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岑参(715-770)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88 题号:817300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岁暮碛外寄元㧑

岑参

西风传戍鼓,南望见前军。

沙碛人愁月,山城犬吠云。

别家逢逼岁,出塞独离群。

发到阳关白,书今远报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题中的“岁暮”指明了时间,而“碛外”点明了地点,“寄元㧑“则点明了事件。
B.首联写西风送来戍鼓声,南望看到前行的军队,情感基调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致。
C.颈联将别人年关团圆与自己独自出塞的境况进行对比,一个“独”字令人感慨不已。
D.本诗扣住西风、沙碛等景物,让读者充分感受到了边塞的风物特征。
2.“愁”作为诗眼,意蕴丰富,请结合全诗分析。
【知识点】 岑参(715-770)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岑参

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

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

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从宏大处开篇,充分展示皇宫的景象。“寒”“阑”二字暗示了春色将尽的凋零和作者内心略带凄凉之感。
B.颔联以景寓情,蕴藉深沉,“金阙”“玉阶”其辞藻富丽堂皇,写出了一派升平之景,反映了诗人渴望中兴之心境。
C.颈联着力渲染了上朝的景象,展现了一幅繁华的上朝盛况。“迎”“拂”二字生动形象,描写细腻。
D.本诗以“早朝”为中心,对“早”与“朝”的关系处理得当,既巧妙结合春景,又写出了宫廷气象和上朝的威仪庄严。
2.诗的尾联落笔不凡,感情复杂深刻。请结合全诗分析其表现的情感和手法并作简要分析
2020-04-23更新 | 77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

岑参

三度为郎便白头,一从出守五经秋。

莫言圣主长不用,其那苍生应未休。

人间岁月如流水,客舍秋风今又起。

不知心事向谁论,江上蝉鸣空满耳。


【注】①大历四年(769),岑参在嘉州刺史任满后滞留蜀中。由于戎泸间受乱军阻路,只好折回成都,此诗即作于成都客舍,此时离诗人去世仅四五个月的时间。②其那:怎奈。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三度为郎”“一从出守”两句自述平生,概括了诗人的仕途经历。这里说“三”是言其为多数,且与下文“五”字不重复。
B.颔联承首联,诉平生感慨,“长不用”指平生不是“为郎”,便是“出守”,流露出作者不被重用却不敢抱怨的矛盾心理和对仕途的关心。
C.颈联“客舍秋风今又起”,点出题目“客舍悲秋”,写出了诗人寄居成都客舍的情景,融凄凉的情感于萧瑟的秋景之中。
D.尾联“江上蝉鸣空满耳”,以景结情,动静结合,“空满耳”与杜甫《蜀相》“隔叶黄鹂空好音”的“空”都是“白白地、徒然”之意。
E.本诗为诗人在成都客舍向幕中诸公倾诉情怀之作,叙事抒情,感情深沉凄切,格调慷慨悲凉,读来不禁令人唏嘘长叹。
2.本诗流露出作者的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2017-09-11更新 | 289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安西馆中思长安

唐·岑参

家在日出处,朝来喜东风;风从帝乡来,不异家信通。

绝域地欲尽,孤城天遂穷。弥年但走马,终日随飘蓬

寂寞不得意,辛勤方在公。胡尘净古塞,兵气屯边空

乡路眇天外,归期如梦中。遥凭长房术,为缩天山东。

1.从题材看,本诗属于______诗;从内容看,可做本诗诗眼的一个字是________
2.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来表现诗歌主旨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2020-06-10更新 | 11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