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现代 > 郭沫若(1892-1978)
题型:现代文阅读-现代诗歌 难度:0.4 引用次数:452 题号:8546006
阅读下面三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郭沫若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情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红烛

闻一多

红烛啊!

这样红的烛!

诗人啊!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

可是一般颜色?

红烛啊!

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

然后才放光出?

一误再误;

矛盾!冲突!

红烛啊!

不误,不误!

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

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红烛啊!

既制了,便烧着!

烧吧!烧吧!

烧破世人的梦,

烧沸世人的血——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

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红烛啊!

你心火发光之期,

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

红烛啊!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峨日朵雪峰之侧

昌耀

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

我小心地探出前额,

惊异于薄壁那边

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

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的无穷的

山海。石砾不时滑坡,

引动棕色深渊自上而下的一派嚣鸣,

像军旅远去的喊杀声。

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楔入巨石的罅隙。

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

啊,真渴望有一只雄鹰或雪豹与我为伍。

在锈蚀的岩壁,

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

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

快慰。

1.填空。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都抒发了诗人在特殊年代的热烈情感。郭沫若用_____ (特点)的海浪意象传递了_________的磅礴情感;闻一多化用_________(特点)的红烛意象,寄托了_______的时代之思。
2.有人评价《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是新诗“感性形式”与“理性形成”的典型代表,请选择其中一首,谈谈诗歌中的感性流露与理性思考。
3.有人说,与《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相比,昌耀的《峨日朵雪峰之侧》更具庄严之美,请结合诗歌具体意象进行分析。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贾长沙痛哭

郭沫若

在一天晚上,几个彗星正在东方拖长尾巴的时候,文帝在宣室里召见贾谊,旁边只有一位胖子丞相张苍侍坐。

——“彗星是不足怕的,”他说,“彗星这种东西只是稀罕的自然现象,怪异诚然是可以怪异,但用不着担心,因为它于人事的休咎并没有关系。没有智识的人因怪而生畏,狡黠的人便乘着这种机会图谋不轨。执政的人在这时候是应该加以善导的。开发民智自然是根本的办法,但这种办法不能应急。应急的办法是利用民众的常识来加以新的解释。譬如彗星像扫帚,就说这是除旧布新,是天老爷提起了扫帚来扫除天下的弊端,扫除国家的外患。这样一来,一般没有智识的人便可以得到安心,狡黠者也就无机可乘了。”

他这番意思,在文帝是闻所未闻。文帝听得也真是专心,在贾谊说话的时候,把自己的坐席向前移动了好几次,几乎和贾谊接起了膝来。但是,胖子丞相张苍却有点不大安稳了。张苍是习天文律历的人,他在旁边听着贾谊的“除旧布新”的话,觉得就像是在暗射自己,又看到文帝那样地倾心,隐隐感觉着自己的位置和权威有点动摇,但他一点也不露声色。

室中的铜壶漏滴了三下。张苍这时候才很稳静地说:“贾先生的除旧布新的话是极应该采纳的,但今晚已经夜深了,贾先生身体不甚健康,皇上也不好过劳。”

贾谊便先退下去了。之后,文帝又对着张苍吐露了一下自己对贾谊的倾心。

——“贾生毕竟是一位天才,”他说,“很久不见他,以为我自己的识见是超过了他的,但今晚听起他的话来,当今的人实在是没有一个能够赶得上他的。”

——“是,是,是,”张胖子回答着,“贾先生的确是一位不世出的天才,天才。有天才的人是不同凡俗的,我记得他在长沙做过一篇《吊屈原赋》,那文字真真是屈原再来。那里面有几句是‘呜呼哀哉,遭时不祥,鸾凤伏窜,鸱鸮翱翔’,真是契合屈原的身世。但一般的人便不很了解他,说他明明是借题发挥,存心毁谤朝廷;说他把自己比成屈原,把陛下比成楚襄王,真真是‘曲高和寡’呢。贾先生如再涵养得几年,我看是愈会得到人望的。贾先生终竟是未来的大器啦。”

