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58 题号:774928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无人驾驶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从美国谷歌、英国 Venturer联盟和阿联酋的“EZ10”等,到中国的百度,无人驾驶都已经进入到路试阶段。虽然无人驾驶汽车也属于移动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一种,但是在市场应用上,与普通机器人及通用人工智能相比,无人驾驶汽车将在更短时间内得以普及。

无人驾驶汽车的各单元性能已满足当下的物流市场需求,其精度的提升主要依赖于导航技术的提升。配合互联网、物联网及持续提升的信息化平台技术的智能导航系统将会进一步提高无人驾驶汽车的市场应用能力。当然人工智能发展虽然神速,但无人驾驶汽车依然处于技术储备期,其性能全面提升尚需时日。当路试完成后,为了进一步实现物流业降本增效,提升物流行业的全球竞争力,政府一纸行文全面鼓励无人驾驶或将成为大概率事件。

无人驾驶汽车极大地提升运输速度和运输效率,将会给物流业和物流企业带来较大冲击,智能装备替代有人司机,货运车辆变成了自动化运输网络中的智能装备。无人驾驶汽车带来物流的网络化、规模化和标准化将改善超限超载的低价运营状态,由此成为物流企业竞争的核心手段。

(摘编自《经济参考报》2018年5月29日)

材料二:

(摘编自《2018-2024年中国互联网+无人驾驶行业市场监测分析报告》)

材料三:

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表示,无人驾驶落地除了技术,还需考虑到车辆、人员的保险和理赔等问题,在未来交通解决方案中, Hyperloop公司的高铁、 Kitty Hawk的飞车都给我们提供了无限想象。创新工场目前已经投资了4家无人驾驶公司。无人驾驶是以高效、便捷和可靠为具体目标的驾驶行为,需要人、车、路高度协同。广州公交集团董事长谢振东表示,无人驾驶整个生态是由各种产业链交织在一起形成的,目前无人驾驶的产业链尚未建立起来,未来需要从技术等各个方面做更多工作。在广州联通总经理廖江看来,无人驾驶要求车路协同,特别需要可靠的网络,5G技术和5G网络非常契合车路协同的要求。他说:“5G网络建设对自动驾驶发展很重要,然而5G本身建设有难度,它要求建更密集的基站,对运营商有很大的挑战。”广汽研究院郭继舜透露,广汽即将量产第一辆L3智能驾驶汽车,“但到现在为止,我们的主芯片由国外的一个供应商提供,有延期的风险。我们非常需要中国能先研发出合格的人工智能芯片,拥有足够的算力和功能安全。”

(摘编自《科技日报》2018年11月28日)

材料四:

人类经过驾校训练,相对容易就可以掌握驾驶技能,但是用机器并非如此。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南宁说,对计算机而言实现逻辑推理等人类高级智慧只需要相对很少的计算能力,而实现感知、运动等智慧行为却需要巨大的计算能力。“人类思维是在记忆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进行预测模式分类以及学习的。每个人的大脑中都有预测的模型,对于驾驶行为而言,预测能力非常重要。”郑南宁表示,针对这些难题所开展的尝试,需要整合在基于认知计算引擎的自主驾驶系统中,这是无人驾驶研究领域值得研究的方向。

郑南宁表示,未来需要从脑认知和神经科学研究中得到启发,发展一种新的学习机器。“将神经科学和脑认知作为新的机器学习算法的灵感来源,使用这些知识来帮助我们思考在人工智能系统中如何实现同样的功能,是未来人工智能发展方向之一。”郑南宁说,“我们需要更多时间来发现受脑认知和神经科学启发的人工智能突破点在哪里。”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8年12月07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路试完成后,为了进一步实现物流业降本增效,提升物流行业的全球竞争力,政府极有可能出台政策全面鼓励无人驾驶。
B.据材料二可知,预测无人驾驶市场的规模与增长率都呈逐年上升态势,可见无人驾驶市场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C.可靠的5G技术和5G网络可满足无人驾驶车路协同的要求,而密集的基站建设,对网络运营商也提出了挑战。
D.无人驾驶汽车需要有实现逻辑推理、感知运动等智慧行为的巨大的计算能力,同时还需要具有类似人类思维中的预测能力。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无人驾驶汽车已完成技术储备进入路试阶段,作为人工智能市场应用的一种,将要比通用人工智能及普通机器人更早地得到普及。
B.无人驾驶汽车用智能装备替代有人司机,极大地提升运输速度和运输效率,使得智慧物流保持超载低价状态的同时,更加网络化、规模化和标准化。
C.随着无人驾驶产业链的建立及完善,以高效、便捷和可靠为具体目标的无人驾驶将成为未来最终的交通解决方案。
D.若将受神经科学和脑认知启发的新的机器学习算法应用于人工智能系统,无人驾驶汽车或可实现新的技术突破,进而增强驾驶行为的预测能力。
3.一、三、四三则材料,对“无人驾驶”相关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知识点】 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父亲的手指

