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古代诗歌阅读 > 体裁 >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66 题号:8051901
阅读下面这首汉乐府,完成下题。

古八变歌

北风初秋至,吹我章华台

浮云多暮色,似从崦嵫来。

枯桑鸣中林,络纬响空阶。

翩翩飞蓬征,怆怆游子怀。

故乡不可见,长望始此回。


【注】①汉乐府古诗。题目含义已不可考。②章华台:古楚地楼台。③崦嵫(yān zī):山名。古时指遥远的日落的地方。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风初秋至,吹我章华台”两句,写了北风袭来,秋意萧瑟,滞留在楚地的诗人感到阵阵清寒。
B.“浮云多暮色,似从崦嵫来”两句,描绘傍晚时分,暮云流走,似从崦嵫生来,暝色一派苍茫。
C.“翩翩飞蓬征,怆怆游子怀”两句,借蓬草在风中翩翩起舞之乐景,反衬出游子思乡的悲凉情怀。
D.“故乡不可见,长望始此回”两句,描写天长地阔,故乡望而不见,怅然之中,诗人盼望回家。
2.王国维先生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据此联系全诗赏析“枯桑鸣中林,络纬响空阶”。
【知识点】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下列小题。

送李使君贬连州

刘长卿

独过长沙去,谁堪此路愁。

秋风吹千骑,寒雨泊孤舟。

贾谊辞明主,萧何识故侯。

汉廷当自召,湘水但空流。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句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描写分别时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惜别之情。
B.“愁”字奠定了全诗悲戚激愤的基调,“秋风”点出诗人送别友人的时间,更增愁情。
C.在秋雨的寒意中,友人前往被贬之地任职,一路孤单,这种处境令人同情而感伤。
D.唐代诗人喜爱用“汉”来指“唐”,本诗中的“汉廷”,其实就是“唐廷”之意。
E.尾句以景结情,这与李白送别孟浩然时写下的“唯见长江天际流”的表现手法相同。
2.第五、六两句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018-03-01更新 | 95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春怀
高翥①
江南春尽尚春寒,添尽征衣独掩关。
日暮酒醒闻谢豹② ,所思多在水云间。
【注】
①高翥,少有奇志,不屑举业,以布衣终身,游荡江湖,有“江湖游士”之称。
②谢豹,杜鹃的别称,啼声如“不如归去”。
1.本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如何理解本诗最后一句的含义?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分析。
2016-09-08更新 | 83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长安晚秋/秋望/秋夕

赵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注]①该诗是赵嘏客居长安时期所作。赵嘏曾于唐文宗大和六年(832)举进士不第。寓居长安。②南冠:楚冠。《左传,成公九年》“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间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使悦之,召而吊之。'后用“南冠”指囚徒或战俘。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总揽长安全景,在一个深秋的拂晓,诗人凭高而望。全城的宫阙都在脚下浮动,“凄清”二字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B.颔联“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雁横塞”取动态,“人倚楼”取静势,景物描写见闻动静的安排。颇见匠心。
C.颈联前句是是以“静”写菊,篱畔静穆闲雅的紫菊,令人忆起“采菊东篱下”的陶靖节,油然而起归隐三径之心。
D.颈联后句是写水塘里面的莲花,一朵朵红衣脱落,满面愁容。以人拟物,使人不禁会生出红颜易老,好景无常的无限伤感。
2.请简要赏析这首诗的尾联所表达的情感。
2019-08-04更新 | 9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