就这样,贾谊又受了老头子的一箭。

贾谊经过一次召见之后,他的意见果然得到采纳,他的位置也得到超迁:他由长沙王的太傅被调为了梁王的太傅。

文帝是把张苍的话照着字面解释的,他的确想为贾生养蓄资望,好让他做张苍的后继者。他让他做了梁王太傅之后时常召他进京咨询,直率的贾谊照旧是慷慨淋漓地对权势者毫不客气。他那篇有名的万言的《陈政事疏》,在两千年后的今日虽然都还虎虎有生气,但在当时的权贵者却字字都是眼中钉。别人正在歌舞升平的时候,而他偏要“痛哭”,要“流涕”,要“长太息”。

他在梁国住了将近四年,在前元十一年的六月又陪着梁王入朝。他们是一路骑着马进京的,临到咸阳城下,刚好入冠的梁王有意矜示自己的英武,便纵马飞跑起来。但不幸在咸阳桥上马失前蹄,梁王便坠了马,把脑袋跌破了,死了。

贾谊看到梁王的死,由于突然的冲击和过分的失望,顿时在马上便吐了几口血。

老头子们得到了总攻击的绝好的机会,他们的非难的箭丛集在可怜的贾谊的病躯。

“究竟是少不经事,丧心病狂。——文不习武事啦,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啦,何况是皇子,是帝胄。——这罪是值得连诛九族的。——他自己应该跳下咸阳桥去以一死谢陛下。——他还腆颜人世,装病吐血啦。——到底不愧是天才,天才,天字第一号的蠢才。……”

贾谊的病已经没有再起的希望了。

在有一天晚上行将破晓的时候,他一个人睁着眼睛仰卧着。他突然看见虚空中有一位很憔悴很瘦削的人,年纪怕有六十岁的光景,颈上带着一串秋兰穿成的花圈,上衣是荷叶集成的,那人很亲蔼地埋下头来看着他。

“贾先生,你认得我么?”

“呵,你不就是屈原先生吗?”他叫了出来,声音是嘶的,几乎是一句一顿地说:“……屈原先生,我真不明白,……那一些老先生……究竟是什么心肠,他们总要忌刻我,排斥我……内忧和外患……一天一天地加紧了,而他们不管,……他们却只晓得来攻击我这个不能还手,也不屑还手的人。……屈原先生,我实在是不明白,我要请你告诉我。”

那人对他说:“你怪那些老人们为甚要忌刻你?就是因为你太聪明,太高尚。你受人忌刻,是应该引以为安慰的。因为你比他们强,故尔他们怕你,觉得他们的地位和权威会被你夺掉。你该把他们的攻击看成一群蚊虻过耳。你哀怜他们罢,因为他们生成是蚊虻,只能有点蚊虻的本领。天下赞成你的人很多,忌刻你的人究竟是少数,你该为赞成你的多数人保重。”

贾谊愈见用力握着拳头,像要从床上起来的样子,但他的身子突然反倒下去了。

床头的矮桌上一盏如豆的灯光,为倒下去的风势所扑灭。室中黑暗,什么也看不见了。只是东壁的窗缝里漏进了一些破晓的光线。

1936年5月3日

(作品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谊将彗星天象解释为“除旧布新”,打消了文帝对“人事休咎”的忧惧,文帝将坐席前移了好几次,从侧面表现出贾谊的才华。
B.文中两次连用“天才,天才”,前者是张苍的话,后者是老头子们围攻的话,是将贾谊视为眼中钉的权贵们对他明里暗里的打压。
C.小说取材于历史人物贾谊的生平遭际,通过想象众人谤议、与屈原梦中相会等情节,丰富了人物,体现了真实与虚构的有机融合。
D.“如豆”的灯光被风势扑灭,暗示贾谊的逝去,凸显他令人痛惜的一生,而窗缝里漏进的“破晓的光线”愈发增添了作品的悲剧性。
2.作者在写文帝召见贾谊时,也用了不少笔墨描写丞相张苍,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历史上屈原自己以死明志,而在本文中作者却写他劝贾谊“该为赞成你的多数人保重”。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作者这一创作意图的理解。
2023-05-23更新 | 13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柱下史入关

