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杜甫(712-770)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92 题号:7726737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绝句漫兴九首(其一)

杜甫

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

谓谁朝来不作意,狂风挽断最长条。


【注释】①公元757年,杜甫在京城任左拾遗,后因受房琯案牵连,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759年夏,杜甫定居成都草堂。本诗是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所写。②户:门。③作意:如意。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隔户杨柳弱袅袅”正面描写了杨柳的位置和形态:她虽然体态柔弱,但轻盈纤美。
B.“恰似十五女儿腰”用杨柳描写十五岁少女的纤柔细腰,意在表现少女的妩媚动人。
C.“狂风挽断最长条”的意思是忽然一阵狂风吹来,把杨柳那根最长的枝条给折断了。
D.本诗前两句描写杨柳之美,后两句借杨柳为何不展身姿之问,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
2.诗中的“杨柳”有什么特点?诗人借“杨柳”这一意象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和注释简要回答。
【知识点】 杜甫(712-770)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雨叹(其三)

杜甫

长安布衣谁比数?反锁衡门守环堵。老夫不出长蓬蒿,稚子无忧走风雨。

雨声飕飕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秋来未曾见白日,泥污后土何时干?

【注】①《唐书》记载:“天宝十三年(754年)秋,霖雨六十余日,京师庐舍垣墙,颓毁殆尽,此诗作于此时。②比数:亲近、亲密。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安布衣”是诗人的自称,“谁比数”以反问来表达自身处境的困厄。
B.“衡门”指以横木作门,言居处简陋,“反锁”写出诗人绝世独立的清高。
C.“稚子无忧”写孩子们以风雨为乐,反衬出“老夫”深沉的风雨之忧。
D.“未曾见白日”意蕴丰富,既指秋雨连灾的境况,亦指奸臣当道的时局等。
2.本诗“雨声飕飕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两句均“句中有泪”,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2023-06-04更新 | 238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阁 夜
杜 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1.“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这两句诗的诗眼是什么?有何作用?
答:                                                                 
                                                                     
2.杜甫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内容和思想感情?请简要概述。
答:                                                                 
                                                                     
2016-11-08更新 | 76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大麦行①

   杜甫

大麦干枯小麦黄,妇女行泣夫走藏。

东至集壁西梁洋,问谁腰镰胡与羌。

岂无蜀兵三千人,部领辛苦江山长。

安得如鸟有羽翅,托身白云还故乡。

【注解】①唐肃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奴剌、党项、羌攻梁州。诗人故有此作。②汉桓帝时有童谣:“小麦青青大麦枯,谁当获者妇与姑。丈夫何在西击胡。”③集、壁、梁、洋:四个州名,唐属山南西道。由梁州都督督四州。④腰镰:腰间插着镰刀,指收割。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大麦行》与《琵琶行》《燕歌行》文体相同,“行”属于古体诗的一种,形式较为自由。
B.一、二两句,化用童谣,反其意而用之。麦收时节却无欢乐景象,反而妇女哭男人逃,设置悬念,引出下文。
C.三、四两句,先一句说敌寇掠夺范围之广,后一句作者呼吁四州军民,同仇敌忾,坚决抵抗胡羌入侵。
D.五、六句,前句设问后句回答,江山远长,虽然调发蜀兵三千,也只能疲于奔命,难以救护。
E.七、八两句与“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两句修辞手法相同,都运用了明喻手法,抒发思乡之情。
2.本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分析。
2017-06-04更新 | 17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