甫跃辉

尘土飞扬的大路在两个孩子的脚下延伸。路面上,雨天留下的一个个泥坑,让太阳火热的舌头舔干了。

“你真晓得阿爸的手指掉在什么地方?”许亮再次停下,转身盯着弟弟。

“真的!”许明说.

大路尽头灰蒙蒙的,他们一前一后,后面的人踩着前面人的影子。厚厚的灰尘,在脚下发出喑哑的扑突声。许亮眼前浮现出父亲痛苦的脸。他感到那张脸很陌生,他使劲回想他熟悉的父亲的脸。

父亲是个好木匠,爱笑。舅舅教会他如何造出桌椅板凳后,十五岁的父亲就离开村子。几年后回来,舅舅仍只会造此桌椅板凳,他已是建筑队的师傅了。他们眼里,父亲就是英雄:头发根根竖立,精神抖擞;那双手宽大有力,兄弟一起也扳不过他一只手。

许亮上学那年,那双大手放下锯子,握住了方向盘,离开了村子。端午,父杀没回来;中秋,父亲没回来;过年,父亲没回来。他们和母亲常到村口,望着那条通向村外的大路,大路尽头灰蒙蒙的。直到夏天,父亲回来了,他们没看见汽车。他们问汽车在哪,父亲笑笑。

父亲的大手又握住锯子了。锯齿飞速旋转的刨木机前,父亲咬紧牙关,鼓看腮帮,用胸口抵住粗重的原木,一步步挨近刨木机, 旋转的锯齿割进原木,火花四溅,锯末纷飞,刺耳的声音像细铁丝,勒得耳朵热辣辣的。常去建筑队玩耍的两兄弟,张大嘴巴,看看父亲的手擦着旋转成白亮亮一圈的锯齿推过去,缩回来。

父亲回家后,他们很少看到他笑。一天晚上,许亮从梦里醒来。

“下个月?怎么拿得出来?”父亲说。

“总要想想。早晓得,就不去开什么车了。”

“好好,我明天就去卖刨木机还钱。”

父亲的笑越来越少了。只有和木匠们聊天,还会炫耀他那双大手。“瞧瞧!哪个木匠有这样一双手?当木匠的,谁的手指不要断几根?”舅舅就是的,他的右手只剩三个指头……以后呢?父亲再不会炫耀他那双大手了吧。

昨天放学回家,母亲说:“你爸的手指给刨木机割掉了。我要和他去医院,他死活不让,说不过掉了个手指。我怎么放得下心?”

“我去!”许亮有点兴奋。

“你敢去?”母亲脸上亮堂了,就如当初给父亲的车灯突然照亮。

“怎么不敢。”他也成了父亲那样的英雄。“不过掉了个手指。”他想像着父亲说话的样子。

医院。父亲的头发很长了,乱糟糟地趴在他的脑门耳际。见到许亮,父亲努力笑了笑,两个酒窝裂成两条可怕的伤疤。

“你怎么来了?”父亲的声音落在阴湿静谧的空气里,像水渗入沙子。

“妈跟我说的。”许亮嗫嚅道,“阿爸,我们回家吧。”

“你先回去,我今晚……”父亲声音虚弱,嘶嘶地吸着气。

许亮很失望。他原以为父亲不等他说,便会跳下床,扯掉绷带,骑上单车带他回家的……

“总算回啦!”母亲跑过来,“你爸怎么样?医生说什么?有没有好些?”