郭沫若

盛夏的太阳照在沉雄的函谷关头,屋脊上的鳌鱼和关门洞口上的朝阳双凤都好像在喘息着的一样。关外有几株白杨,肥厚的大叶在空中翻作白灼的光辉。无数的鸣蝉正在力竭声嘶地苦叫。遍体如焚的大地之上,只在这些白杨树下残留着一段阴影了。

在一株树荫中仰卧着一位老人。他的上身赤裸,两只瘦削如柴的手叉在胸上。头上的乱发和口边的乱须表示他好久不曾梳理。假使没有两三苍蝇,时时飞去搅扰他的颜面,使他放在胸上的右手也时时举去招展时,人会疑心是中暑而死的游方乞丐。

那和地面贴近的两耳,好像听见了什么声音从地底传来;他突然抬起了他的半身。他的枕头是一部竹片订成的书籍。

“哦,柱下史老聃先生呀!”

“啊,关令尹呀!”

这位后来的老人,便是老聃了。他的须眉比关尹更白,他的气色也比关尹更憔悴,他眉间竖立的许多皱纹表示他经受过许多苦闷的斗争,他向颚角而下垂的两颊,荡漾着时辰与倦怠的波澜。颧额和鼻鸡被太阳的光威晒成紫黑色了,身上穿的一件千破万补的蓝衣,和头上戴的一顶破极的帽子,都布满着尘垢。

“老聃!你不久才那样决心地出了关去,你怎么又折回来了?”关尹开口向老聃问了一声,只听老聃百无气力地向关尹回答道:

“嗳,关尹,你容我慢慢地向你倾谈,我今天水粒都还不曾沾唇,请你把点现成的饮食给我。”

关尹听了,忙去取了一瓶水和两张麦饼来,在那时候,老聃把树荫下的竹简翻来在读。

“啊,我真惭愧,你把我这部《道德经》倒不如烧了的好罢。”

“那怎么使得呀!”关尹一面把饮食放在老聃面前,一面说,“自从你写了这部书给我,我是把它看得比性命还要珍贵。我是寸刻不曾离它。我一展开它来读时,这爽热的世界,恶浊的世界,立地从我眼前消去,我的脑袋中徐徐地起了一阵清风,吹爽我全身的脉络。我白天读着你这部书时,太阳就好像变成了月亮,它的光力非常柔和,使我回忆起我幼时所亲爱的母亲的慧眼。我晚间读着你这部书时,我终夜可以不着枕席,我可以听见群星的欢歌。”

老聃尽关尹在一旁赞美,他只把那水和麦饼尽量地吃喝,麦饼吃来只剩下半个了,他的精神,才渐渐恢复了几分,他又才低声地说道:“啊啊,可感谢的还是饮和食,可怜为我作了牺牲的是我的青牛了。”他说到此处,便把身旁放着的一条牛尾,拿给关尹看了一下,接着又说:“可怜我的青牛只剩了这根尾巴了!”

老聃把麦饼又吃了几口,把瓶里的水又呷了几下,他又慢慢地说:“我自从出了函谷关后,我一心一意想往沙漠里奔去。我是渴想着寥无人迹的沙漠。亏我牛儿的努力,我到底走到了沙漠的地方。沙漠中人是诚然没有,但是一片黄沙茫茫,草没有一株,水没有一滴,可怜我的青牛它奔赶了多么远的路程,走到那儿便横倒在地上。我守看了它两天两夜,但无法可以疗治它,它在第三天上终竟死了。”

“啊啊,可怜我这个忠实的牺牲!我在这部书里虽然恍恍惚惚地说了许多道道德德的话,但是我终竟是一个利己的小人。我这部书完全是一部伪善的经典啦!我因为要表示我是普天之下的唯一的真人,所以我故意枉道西来,想到沙漠里去自标特异。啊啊,我的算盘终竟打错了。不出户,究竟不能知天下。可怜我想象中的沙漠和实际的沙漠是完全两样。我辛辛苦苦远来,我倒折了一条牛,还几乎断送了我的生命。”

