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其他北宋作家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34 题号:7765586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摘红英

赵汝芙

东风洲,红梅折。画帘几片飞来雪。银屏悄,罗裙小。一点相思,满培春草。

空愁切,何年彻?不归也合分明说。长安道,萧声间。去时骢马,谁家系了?

1.对这首词上片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红梅是美好青春的象征,“红梅拆”是说红梅已渐次凋落比喻青春易逝暗示女主人公对青春易老的惋惜和哀伤。
B.“画帘几片飞来雪“,把雪花比作凋零的梅花,翻舞的雪花有几片吹落在闺房的画帘上,写出了女主人公对光流逝的哀伤。
C.“银屏”,银屏代指房,“悄”字既写房环境,又衬出主人公孤寂的内心。”罗裙小“即衣带渐宽之意,写出了主人公憔悴之状。
D.“一点相思,满塘春草”,把相思比作春草,写出了女主人公对在外行人的思念之情浓烈,如同屋外满塘春草生机不可遏制的情形。
2.词的下片用直接的叙述来表达女主人内心的情意,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词的下片抒写了女主人公怎样的情感。
【知识点】 其他北宋作家 解读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临江仙

徐昌图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的前两句直写别离,“散”“离”“去”已带怨意,而一个“恨”字又点明本词的主题,写出了词人内心的凄凉以及羁旅之恨。
B.第三句写词人不忍离去的情景,“烟柳渐重重”,既写出了离愁的“有形”,也写出了离愁的层层加深,衬托出了行人的落寞和苍凉。
C.四、五两句绘写词人眼中的惨淡画面。“淡云”暗示行人心头的落寞,“孤雁”则是行人的化身,“寒日”显其心头之冷,充满了伤感。
D.本词上阕写的是离别时的情景,下阕写的是离别后的情景。全词实写离别之景,写尽羁旅之情,情景交融,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2.本词的下阕 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20-11-03更新 | 94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暑旱苦热

王令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

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道寒。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屠”字用得新奇,此处由“杀”引申为驱除的意思,突出了作者对酷热的极度怨恨。
B.第三、四句写实,从人间忧惧江海枯竭到天上怜惜河汉将干,表现了当前暑旱之严重。
C.“昆仑”“蓬莱”两句写清凉世界虽遥不可及,但对饱尝酷热的作者却有无穷的吸引力。
D.诗的最后两句直抒胸臆,与杜甫的“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写法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作者的理想怀抱。
2020-03-11更新 | 228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野泊对月有感

周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旧消息,眼中盗贼尚纵横。


【注】①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②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
下列关于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承题,止句切合题目“野泊对月”的内容不句点明了“野泊”之。因:“逋逃”指逃难在外,漂泊无家,故有“野泊”。
B.后人评周莘此诗“最近杜味”。如本诗颔联与杜甫《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都使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境界开阔,情感悲壮。
C.诗歌颔联上句写动景,下句写静景。诗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天空北斗六省横斜,耳畔传来岳阳城凄凉的角声。动静结合,渲染了空茫凄凉的意境。
D.颈联写了酒化成过客之泪如愁绪滴溅,浪花仿佛卷动归乡之心使人暗自,惊叹的内容,与尾联共同表现了“野泊”时所思、所感、所痛。
2018-01-23更新 | 5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