立碑,用来系牲口,后人因于其上纪功德。文中“河平碑”指为了表旌此次治河功绩而立的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丞相托克托体察皇上圣意,他不畏惧焦劳,力排众议,为了拯救百姓,决心治理黄河,而不惜大兴劳役。
B.成遵考察黄河灾情,行程千里,量地形测水深,深入调查民间舆论,认为黄河故道已断,难以再恢复。
C.贾鲁有较多治理河患的经验,主张用疏塞之法恢复故道,他的治黄经验被欧阳玄写进《至正河防记》。
D.欧阳玄认为司马迁、班固的著作记《河渠》《沟洫》,没有记载治理水患的方法,使后世治河者无所考信。
4.把下面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遣大司农图噜与工部尚书成遵行视河,议其疏塞之方以闻。
(2)乃从鲁访问方略,及询过客,质吏牍,作《至正河防记》。
2021-11-08更新 | 22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赵良弼,字辅之,多智略,初举进士,教授赵州。世祖在潜藩,召见,占对称旨。会立邢州安抚司,擢良弼为幕长。邢久不得善吏,且当要冲,使者旁午,民多逃去。良弼区画有方,事或掣制,则请诸藩邸。再阅岁,凡六往返,所请无不从。己未七月,世祖南征,召参议元帅事。亲执桴鼓率先士卒五战皆捷禁焚庐舍杀降民所至宣布恩德民皆按堵闻宪宗,世祖北还,良弼陈时务十二事,言皆有征。庚申,良弼凡五上言劝进,曰:今中外皆愿大王早进正宸,以安天下,事势如此,岂容中止,社稷安危,间不容发。世祖嘉之。既即位,立陕西、四川宣抚司,以廉希宪、商挺为使、副,良弼为参议。良弼先行,谋诸断事官八春,曰:今浑都海日夜思北归,纽璘迁延不即行,当先遣使奉上旨促纽璘入朝,刘太平速还京兆。八春从其议。纽璘果移营将入泾,刘太平将趋六盘,闻命乃止。后浑都海果叛北归,良弼与汪惟正、刘黑马二宣抚决议,执浑都海之党元帅诛之。升参议陕西省事。蜀人费寅以私憾诬廉希宪、商挺在京兆有异志者九事,以良弼为证。帝召良弼诘问,良弼泣曰:二臣忠良,保无是心,愿剖臣心以明之。帝意不释。初挺荐王文统可大用。后平李檀乱,得文统与檀交通书,益疑有二臣意,切责良弼,至欲断其舌。良弼誓死不少变,帝意乃解,费寅卒以反诛。后帝将讨日本,三问,良弼言:臣居日本岁余,睹其民俗,狠勇嗜杀,不知有父子之亲、上下之礼。其地多山水,无耕桑之利,得其人不可役,得其地不加富。况舟师渡海,海风无期,祸害莫测。是谓以有用之民力,填无穷之巨壑也,臣谓勿击便。帝从之。二十三年卒,追封韩国公,文正。

(选自《元史•赵良弼传》,有删减)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亲执桴鼓率先/士卒五战皆捷/禁焚庐舍/杀降民所至/宣布恩德/民皆按堵/
B.亲执桴鼓/率先士卒/五战皆捷/禁焚庐舍杀降民/所至宣布恩德/民皆按堵/
C.亲执桴鼓率先/士卒五战皆捷/禁焚庐舍杀降民/所至宣布恩德/民皆按堵/
D.亲执桴鼓/率先士卒/五战皆捷/禁焚庐舍/杀降民所至/宣布恩德/民皆按堵/
2.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崩,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从周代开始帝王之死称为崩。
B.庚申,与上文“己未”均为干支纪年法。干支法是中国古代使用的纪年方法之一。
C.社稷,是“太社”和“太稷”的合称,社是土地神,稷是五谷神。后来代指国家。
D.谥,即谥号,始于西周。帝王的谥号一般由朝廷赐予,臣下的谥号则由礼官议上。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良弼富有才干。在世祖即位前他就得到召见,应答称意;世祖北还时他陈奏应办的政务,件件都有依据。
B.赵良弼洞察时局。他曾多次上书劝世祖即皇帝位,提醒世祖形势紧迫,不能有丝毫犹豫,获得世祖赞许。
C.赵良弼行事果敢。他为陕西、四川宣抚司参议时果断施策,并在浑都海反叛朝廷时,逮捕并处死其党羽。
D.赵良弼坚持正义。费寅因私人恩怨而告廉希宪、商挺图谋不轨,良弼誓死不妄言,却未能消除世祖疑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良弼区画有方,事或掣制,则请诸藩邸。
(2)得文统与壇交通书,益疑有二臣意,切责良弼,至欲断其舌。
2021-10-28更新 | 3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刘秉忠,字仲晦。其先瑞州人也,世仕迁,为官族。曾大父仕金,为邢州节度副使,因家焉,故自大父泽而下,遂为邢人。秉忠生而风骨秀异,志气英爽不羁。十七,为邢台节度使府令史,以养其亲。后弃而隐武安山中。久之,天宁虚照禅师遣徒招致为僧,以其能文词,使掌书记。后游云中,留居南堂寺。世祖在潜邸,海云禅师被召,过云中,闻其博学多材艺,邀与俱行。既入见,应对称旨,屡承顾问。秉忠于书无所不读尤邃于《易》及邵氏经世书至于天文地理律历三式六壬遁甲之属无不精通论天下事如指诸掌世祖大爱之。后数岁,奔父丧,赐金百两为葬具,仍遣使送至邢州。服除,复被召,奉旨还和林。上书数千百言,世祖嘉纳焉。