老聃说着,他的热情渐渐激越起来。关尹在一旁只是沉默无声,一种不愉快的暗云渐渐罩满了他全部的颜面。

“啊,我的青牛虽然为我死了,”老聃又接着说,“但是它提醒了我这个伪善者的良心。青牛它是我的先生呢。它教训我:人间终是离不得的,离去了人间便会没有生命。与其高谈道德跑到沙漠里来,倒不如走向民间去种一茎一穗。”

关尹没有回答。他的脸色愈见黑沉下去了。

老聃讲了半天,他口渴了起来,把瓶里的水又喝了几下,率性把剩下的麦饼吃了。他把两手拍了两拍,把水瓶交还了关尹之后,又把那青牛的尾巴拿在手中招展。

“关尹,多谢你了。我现在如享太牢,如登春台,啊,究竟乐是不可不享的。这一瓶清水,两张麦饼,它们的功能更在欢乐以上了。亏了我从前对你瞎说,说什么五色令人目盲,五声今人耳聋,五味令人口伤。啊,我真是瞎说!五色何尝会盲人,五声何尝会聋人,五味何尝会伤人呢?我真是瞎说!啊,我于今忏悔了!我以为跑到沙漠里便可以表示我的高洁,我在这种行为之中可以收莫大的利得,殊不知我反倒折了一条牛,几乎断送了我的老命。我如今得了这个体验而忏悔了,但是我这个体验是我的青牛先生赐给我的。”

“啊啊,我的青牛先生可惜终为我这个利己的小人而牺牲了。它倒睡在沙漠中两天两夜,只是向我点头,向我流泪。其实它在第三天上也还不至于便那么早死,实在是我作孽!我因为渴荒了,饿荒了,我心中藏着的一个利已的恶鬼教唆我去吸它的血液!我便在它的不能动弹的一只后腿上拼命割了几刀。我把牛血吸尽了,我的精神便振作了起来,我便急忙回头,匆匆走着我的归路。”

“关尹,我现在要回到中原去了,回到人间去了。我从前说的话几乎句句都是狂妄。说的道与德是不能两立的。我说的道是全无打算的活动的本体,我说的德却是全是打算的死灭的石棺。我现在忏悔了,我要回到人间去,认真地过一番人的生活来。”

老聃说了一长串的独白,想说的话大约也说完了。到这时候他才觉得关尹立在一旁始终不作声。关尹脸上堆着的一脸暗云,就好像暴风雨欲来时险恶的天势一样。他自己只得徐徐起身来,自言自语地说:“我这部误人的《道德经》,只好让我自己拿去烧毁了。”他便把那编竹简换在左肋下,右手拿起他的牛尾巴,悠悠然向东南走去。

蝉子的声音仍然在白杨树上苦叫,日脚已渐渐偏西了。

关尹在树荫下沉默了好一会,他的眼睛愈见突露欲裂,颈上的浮肿愈见奋张,全身都在震作响。

“哼!哼!虚伪!卑鄙!诈骗!我是受了这恶鬼的愚弄!……啊,他分明卖掉了他的青牛,偏要编出一长串的鬼话来骗去了我两张麦饼!……”

他愤恨地说了这几声,他的怒气愈见不能遏抑,他把手中的水瓶投打在一株白杨树上破成如粉碎了。他怒张着震栗的两手向空中抓拿,朝着老聃所走去的方向大吼:

“你这老家伙!有史以来的大滑头!你把你那伪善的经典抱去,又可以向书坊里去骗几张麦饼了!哼!哼!……”