“不过掉了一个手指,阿爸才不在乎,是吧!”许明神气十足,热切地望着哥哥。

“阿爸说没事。”许亮很累,想要尽快摆脱弟弟的目光。晚上睡下后,许明又问了许多问题. 许亮没有回答,总不能告诉他父亲是胆小鬼吧。

夏天的夜晚,他们只穿一条小短裤,月光在他们光溜溜的小腿上爬动。许亮翻了个身,仍然睡不着。许明凑到他耳朵边,得意地说:“我晓得阿爸的手指掉在什么地方。”

第二天早上,父亲没回来。中午,父亲没回来。母亲看看许亮,许亮不看她。他不想再去看父亲了。母亲说:“你再去瞧瞧,咋还不回来?”许亮没法违抗,带着弟弟出了门。

“先去建筑队,找到手指,再到医院,就能让医生接上手指了!”许亮想,这主意不错。事实上昨天晚上他已经这么想了。

建筑队大院四周堆满木头。刨木机周围干干净净,找不到一丝血迹。他们也没找到父亲的手指。“你不是说晓得在什么地方吗?”许亮瞪着弟弟,“走吧!”

弟弟没动。他们不甘心就这么回去。忽然,有嗡嗡声传来,一只绿头苍蝇,掠过他们眼前,留下一条绿色的细线。许亮被一种强大而可怕的力量拽着,不由自主地跟上那只苍蝇。苍蝇钻进废木头堆,他蹲下,趴在地上。里面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一丝隐约的血腥钻进鼻孔,他找了一片长长的树皮,往废木堆里扒拉了好半天。苍蝇飞出来,接着跳出一个东西。

一条粗大的烧焦的虫子。父亲的手指。

“我们把手指带到医院。”许亮说。

“好!但是……谁,谁来拿?”许亮没有接话。

他们把手指留在了建筑队,他们也没去诊所。像打了败仗的士兵,他们踩着自己的影子回家了。当年父亲的汽车正是从他们脚下的大路开进村子的,候在村口的他们,听到车轮碾过路面的隆隆声,兴奋地朝声音传来的方向奔跑。突然,车停了,强烈的灯光射向他们。他们眯起眼睛,明亮的灯光中,父亲朝他们走来,年轻,强壮,高大。

拐进家门,父亲躺在院子里,左手缠着绷带;右手耷拉着,手掌垂下,疲惫、无力。父亲看见他们,挣扎着坐起,咧了咧嘴,笑了。平淡而宁静的夕阳中,他们站着,和父亲对视了几秒钟。

许亮的脸渐渐地红了。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A.小说从许亮兄弟俩寻找“父亲的手指”写起,紧扣题目,制造悬念,既有利于故事的展开,又使全篇叙事紧凑,重心突出。
B.小说中几处点染的景物具有象征意味,如“灰蒙蒙的大路”,是人物迷茫心理的外化;父亲汽车的灯光,则是希望的象征。
C.小说多处使用对比手法,如父亲失去汽车和手指前后的对比,许亮兄弟俩的对比等,这些描写为许亮的心理变化提供了依据。
D.小说反复提到父亲的大手,以及对刨木机高速旋转情景的细致描写,为故事进一步发展埋下伏笔,体现了作者构思上的匠心。
2.小说中的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
3.请简要分析许亮心理变化的过程。
2019-05-09更新 | 21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众所周知,《史记》是一部文史名著,“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对《史记》最恰当的评价,指的是《史记》在史学、文学两个领域取得的艺术成就,达到了旁人难以企及的境界。

但是,仅仅从艺术的层面评价《史记》,则明显不够。司马迁自己的评价,就是《史记》的写作宗旨,一共十五个字:“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换句话说,《史记》内容博大精深,包括“天、人、古、今”,是一部浓缩中国古代三千年民族文化的百科全书,自成一家思想体系。“国学之根柢”的意义即在此。司马迁定位《史记》是效《春秋》而作的道德伦理典籍,其思想体系是两“立”:一为后王立法,二为人伦立则——《史记》就是为上至君王、下至黎民百姓树立法则。把司马迁自己对《史记》的评价和定位与鲁迅的评价结合起来,就是“治国之宝典,国学之根柢”。

