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韩愈(768-824)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16 题号:807140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画记

[唐]韩愈

杂古今人物小画共一卷:骑而立者五人,骑而甲戴兵立者十人,一人骑执大旗前立,骑而被甲戴兵行且下牵者十人,骑负者二人,骑执器者二人,骑拥田犬者一人,骑而牵者二人,骑而驱者三人,执羁靮立者二人,骑而下倚马立者一人,骑而驱涉者二人,徒而驱牧者二人,坐而指使者一人,甲胄手弓矢斧钺植者七人,甲胄执帜植者十人,负者七人,偃寝休者二人,甲胄坐睡者一人,方涉者一人,坐而脱足者一人,寒附火者一人,杂执器物役者八人,奉壶矢者一人,舍而食者十有一人,挹注者四人,牛牵者二人,驴驱者四人,一人杖而负者,妇人以孺子载而可见者六人,载而上下者三人,孺子戏者九人。凡人之事三十有二,为人大小百二十有三,而莫有同者焉。

马大者九匹。于马之中,又有上者、下者、行者、牵者、涉者、陆者、翘者、顾者、鸣者、寝者、讹者、立者、人立者、龁者、饮者、溲者、陟者、降者、痒磨树者、嘘者、嗅者、喜而相戏者、怒而蹄啮者、秣者、骑者、骤者、走者、载服物者、载狐兔者:凡马之事二十有七,为马大小八十有三,而莫有同者焉。

牛大小十一头。橐驼三头,驴如橐驼之数而加其一焉。隼一,犬、羊、狐、兔、麋、鹿共三十。旃车三两。杂兵器、弓矢、旌旗、刀剑、矛楣、弓服、矢房、甲胄之属,瓶、盂、簦、笠、筐、、饮食服用之器,壶矢博弈具,二百五十有一。皆曲极其妙。

贞元甲戌年,余在京师,甚无事,同居有独孤声申叔者,始得此画,而与余弹棋,余幸胜而获焉。意甚惜之,以为非一工人之所能运思,盖集众工人之所长耳,虽百金不愿易也。明年出京师,至河阳,与二三客论画品格,出而观之。座有赵侍御者,君子人也,见之戚然,若有感然。少而进曰:“噫!余之手摹也,亡之且二十年矣。余少时,常有志乎兹事,得国本,绝人事而摹得之,鐽闽中而丧焉。居闲处独,时往来余怀也,其始为之劳而之笃也。今虽遇之,力不能为已,且命工人存其大都焉。”余既甚爱之,又感赵君之事,因以赠之,而记其人物之形状与数,而时观之,以自释焉。

【评论】

“凡一文必分几节,但一节须只叙一事只用一意前节不可侵后节后节不可缠前节侵则僭缠则扰;及几节并合,又须前后贯穿彼此互应前节必和此节而有终后节必连彼节而有始。

(《韩文论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骑而甲戴兵立者十人被:同“披”,穿着
B.骑而下倚马隼而立者一人臂:在手臂上
C.舍而食者十有一人具:准备
D.以其始为之劳而好之笃也夙:平素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莫有同者古之圣人者,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
B.壶矢博弈具鄙贱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C.至河阳,与二三客论画品格,出而观之会论虞常,欲此时降武
D.其始为之劳其无礼于晋,且二于楚也
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釜:是古代炊具,类似锅,成语破釜沉舟中的“釜”,就是此意;“釜”还是古代容量单位,六斗四升为一“釜”。
B.贞元甲戌:贞元是皇帝年号,甲戌是以干支纪年。
C.独孤生申叔:复姓独孤,名申叔,字子重,生是对未仕青年男子的尊称。古人名与字互有关联,韩愈字退之,名与字有协同关系。
D.君子:古代统治者和一般贵族男子的通称,也指有道德的人。文中的赵侍御就是个有道德的人。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凡一文必分几节,但一节须只叙一事\只用一意\前节不可侵后节\后节不可缠前节\侵则僭\缠则扰;及几节并合,又须前后贯穿\彼此互应\前节必和此节而有终\后节必连彼节而有始。
B.凡一文必分几节,但一节须只叙\一事只用一意\前节不可侵后节\后节不可缠\前节侵则僭\缠则扰;及几节并合,又须前后贯穿彼此\互应前节\必和此节而有终\后节必连彼节而有始。
C.凡一文必分几节,但一节须只叙\—事只用一意\前节不可侵后节\后节不可缠\前节侵则僭\缠则扰:及几节并合,又须前后贯穿\彼此互应\前节必和此节而有终\后节必连彼节而有始。
D.凡一文必分几节,但一节须只叙一事\只用一意\前节不可侵后节\后节不可缠前节\侵则僭\缠则扰;及几节并合,又须前后贯穿彼此\互应前节\必和此节而有终\后节必连彼节而有始。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首段以“……而……者几人”句式为主,对男女老少各色人物连同其活动动作以及具体人数细加描写,画面感十足。
B.第二、三段描绘马匹及剩余的其他事物。以马的活动动作为叙述重点,动感十足;其他事物诸如牛驼驴隼、犬羊狐兔麋鹿,旃车兵器、饮食服用之器、壶矢博弈之具等等一应俱全。
C.前三段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由人及物再及物品,其行文错落有致,层次感分明,从简到繁,由粗到细,动而至静。
D.第四段叙事抒情,简述画作的由来,既有对画的珍视,又有对画的不舍,寄寓了事业上的失落感,又有失去至亲的失落感。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甲胄执帜植者十人,负者七人,偃寝休者二人。
(2)牛牵者二人,驴驱者四人,一人杖而负者,妇人以孺子载而可见者六人。
(3)余之手摹也,亡之且二十年矣。
2019·天津·高考模拟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选文一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韩愈《师说》节选

