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其他隋唐作者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766 题号:7837132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曲江春望怀江南故人

赵嘏

杜若洲边人未归,水寒烟暖想柴扉。

故园何处风吹柳,新雁南来雪满衣。

目极思随原草遍,浪高书到海门稀。

此时愁望情多少,万里春流绕钓矶。


[注]①赵嘏,字承佑,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唐代诗人。②杜若,香草名。③海门,河流入海之处。④钓矶,钓鱼时坐的岩石。
1.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首联写“人未归”“想柴扉”,紧承题目“怀”字,足见其虽身处曲江之畔,但思念江南故乡的心情。
B.“水寒”“烟暖”等意象点明早春时节,写出作者眼中所望之春景,为后三联表达感情烘托了气氛。
C.颈联作者极目远眺,思念之情随离离原草更显渺远,风浪阻隔使投递之信也愈显稀少。
D.尾联诗人发问愁情不知多少,转而以万里春江的宏阔气势消解愁苦,以此收束,提升了诗歌的格调。
2.后人读此诗颔联,言有“杨柳依依,雨雪霏霏”之感,请就此赏析颔联的描写角度。
2019·陕西西安·一模 查看更多[17]
【知识点】 其他隋唐作者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巫山高

皇甫冉

巫峡见巴东,迢迢出半空。云藏神女馆,雨到楚王宫。

朝暮泉声落,寒暄树色同。清猿不可听,偏在九秋中。


【注】①皇甫冉(约公元717年—约公元771年),润州(古吴楚地)人,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中进士第一。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明巫峡的方位在古代巴国的东边,并描绘了巫山高远似在半空之中的雄伟状貌。
B.颔联化楚怀王游巫山遇神女的神话传说为眼前之景,引人遐想,增添了巫峡的神秘色彩。
C.尾联说悲哀的猿啼声本来就使人不忍听,偏偏在这深秋时又不断地传来,使诗人产生无限的落寞情怀。
D.全诗词采清丽,意境明朗,情意委婉,借描写巫峡之景象表现作者对远方家人的思念之情。
2.高仲武《中兴间气集》语:“冉诗巧于文字,发调新奇,远出情外”,请结合诗歌颈联中“落”“同”两字的使用加以赏析。
2019-05-07更新 | 75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

尹鹗

深秋寒夜银河静,月明深院中庭。西窗幽梦等闲成。逡巡觉后,特地恨难平。

红烛半条残焰短,依稀暗背银屏。枕前何事最伤情?梧桐叶上,点点露珠零。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前两句是环境描写,深秋寒夜,冷月当空,万籁俱寂,渲染出静谧萧索的气氛。
B.“等闲成”一改“难眠”之常用写法,写了好梦的轻易而至却倏忽而逝,别出心裁。
C.“巡”二句承接上句,写主人公“幽梦”难续,因无法记起梦中情景而幽怨难平。
D.下片前两句看似写烛,实则写人,室内的红烛残焰暗淡,与人的现实状态相映相融。
2.最后三句在抒发情感上有哪些特点?
2020-07-21更新 | 209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各题。

寒食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寒食寄京师诸弟

韦应物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注:①杜陵:在长安东南,是唐代长安人游乐之地,也是作者的故园所在。
1.寒食是我国古代的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__(传统节日名)前一或二日。
2.下面对这两首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诗第二句写出了“堪悲”。作者独在他乡,寒食佳节,倍思亲人。加之,这里的“寒食”二字,还暗含少食、无食之意,一语双关,因此“他乡寒食”也就更其可悲了。
B.孟诗借咏“寒食”写寒士的辛酸,其三、四两句似乎是作者自嘲:象我这样清贫的寒士,天天过着“寒食”生涯,反倒不必格外费心呢。这种幽默诙谐,是一种苦笑,似轻描淡写,却传达出一种攫住人心的悲哀。
C.韦诗的首句从近处着笔,实写客中寒食的景色;末句从远方落想,遥念故园寒食的景色。这一起一收,首尾呼应,紧扣诗题。
D.韦诗通篇写景,正因为诗人情深意真,在下笔时把“想诸弟”的情意贯串、融合在全诗之中,就使四句诗成为一个极其和谐的整体。
3.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两首诗歌的划线句。(任选一句)
2019-12-17更新 | 9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