“治国之宝典”,即指《史记》为后王立法,为人伦立则。简单地说,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国家建构要与时俱进,不断更化革新。二是,贤人治国,追求君明臣贤。《史记》开篇《五帝本纪》阐释国家草创,记述的是历史不断进化和国家建构不断完善的历程,表现了司马迁发展、进化、变革的历史观。《史记》全书生动记述了中国古代三千年历史进程中不断发生的社会变革以及为此付出的代价。例如,要避免动乱发生,就需要施政者自觉地革故鼎新,自上而下推行更化变革,不断地因时调整,所以《史记》写了许多变革事例,供后人采择。最有名的变法改革,一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二是秦国商鞅变法。赵武灵王渐进改革,历时二十年。商鞅变法急进改革,一年初见成效,十年大见功效,渐进改革有许多保留,但所付成本小,负面影响也小;急进改革彻底清除旧制,见效快,但所付成本大,负面影响也大。这两种模式可供后世借鉴。

《史记》为后王立法,更深的层面是贤人治国,君要明,臣要贤。司马迁在《史记》中写了许多明君贤臣的范例。司马迁笔下的明君,其正面形象有六个方面。其一,帝王无私,要天下为公。其二,帝王成事,要任贤使能。其三,帝王善断,要有领导方法。其四,帝王兼听,要察纳雅言。其五,帝王勤政,要关爱民生。其六,帝王节俭,要珍惜民财。司马迁笔下的贤臣,亦有六个方面。其一,居官理民,要为民办事。其二,刑政要依法断案,使天下无冤民。其三,为官要清廉,不与民争利。其四,救民水火,甘冒斧钺。其五,当官要自律,职位是责任。其六,治理积弊,要有智慧,要启迪民智。司马迁对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是极力颂扬;对暴君昏主、权奸污吏则是无情批判,留下正反两面的典型用以警示后世,合称“惩恶劝善”。《史记》不只是一部史学文学名著,还是一部人伦道德的教科书。

所以,《史记》不仅是一部空前的历史巨著,也是一部杰出的传记名著,同时还是一部治国宝典,蕴含了许多治国理政的珍贵经验,传递了一种有利于国治民安、社会发展进步的道德伦理观念。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史记》是一部集百家之思想、浓缩中国古代三千年民族文化的重要学术典籍。
B.赵武灵王改革是渐进改革,商鞅变法是急进改革,两者相比,司马迁更赞成前者。
C.《史记》分别从六个方面塑造了明君贤臣的典型形象,这是有更深层次的考虑的。
D.《史记》因为是历史、传记名著和治国宝典,所以能够传递一种道德伦理观念。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对《史记》艺术成就的评价开篇,但主体段落着重论证其在治国理政上的成就。
B.文章通过讨论《史记》为后王立法与人伦立则两方面成就,把论证推向深入。
C.文章运用例证法,列举大量事实,有力支撑了中心论点,使文章更有说服力与感染力。
D.文章总体上采用总分总式结构,三、四两段形成对比和分析,全文结构缜密,思路清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迁效《春秋》写《史记》,可以看出在司马迁心中,《春秋》蕴含道德伦理准则。
B.施政者自觉革故鼎新,自上而下变革,因时调整,为有效避免动乱的发生提供了可能。
C.《史记》重视国家建构的与时俱进,主张贤人治国,表现出了超出时代的进步的历史观。
D.所谓的“惩恶”是司马迁在《史记》中无情批判反面典型,给后世治国理政以警示。
2019-06-11更新 | 138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徐半尺”———华夏辨画第一人

程仲霖

徐邦达先生雅号“徐半尺”,意思是他经验丰富,慧眼独具,在鉴定书画时,往往刚刚打开,便知真伪,因此又被奉为“华夏辨画第一人”。据说,有一次来访者将画轴徐徐打开,刚露出一片竹叶的梢头,徐邦达便脱口而出:“李方膺!”画轴完全展开,果然不错。对传世的历代书画进行鉴别,有利于艺术品收集、整理、保护和研究,可以古为今用。但是中国历史悠久,历代书画家数量很多,而每一位书画家的创作大概有几十年,作品复杂。

这些书画作品大多经过公、私收藏家相互转递,才流传至今,但真伪杂糅,不容易搞清楚。对于古书画鉴藏,至今仍然采用传统的方法,即凭鉴定家的眼睛来判断。因此,这是一项专门的学问。那么,徐先生的慧眼是怎么练就的呢?