选文二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廩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
B.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
C.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
D.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小学而大遗”中的“遗”解释为放弃,与“父母岁有裘葛之遗”的“遗”解释一样。
B.古代巫和医是两种不同职业,巫以祝祷、占卜为业,医以治病为业,地位不如士大夫。
C.县官,既可以解释为朝廷、官府,也可特指皇帝。选文二中的县官是指县级行政长官。
D.博士,学官名,始于战国,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一运用对比论证的手法,阐明了“学者必有师”的重要性,并且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风气。
B.选文一以封建文人推崇的孔子为例,指出古代圣人重视师道的传统,意在证明“圣人无常师”的观点。
C.选文二指出了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点明了学有所成的关键,同时表达了对马生的期望与勉励之情。
D.李氏子蟠年轻好学,并主动向韩愈求学,得到韩愈赞许,东阳马生也以宋濂为师,得到了宋濂的肯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3)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
5.怎样做才能学有所成,请结合两个选段加以概括。
2023-12-14更新 | 14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三段文言文,回答各题。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其跃也,或激之;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

选自韩愈《送孟东野序》

子厚前时少年,勇于为人,不自贵重顾籍,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既退,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于穷裔,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也。使子厚在台省时,自持其身,已能如司马、刺史时,亦自不斥;斥时,有人力能举之,且必复用不穷。然子厚斥不久,穷不极,虽有出于人,其文学辞章,必不能自力以致必传于后如今,无疑也。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

选自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看古之帝王,有兴有衰,犹朝之有暮,皆为敝其耳目,不知时政得失,忠正者不言,邪谄者日进,既不见过,所以至于灭亡。朕既在九重,不能尽见天下事,故布之卿等,以为朕之耳目。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魏征对曰:“自古失国之主,皆为居安忘危,处治忘乱,所以不能长久。今陛下富有四海,内外清晏,能留心治道,常临深履薄,国家历数,自然灵长。臣又闻古语云:‘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陛下以为可畏,诚如圣旨。”

选自《贞观政要政体》

1.对下列四句中加点实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其趋也,或                              梗:梗塞
B.不自贵重顾籍                                 顾籍:顾惜
C.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             推挽:推荐引介
D.今陛下富有四海,内外清晏             清晏:清正廉洁
2.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草木无声                           风挠
B.勇为人                              故卒死穷裔
C.必复用不穷                       橐驼非能使木寿孳也
D.使子厚在台省时                    使子厚得所愿
3.下列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B.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
C.且必复用不穷
D.其文学辞章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有不得已者而   ②不自贵重顾籍   ③驼种树   ④早以蕃   ⑤能顺木之天以其性焉尔   ⑥其土欲   我固当   ⑧非有能硕茂之也   ⑨邪谄者   而鸡豚
A.①/②③/④⑦/⑤⑥/⑧⑨⑩B.①⑨/②③/④⑦/⑤⑧⑩/⑥
C.①⑥/②④/③⑦/⑤⑧/⑨⑩D.①⑧/②③④/⑤⑥⑦/⑨⑩
5.下列加点词语与“故布之卿等,以为朕之耳目”的“耳目”所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
B.子厚前时少年,勇于为人
C.犹朝之有暮,皆为敝其耳目
D.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6.写出上面文字中的三个成语。
2020-06-04更新 | 3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选自《大学之道》

材料二:

帝之与王,其号虽殊,其所以为圣一也。夏葛而冬裘,渴饮而饥食,其事虽殊,其所以为智一也。今其言曰:“曷不为太古之无事?”是亦责冬之裘者曰:“曷不为葛之之易也?”责饥之食者曰:“曷不为饮之之易也?”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然则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今也欲治其心,而外天下国家,灭其天常子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君其君民焉而不事其事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经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

——选自韩愈《原道》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在相应位置上画“/”,每对一处给1分,超过三处不给分。
灭其天常子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君其君民焉而不事其事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学”,与小学相对的大人之学,古代男子十五岁后可进入大学,开始学习穷理、正心、修身、治人的学问。
B.“国”,即诸侯国,是指分封制下诸侯的封地,与“诸侯各爱其国”的“国”同义。
C.“传”,指传于后世的传记,此处指《礼记》,与“六艺经传”的“传”意思相同。
D.“夷狄”,指东夷和北狄,此处以夷狄代指中土以外的四方各族,是古代中原地区的人对周边地区的贬称,谓之不开化。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首句开宗明义,提出大学之道的“三纲领”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B.材料一中“格物”“致知”是紧密联系的两个步骤,推究事物原理才能使认识更充分。
C.材料二韩愈批评古人修身养性、置家国天下于不顾的做法,指出他们对纲常伦理的破坏作用。
D.材料二韩愈所提出的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观点,与材料一中所强调的观点一致。
4.将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2)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
5.材料二中引用经传的作用是什么?
2023-11-24更新 | 20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