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杜甫(712-770)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07 题号:854884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秦州杂诗(其七)

杜甫

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

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

烟尘独长望,衰飒正摧颜。


【注】①秦州,唐陇右道州名(今甘肃天水)。759年,杜甫弃去华州官职,携家远赴秦州,期间创作《秦州杂诗》。②属国,即典属国,是主管外交事务之官。这里指汉使苏武出使匈奴归来后,被授予典属国一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莽莽”“万重”写出了秦州四周山岭的绵延和雄奇,突出了秦州独扼咽喉要道的险要地势。
B.地面无风,但高空却风动云移。虽未入夜,但边城已明月高悬。这里写出了秦州特有的景象。
C.汉使苏武出使匈奴十九年,始终坚守气节。作者借此激励唐朝出使各国使节也要像苏武那样。
D.秦州本不属边塞之地,而作者目光所及,仿佛到处战尘弥漫,烽烟滚滚,一片衰败萧索景象。
2.本诗与王昌龄《从军行》“不破楼兰终不还”均提到了“楼兰”,但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指出其不同。
【知识点】 杜甫(712-770)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坐①

杜甫

悲愁回白首,倚杖背孤城。

江敛洲渚出,天虚风物清。

沧溟服衰谢,朱绂负平生。

仰羡黄昏鸟,投林羽翮轻。


【注】①这首诗作于764年秋,当时杜甫漂泊西南,在严武幕府中任节度参谋。
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的分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江敛洲渚出,天虚风物清”写水势变小,江中露出了小块陆地,天空高远,气候清爽,令人心情愉悦。
B.“悲愁回白首,倚杖背孤城”,表明诗人此时已入暮年,愁绪满怀,他背对孤城,倚杖而坐,孤单落寂。
C.“朱绂”,指古代礼服上的红色蔽膝。后多借指官服,诗中指做官,和“白首”一样都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
D.这首诗写了作者秋日独坐所见之景及其丰富的内心感受,景中寓情,情中有景,具有和强的艺术感染力。
E.诗中写“江”“天”“沧溟”,交代了所处环境,视野开阔,意境雄浑,有别于诗人一贯的沉郁顿挫风格。
2.尾联写了怎样的景象?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017-11-30更新 | 77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南征

杜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①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四年(769)春杜甫由岳阳去往长沙时所作。诗人此行是想要到衡州投靠老友韦之晋。

1.下列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诗人开篇摹写南征途中见到的秀丽之景,营造了欢快、轻松的氛围。
B.颔联写诗人悲苦的心情,与首联的描写形成极大反差,增强诗的艺术性。
C.颈联“老病”与“君恩”形成对比,道出诗人无法报效朝廷的愧疚。
D.尾联诗人以“百年”“未见”,写出当下的窘境,也总结了自己一生的悲剧命运。
2.杜甫在《南征》中写道“适远更沾襟”,他在《蜀相》中也写道“长使英雄泪满襟”。请结合全诗内容,比较“沾襟”和“泪满襟”在感情上的异同。
2023-07-02更新 | 108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江上吟(节选)

李白

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去蜀

杜甫

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

如何关塞阻,转作潇湘游。

世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

安危大臣在,不必泪长流。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相比于不乘黄鹤便不能远行的“仙人”,诗人李白更愿意成为一名“海客”。
B.李诗将屈原辞赋比作日月,将楚王台榭比作山丘,赞颂了二者长久的生命力。
C.从杜诗前四句可知,诗人于兵荒马乱之时离开蜀地前往潇湘地区,实属无奈。
D.杜诗最后两句故作反语,看似是诗人的自我宽慰,实则是对“大臣”的讽刺。
2.两位诗人“随白鸥”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2022-03-11更新 | 44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