徐先生出身于书画收藏之家,自幼喜爱诗词书画。他主张下苦功认真临摹,曾说:“要临得像,非一点一画地看、细琢磨不可。临摹一遍,真比欣赏一百遍还要记得清楚,搞得明白。”他先后师从苏州老画师李醉石、著名画家兼鉴定家赵叔孺。后又入当时著名书画家、鉴赏家、晚清著名金石考古家吴大澂之孙吴湖帆先生之门,书画与鉴赏能力日益精深。他18岁创作的摹本奚冈«松溪高逸图»现保存于加拿大,24岁创作的摹本张中«芙蓉鸳鸯图»现存于新加坡,皆是两家博物馆的珍宝。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著名书画家黄公望的一幅名作。抗战时,故宫文物南迁,徐邦达在上海的库房里看到了两幅«富春山居图»。经过仔细考证,他发现乾隆皇帝曾经御笔亲题为真品的实为赝品。

新中国成立初,徐先生到国家文物局工作。当时,各地送来的古书画非常多,徐先生夜以继日,逐一考订,为国家发掘和抢救了3700余件书画并重建了故宫博物院绘画馆。“文化大革命”中,徐先生被下放到干校,体力劳动之余,他在没有任何资料可以参考的情况下,完成了«古书画鉴定概论»初稿,把实践经验总结成为系统的理论,这部书至今是古书画鉴定专业的必读书目。

1978年起,徐先生与启功、谢稚柳、刘九庵等先生组成全国书画巡回鉴定专家组,甄别国内各省、市、自治区文博单位所藏历代书画作品,历时八年,行程数万里,过目书画十余万件,全国各大博物馆所藏字画的一级品几乎全部经过他的鉴定。徐邦达先生还著有«古书画提要目录»«古书画伪讹考辨»«历代书画家传记考辨»«中国绘画史图录»«重编清宫旧藏书画目»«改编历代流传绘画年表»«古书画伪讹考辨续编»等,这些书资料翔实而完善,将传统鉴定方法与现代考古学手段相结合,为书画鉴定建立了可传授的研究方法和学术理论。

很多人只知道徐邦达会鉴定古书画,事实上,他不只会鉴定,在绘画、书法、诗词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著名学者周汝昌和徐邦达是多年诗友,曾赋诗“鉴书观画总燃犀,倚马诗才世未知”,对徐先生的诗词造诣大加赞赏。徐邦达的人品和文品一致,还是一位爱国主义知识分子。当年汪精卫在南京过六十大寿,吴湖帆让弟子每人作一幅画,结果其他人都画了,只有徐邦达没画。吴先生问为什么不画,徐邦达说汪精卫是汉奸,不能画。

徐邦达在鉴定领域眼力之高,自不待言,然而他却谨言慎行,从不妄下断言。很多人都希望花重金请他指假成真,牟取暴利,但一生淡泊的徐邦达从来没有接受过这种请求。

或许这些故事是大家所耳熟能详的,但在今天这个浮躁充溢的时代,重温徐邦达的人与艺,仔细感受他的精神气质与文化涵养,我们得到的不仅仅是对他艺术成就的赞叹,更多的可能是对人生的重新思考。

(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徐邦达凭他丰富的经验,独具慧眼,能在来访者将画轴打开一半时,就能说出其作者,因此得了“徐半尺”的雅号,又被奉为“华夏辨画第一人”。
B.文章写到中国历代书画家数量很多,作品流传至今,真伪杂糅,是为了说明书画鉴定之难,更体现了徐邦达专业功底深厚,练就了一双慧眼。
C.由徐邦达等四人组成的全国书画巡回鉴定专家组,为我国古书画研究做出了杰出贡献,全国各大博物馆所藏字画的一级品全部由他鉴定过。
D.很多人只知道徐邦达会鉴定古书画,著名学者周汝昌曾赋诗“鉴书观画总燃犀,倚马诗才世未知”,赞赏他在绘画、书法、诗词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
2.徐邦达对中国古书画鉴定有哪些艺术成就?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我们可以从徐邦达身上得到哪些人生启迪? 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
2018-07-04更新 | 9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