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李清照(1084-1155)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478 题号:7833070
一、阅读下面的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添字采桑子·芭蕉

李清照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注]①芭蕉: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大、成椭圆形,开白花,果实似香蕉。②霖霪:雨点绵绵不断,滴滴答答不停。③愁损:因发愁而损伤身体和精神。④北人:北宋灭亡,词人从故乡山东济南被迫流落到江南,故自称“北人”。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窗前谁种芭蕉树”的意思是:在这个国破家亡的时候,不知是谁栽种了芭蕉。此句将读者视线引向南方特有的芭蕉庭院。
B.词的上片描述芭蕉树的“形”与“情”,下片写夜听雨打芭蕉声,由听觉形象转化为视觉形象,进一步将愁引向深处。
C.这首词借吟咏芭蕉抒发了怀恋故国、故土之幽情。上片咏物,借芭蕉展心,反衬自己愁怀难遣,郁结于心。
D.这首词将芭蕉与雨联系在一起,就多了几分悲凉凄清。静寂的雨夜,词人辗转难眠,听窗外苦雨,愁绪随着雨打芭蕉的声音,变得更重更深。
2.有人评论:“下片用‘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煞住,看似平淡,实极深刻。”试结合李清照生平经历作简要分析。
18-19高一下·全国·课后作业 查看更多[9]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起句连用的七组叠词与下片的两组叠词,虽无典故,却准确地表达出了词人所处的特定环境以及由此产生的浓浓的悲伤之情,使人如临其境,也使本词极富音乐美。
B.作者说空中飞过之“雁”是旧时的相识,而如今丈夫已去世,故看到大雁反而激起了词人的离群丧偶之感,更增添了她的空寂和绝望。
C.黄花“憔悴损”表面上说的是菊花枯萎受损,实则是写人的岁月流逝,人已憔悴,表现了如今词人已无心摘花的郁闷,流露出一种生命的悲哀。
D.“守着窗儿”中的一个“守”字就将词人百无聊赖、无所依傍的孤苦之心表现得淋漓尽致,仿佛让人看到词人在万般难熬的愁绪中感到度日如年的情景,蕴含丰富。
2.词中画线句子历来为人称“写景尤妙”,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中的妙处。
2024-04-05更新 | 77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小题。

浣溪沙 闺情

李清照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注】①此词是李清照早期作品。写一位风韵秀美的女子与心上人幽会,又写信相约其再会的情景。②宝鸭:古代女子两颊所贴的鸭形图案,或者钗头形状为鸭形的宝钗。
1.“绣面芙蓉一笑开”中的“开”字用的精妙。试简要赏析。
2.词中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
2017-03-14更新 | 73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孤雁儿

李清照

小序: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也。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注】①吹箫人去:这里引用了萧史、弄玉的典故。相传萧史极善吹箫,秦穆公便将爱女弄玉公主许配给他,后来二人一同成仙而去。此处实指词人亡夫赵明诚。②陆凯赠梅与范晔的故事,陆凯当年思念远在长安的友人范晔,曾折下梅花赋诗以赠。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小序,语意谦逊,似在咏梅,然本词是一首将咏梅与悼亡熔于一炉,情感真挚的悼亡之作。
B.“沉香”二句,承“无佳思”之意,早起之后,沉香时断时续,玉炉已冷,情怀如水寒凉,更突显词人的孤寂凄苦。
C.外面不知何人用在笛子吹奏《梅花三弄》,引得梅花破蕊而出,也引出了词人的春情幽恨。
D.词中善用典故,如“梅声三弄”、“吹箫人去”以及 “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等,让整首词显得典雅含蓄。
2.词的下阕“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与《声声慢》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在手法与所抒发的情感上有何相同之处?
2021-04-28更新 | 54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