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白居易(772-846)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269 题号:792807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故衫

白居易①

暗淡绯衫②称老身,半披半曳出朱门。

袖中吴郡新诗本,襟上杭州旧酒痕。

残色过梅③看向尽,故香因洗嗅犹存。

曾经烂漫三年著,欲弃空箱似少恩。


[注释]①本诗作于宝历元年(825),白居易从忠州刺史徙杭州刺史再徙苏州刺史时作。②绯衫:指大红色官服。唐代官员三品以上着紫红,四品五品以上官员的朝服为绯红官服。③梅:梅雨季节。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暗淡绯衫称老身”是说衣服虽旧,但合身,“半披半曳”指随意地披在身上。
B.颔联诗人用“新诗本”“旧酒痕”概括了自己吴郡、杭州两地的诗酒人生的经历。
C.颈联“残色”“故香”既紧扣诗题中“故”字,同时也映合了诗人生活穷困的处境。
D.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旧衫的色香襟袖,穿衫的经历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变化。
2.诗人想借“故衫”抒发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知识点】 白居易(772-846)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游襄阳怀孟浩然

白居易

楚山碧岩岩,汉水碧汤汤。

秀气结成象,孟氏之文章。

今我讽遗文,思人至其乡。

清风无人继,日暮空襄阳。

南望鹿门山,蔼若有馀芳。

旧隐不知处,云深树苍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以山水发端,赋中含兴,铺绘出襄阳山水地貌的独特气势,正是青山绿水的灵气孕育了孟浩然的诗作。
B.诗人诵读孟诗,感怀其人,由感怀其人,而旅次襄阳,以追寻孟浩然遗踪。全诗文字清淡简朴,颇有孟浩然气韵。
C.诗人南望鹿门,望得深沉、悠远,山林青翠,蔼蔼芬芳,以壮阔清丽之景将孟浩然的诗风更高一层地表现出来。
D.诗歌由彼及此,由景及人,衔接过渡极为自然,字句之间深蕴对孟浩然的景仰钦敬之心,全无萧瑟悲凉之态。
2.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来表达对孟浩然的追怀之情的?请简要分析。
2020-01-06更新 | 256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效陶潜体诗十六首·十三1

白居易

楚王疑忠臣,江南放屈平。

晋朝轻高士,林下弃刘伶2

一人常独醉,一人常独醒。

醒者多苦志,醉者多欢情。

欢情独善,苦志何成。

兀傲瓮间卧,憔悴泽畔行。

彼忧而此乐,道理甚分明。

愿君且饮酒,勿思身后名。

注释:【1】此诗作于白居易仕途失意,为母丁忧,退居下邽之时。【2】刘伶:魏晋名士,竹林七贤之一,狂放自傲,以善饮著称。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不仅在形式上体现出白居易对陶渊明五言诗的模仿,也折射出白居易与陶渊明在精神上的共鸣。
B.在本诗中,“醉者”指刘伶,“醒者”指屈原,作者将醉者与醒者的形象进行多角度地描绘和铺陈。
C.本诗虚词使用精当。“信”字表明了作者对独善其身的赞许,“竟”字表明作者对忠臣遭遇的惋惜。
D.白居易曾自嘲“诗成淡无味,多被众人嗤”,但从本诗来看,平淡浅易的语言却颇具哲思,发人深省。
2.宋人蔡启评价白居易:“自矜其达,每诗未尝不着此意,是岂真能忘之者哉!亦力胜之耳。”他认为白居易诗歌故作放达,并非忘怀得失,你是否同意以上评价?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认识。
3.白居易此诗效陶潜体,将屈原与刘伶对比以书己志。请你从屈原、刘伶、陶渊明、白居易中任选一人,给他写一封简短的信(可写诗歌),表达对其人生选择的感悟。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挚,150字左右。
2024-01-16更新 | 25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正月三日闲行

白居易

黄鹂巷口莺欲语,乌鹊河头冰欲销。

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

鸳鸯荡漾双双翅,杨柳交加万万条。

借问春风来早晚,只从前日到今朝。

1.首联是如何写春意的?请赏析这种表达的妙处。
2.颔联与颈联主要围绕苏州的哪些景物来写?请概括这些景物的特征。
2020-06-14更新 | 10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