蝉子的声音仍然在白杨树上苦叫,日脚已经渐渐偏西了。

1923年8月10日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尹身体枯瘦衰弱,仿佛游方乞丐,而老聃却比关尹更加衰老憔悴,在见到关尹后,便向关尹索要食物和水。
B.老聃骑着青牛出关,但老聃入关时,青牛不见了,只有牛尾还在,因为青牛累死在沙漠中,老聃吸了牛血,留下了牛尾。
C.老聃出函谷关时,给关尹一部《道德经》,关尹如获至宝,他昼夜捧读,爱不释手,休息时都会把这本书枕在头下。
D.老聃离开关尹前,拿走了那部《道德经》,声称要烧毁它,关尹却认为这是老聃的借口,老聃想再拿它去骗吃骗喝。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和末尾都描绘了环境,前后环境的变化,反映了时间的变化,表明了两人交谈时间之久。
B.文章多次刻画了关尹的神态,写出了关尹在听到老聃的述说后,心情由“不愉快”逐渐变为“愤恨”的过程。
C.文章运用了浪漫主义的笔法呈现了两人的对话,对话中包含着对自我内心世界的言说,洋溢着热情。
D.文章中牛尾具有深刻的意蕴,象征着现在的老聃与过去的老聃的割裂,表达了他追求新生的愿望。
3.老聃为什么出关之后又要入关?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有人认为本文中的老聃是不着实际的利己主义者,你是否赞同?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2023-04-12更新 | 11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马克思进文庙(节选)

郭沫若

十月十五日丁祭过后的第二天,孔子和他的得意门生颜回子路子贡三位在上海的文庙里吃着冷猪头肉的时候,有四位年轻的大班抬了一乘朱红漆的四轿,一直闯进庙来。

子路先看见了,便不由得怒发冲冠,把筷子一掼,便想上前去干涉。孔子急忙制止他道:由,你好勇过我,无所取材呀!

子路只得把气忍住了。

回头孔子才叫子贡下殿去招待来宾。

朱红漆的四轿在圣殿前放下了,里面才走出一位脸如螃蟹、胡须满腮的西洋人来。

子贡上前把这西洋人迎上殿去,四位抬轿的也跟在后面。

于是宾主九人便在大殿之上分庭抗礼。

孔子先道了自己的姓名,问来客姓名,原来这胡子螃蟹脸就是马克思。

这马克思的名字,近来因为呼声大高,早就传到孔子耳朵里了。孔子素来是尊贤好学的人,你看他在生的时候向老子学过礼,向师襄学过琴,向苌弘学过乐;只要是有一技之长的人,他不惟不肯得罪他,而且还要低首下心去领教些见识。要这样,也才是孔子之所以为孔子,不象我们现代的人万事是闭门不纳,强不知以为知。孔子一听见来的是马克思,他便惊喜着叫出:

——啊啊,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呀!马克思先生,你来得真难得,真难得!你来到敝庙,有什么见教呢?

马克思说:我是特为领教而来。我们的主义已经传到你们中国,我希望在你们中国能够实现。但是近来有些人说,我的主义和你的思想不同,所以在你的思想普遍着的中国,我的主义是没有实现的可能性。因此我便来直接领教你:究竟你的思想是怎么样?和我的主义怎样不同?而且不同到怎样的地步?

孔子听了马克思的话,连连点头表示赞意,接着又回答道:我的思想是没有什么统系的,因为我在生的时候还没有科学,我是不懂逻辑的人。假如先把我的思想拉杂地说起来,我自己找不出一个头绪,恐怕也要把你的厚意辜负了。所以我想,不如请你先说你的主义,等我再来比对我的意见罢。

——好的,好的,在谈我的主义之先,不得不先说明我的思想的出发点。我们既生存在这个世界,应当探求的便是我们的生存要怎样才能够得到最高的幸福,我们的世界要怎样能够适合于我们的生存。我要请问你:假使这个出发点我们早就不同,那么我们根本上走的是两条路,我们的谈话也就没有再往下继续的必要了。

马克思刚把话说完,子路不等孔子开口便先抢着说道:是呀,我夫子最注重民生,所以说地之大德曰生

——是的,孔子又才接着说下去:我们的出发点可以说是完全相同的。不过你要想目前世界适合于我们的生存,要怎样的世界才能使我们的生存得到最高的幸福呢?你定然有这样个理想的世界,你的理想的世界是怎样的呢?

