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苏轼(1037-1101)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89 题号:834191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注】①此诗为苏轼被贬海南岛后,遇赦北还渡海时所作。②鲁叟,指孔子。乘桴,乘船。《论语·公冶长》载,孔子曾说:“道(王道)不行,乘桴浮于海。”③《庄子·天运》中说,轩辕(黄帝)在洞庭湖边演奏《成池》乐曲,并借音乐说了一番玄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不仅写了景,也写了人。黑夜已过去了一大半,天空晴朗,剩下的夜路不难走。因此,这句诗调子明朗,可见当时诗人内心当中的惊喜。
B.颔联运用对比手法,以“天容海色”对“云散月明”,仰观俯察,形象生动,连贯而下,灵动流走。诗人表明了自己在政治上原本就是清白的,不需要其他人来澄清。
C.颈联“鲁叟乘桴”是诗人借用孔子的典故表明自己被贬遇赦之后的释然,但他并不想像孔子那样闲散江湖,退出政坛。
D.全诗巧妙地融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明朗开阔,情感深沉,蕴含着“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旷达。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是如何表现的?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苏轼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注】①此诗为哲宗病死,诗人遇赦自海南岛渡海返回大陆时所作。②鲁叟,即孔子,他曾慨叹“道不行,乘桴浮于海”。③轩辕,即黄帝。黄帝奏乐,见《庄子·天运》“北门成问于黄帝曰‘帝张成池之乐于洞庭之野,吾始闻之惧,复闻之怠,卒闻之而惑。’”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既是写诗人在船玉夜行所见,也含三更过后迎来黎明、风而久作亦有晴时之意。
B.颈联中“空余”二字说明诗人虽然一再被贬,但还没有丧失实现政治抱负的信心。
C.以黄帝奏成池之乐比拟大海波浓之声,同时暗写心境,“粗识”是谦逊的说法。
D.全诗回顾了在南方流放的经历,情调高昂,可见苏轼坚强自信、旷达豪放的胸襟。
2.请结合诗句赏析诗人是如何表情达意的。
2020-11-20更新 | 117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1)下列对这首词相关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词作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为了纪念他的原配妻子王弗创作的一首悼亡词。
B.“两茫茫”是“两次扫墓茫然无措”,伊人虽已故去但过去美好的回忆“自难忘”
C.“纵使”三句勾勒出诗人容颜的苍老和形体的衰败,也暗含了他心境的忧愤。
D.整首词运用虚实结合、叙述白描等手法,词句如话家常,情感表达自然而又深刻。

(2)结合诗句分析本词虚实结合的特点。
2024-01-20更新 | 79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诗,完成下列小题。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1】

宋 苏轼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2】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3】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4】奇绝冠平生。


【1】1094 年,蔡京、章惇之流执政,元祐旧臣苏轼成了迫害的主要对象,一贬再贬,由英州而至惠州,最后远放儋州(辖境在今海南),前后七年才遇赦北还。这首诗,就是 1100年六月自海南岛返回时所作。【2】鲁叟:孔子。【3】奏乐声:这里形容涛声。【4】兹游:这次海南游历,实指贬谪海南。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船上所见,“苦雨终风”指久雨不停,大风不止,暗指作者生活之“风雨”,不知何时才能结束。
B.颈联写晴天,云散月明,碧海青天,寥廓无际,境界开阔,意境深远,给人以启迪。
C.颔联切入渡海,以黄帝奏咸池之乐形容大海波涛之声,与“乘桴”渡海的情境很合拍。
D.尾联收束全诗,“九死南荒”是作者对自己多年流放生活的概括,“九”指多年。
2.本诗写苏轼一次深夜渡海的经历,寄意深远,试分析本诗运用何种手法来抒发情感。
2020-10-07更新 | 5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