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苏轼(1037-1101)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64 题号:781285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和子由四首·送春

苏轼

梦里青春可得追?欲将诗句绊余晖。

酒阑病客惟思睡,蜜熟黄蜂亦懒飞。

芍药樱桃俱扫地,鬓丝禅榻两忘机。

凭君借取法界观,一洗人间万事非。

【注】①法界观:佛教华严宗主张的证入法界的观法。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题交代写作缘起。“和”的意思是“唱和”,本诗是诗人为应和弟弟苏辙而写的。
B.颔联虚字运用巧妙,“惟”“亦”二字,相互呼应,既强化了语意,又形成了对比。
C.本诗章法绵密,语意前后勾连:颈联上句关联“梦里青春”,下句上承“酒阑病客”。
D.尾联表达愿望,诗人希望借法界观洗除世间之烦恼,反映出佛教思想对他的影响。
2.本诗二三联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这两联是如何借景抒情的?
【知识点】 苏轼(1037-1101)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下面对《定风波》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全篇即景抒情,语言自然流畅,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体现了东坡词独特的审美风格。
B.这首词借途中遇雨的生活小事,抒写作者任天而动、苦乐随缘、开朗乐观、意存归隐的人生态度和坦荡胸怀。
C.这首词上片写雨中,下片写雨后,描绘了一幅极传神的“东坡行吟图”。
D.这首词运用象征手法,含意深刻,令人回味无穷。
2018-08-21更新 | 113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庭芳·归去来兮

苏轼

元丰七年四月一日,余将去黄移①汝,留别雪堂邻里二三君子,会李仲览自江东来别,逆书以遗之。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②。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坐见黄州再闰③,儿童尽楚语吴歌。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

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④。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

【注】①移:量移,指被贬边远地区的官员,遇赦酌情移至近处任职。②岷峨:四川的岷山与峨眉山,此代指作者故乡。③再闰:阴历五年两闰,苏轼谪居黄州五年,故称。④洛水:洛水流经洛阳,与汝州近,故云。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句“归去来兮”,引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首句,表达与陶渊明相同的归隐之情。
B.临别之际,听惯的本地口音、社日的劝饮场面、黄州父老的情谊,都让词人留恋不已。
C.下片前半部分运用比喻、想象等手法,表达人生无定的感叹以及对即将赴任之地的展望。
D.这首词结构浑然天成,用语不假雕饰,描写真切细致,充分体现了苏东坡的才情与性情。
2.南宋周煇《清波杂志》论曰:“居士词岂无去国怀乡之感,殊觉哀而不伤。”有人认为这首词充分体现了苏词这一情感特征,对此你是否认同?请结合本词内容加以阐述。
2023-05-29更新 | 198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回答下列问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下面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描绘冬猎盛况,上片写出猎场面,极其壮观,使人有亲临其境之感;下片向朝廷请战,豪情壮志跃然纸上。
B.写作此词时,作者年近不惑,而词中却自称“老夫”,显然有时不我待、功业未就的迟暮消极之感。
C.词中运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含蓄委婉地表示:希望朝廷能派人来赦免他的罪名,让他有机会到西北边防抵抗外敌入侵。
D.季羡林说:“苏轼是中国文学史和艺术史上最全面的伟大天才。”苏轼的才能是多方面的,在词的创作上,他摆脱了婉约派的传统,创豪放词派,与辛弃疾并称。
2.古人用词往往一字传神,“千骑卷平冈”一句中哪一个字用得好?好在何处?
3.请你自选角度,对“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一句做具体赏析。
2020-07-13更新 | 14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