——你问我的理想的世界吗?好啊,你真问得好啊!正如你所问的一样。我是有一个至高至远的理想的世界,我怕是一个顶理想的理想家呢。我的理想的世界,是我们生存在这里面,人要能和一人一样自由平等地发展他们的才能,人人都各能尽力做事而不望报酬,人人都各得生活的保障而无饥寒的忧虑,这就是我所谓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共产社会。这样的社会假如实现了的时候,那岂不是在地上建筑了一座天国吗?

——啊哈,是的呀!这回连庄重的孔子也不禁拍起手来叫绝了。——你这个理想社会和我的大同世界竟不谋而合。请让我背一段我的旧文章给你听罢。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谓大同,这不是和你的理想完全一致吗?

孔子拉长声音背诵了他这段得意的文章来,他背到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尤为摇头摆脑,呈出了一种自己催眠的状态。但马克思却很镇静,他好象没有把孔子这段话看得怎么重要,孔子在他的眼中,这时候,顶多只是一个空想的社会主义者罢?所以他又好象站在讲坛上演说,说起他的道理来。

——不过呢,马克思在这个折转联接词上用力地说:我的理想和有些空想家不同。我的理想不是虚构出来的,也并不是一步可以跳到的。我们先从历史上证明社会的产业有逐渐增殖之可能,其次是逐渐增殖的财产逐渐集中于少数人手中,于是使社会生出贫乏病来,社会上的争斗便永无宁日……

——啊,是的,是的。孔子的自己陶醉还未十分清醒,他只是连连点头称是。——我从前也早就说过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孔子的话还没有十分落脚,马克思早反对起来:不对,不对!你和我的见解终竟是两样,我是患寡且患不均,患贫且患不安的。你要晓得,寡了便均不起来,贫了便是不安的根本……

——是的,是的!孔子也依然在点头称是。我也说过庶矣富之富矣教之”“足食足兵民化之矣的为政方略,尊重物质本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思想;管子也说过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所以我的思想乃至我国的传统思想,根本和你一样,总要先把产业提高起来,然后才来均分。大家连饭也还不够吃的时候,总不应该容许少数人吃海参鱼翅。

——啊,是的!马克思到此才感叹起来:我不想在两千年前,在远远的东方,已经有了你这样一个老同志!你我的见解完全一致,怎么有人曾说我的思想和你的不合,和你们中国的国情不合,不能施行于中国呢?

——哎!孔子到此却突然长叹一声,他这一声长叹真个长,长得足足把二千多年闷在心里的哑气一齐都发泄出了。——哎!孔子长叹了一声,又继续说道:他们哪里能够实现你的思想,连我在这儿都已经吃了二千多年的冷猪头肉了!

——什么?你的意思是中国人不能实现你的思想吗?

——还讲得到实现!只要能够了解,信仰你的人就不会反对我了,信仰我的人就不会反对你了。

…………

师徒四人立在殿上。看马克思的大轿已经抬出西辕门了,又回到席上,把刚才吃着的冷猪头肉从新咀嚼。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分庭抗礼”寄寓了作者在特定历史时期如何对待西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孔子儒学关系的独特看法。
B.“脸如螃蟹,胡须满腮”形象地写出了马克思的外貌特征,作者用大量心理和语言描写来塑造马克思。
C.“怒发冲冠,把筷子一掼,便想上前去干涉”“不等孔子开口便先抢着说”都写出了子路鲜明的性格。
D.本文构思巧妙,主要采用孔子和马克思对话的形式,使叙事节奏紧凑,有利于表现两个人物的思想主张。
2.关于文中孔子和马克思对话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克思认为自己和孔子谈话继续下去的前提是他们的“思想的出发点”必须一致。
B.二人的思想都强调物质基础的重要性,但“不患寡”“不患贫”是二人的分歧所在。
C.孔子认为马克思关于“共产社会”的阐述与自己“大同世界”的内涵完全一致。
D.对话中马克思与孔子最大的区别是,马克思重在说“异”,而孔子所求在“同”。
3.文中三次提到吃“冷猪头肉”,分别有何用意?请结合文本简要回答。
4.这篇文章有“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的特点,其中“因由”指文献中的相关记载,“点染”指创作者的自由发挥。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并举例说明。
2023-07-09更新 | 16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