癸丑,从世祖征大理。明年,征云南。每赞以天地之好生,王者之神式不杀,故克城之日,不妄戮一人。已未,从伐宋,复以云南所言力赞于上,所至全活不可胜计。

中统元年,世祖即位,问以治天下之大经、养民之良法,秉忠采祖宗旧典,参以古制之宜于今者,条列以闻。于是下诏建元纪岁,立中书省、宣抚司。朝廷旧臣、山林遗逸之士,咸见录用,文物桀然一新。

秉忠以天下为己任,事无巨细,凡有关国家大体者,知无不言,言无不听,帝宠任愈隆。燕闲顾问,辄推荐人物可备器使者,凡所甄拔,后悉为名臣

至元初,帝命秉忠相地于桓州东滦水北,建城郭于龙冈,三年而毕,名曰开平。继升为上都,而以燕为中都。四年,又命秉忠筑中都城,始建宗庙宫室。八年,奏建国号曰大元,而以中都为大都。他如顽章服,举朝仪,给体禄,定官制,皆自秉忠发之,为一代成宪。十一年,危从至上都。秋八月,秉忠无疾端坐而卒,年五十九。

秉忠自幼好学,至老不衰,虽位极人臣,而斋居蔬食,终日淡然,不异平昔。每以吟咏自适,其诗萧散闲淡,类其为人。有文集十卷。

(选自(元史·刘秉忠传》)

1.下列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秉忠于书无所不读/尤邃于《易》及邵氏经世书/至于天文地理律历/三式六壬遁甲之属/无不精通/论天下事如指诸掌/世祖大爱之。
B.秉忠于书无所不读/尤邃于《易》及邵氏经世书至/于天文地理律历三式/六壬遁甲之属无不精通/论天下事如指/诸掌世祖大爱之。
C.秉忠于书无所不读/尤邃于《易》/及邵氏经世书/至于天文地理律历三式六壬/遁甲之属无不精通/论天下事如指诸掌/世祖大爱之。
D.秉忠于书/无所不读/尤邃于《易》及邵氏经世书/至于天文地理律历三式六壬/遁甲之属无不精/通论天下事如指诸掌/世祖大爱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皇帝即位前如果为太子,自然居于东官,也就没有潜邸;如果非以太子身份继位登基的,则称其即位之前原来的住所为“潜邸”。
B.《易》也称《周易》《易经》,相传为周文王所著,成书于周代。后来和《诗经》《尚书》《礼记》《春秋》一起并称“五经”。
C.“癸丑”“己未”为干支纪年。干支纪年是中国历法上使用的纪年方法,十二天干和十地支顺序相配,六十年为一周,周而复始。
D.中书省,古代皇帝直属的中枢官署名,封建政权执政中枢部门。元朝中书省在远方还有一些派出机构,即各个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秉忠心地善良,仁爱宽厚。在攻打宋时,他常以天地有好生之德劝喻皇上不要滥杀无辜,因他得以保全性命的百姓不可胜数。
B.刘秉忠才华横溢,不拘一格。他出身于官宦世家,出仕后又弃官隐居为僧。后受世祖召见,与海云禅师一起入府觐见,颇受赏识。
C.刘秉忠精通治理,敢担责任。他以天下为己任,通晓治理之道,善于古为今用,辅佐世祖建立元朝,并为元朝定规立制费尽心血。
D.刘秉忠恬淡闲散,好学不懈。身居高位后,他仍斋戒居住,粗茶淡饭,整日恬淡安静,与以往没有不同,常常诵咏诗词自娱自乐。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秉忠采祖宗旧典,参以古制之宜于今者,条列以闻。
(2)燕闲顾问,辄推荐人物可备器使者,凡所甄拔,后悉为名臣。
2020-11-11更新 | 3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