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孟浩然(689-740)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3 题号:8711730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都下送辛大之鄂

孟浩然

南国辛居士,言归旧竹林。

未逢调鼎用,徒有济川心。

余亦忘机者,田园在汉阴。

因君故乡去,遥寄《式微》吟。

洛下送奚三还扬州

孟浩然

水国无边际,舟行共使风。

羡君从此去,朝夕见乡中。

余亦离家久,南归恨不同。

音书若有问,江上会相逢。

1.下列对这两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诗题目都点明了主要事件,前首写在长安送辛大回鄂州,后首写在洛阳送奚三回扬州。
B.满怀“济川”之志的辛居士,却不能发挥“调鼎”之用,最终只能返回家乡隐居竹林。
C.诗人的家乡也在汉水边上,听说朋友要返回故乡,故以吟诵《式微》来表达自己也想要回乡之意。
D.友人奚三要回缥缈无边的水乡扬州,诗人为此充满隐忧,彼此约定以后在江上重逢。
2.请从主题思想、构思行文两方面,分析两首诗歌的相似之处。
【知识点】 孟浩然(689-740)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下题。

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唐)孟浩然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注】①业师,法名业的僧人;山房,山中的屋舍。丁大:作者友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从夕阳西下写起,写出黄昏时刻屋舍四周的群山万壑昏暗幽静。
B.砍柴人都归家而去,鸟儿也回巢栖息,此情此景引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C.前六句写山区景色,随着景致流动,时间在暗中转换,环境越来越清幽。
D.结尾一句,勾勒出了诗人的自我形象,孤琴的形象,兼有期待知音之意。
2.颔联动静结合,很有韵味。请简要赏析。
2021-06-03更新 | 66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①坼:分裂。②戎马:战马,代指战争。③张丞相:即著名诗人张九龄,孟浩然在入京应试前写下这首诗送给他。④端居:闲居,暗指不出来做官。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诗首联没有起笔就描写洞庭湖景,而是用“昔闻”为“今上”蓄势,为第二联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B.杜诗后两联,作者由远眺浩瀚的洞庭湖转向自身,二者对比之下油然而生一种渺小之感,使他不禁泪如雨下。
C.孟诗前两联,写出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湖上水汽蒸腾,吞没了云、梦二泽;波涛奔涌时就像摇动岳阳城。
D.孟诗后两联,作者由眼前景物发出感慨,自己就像要渡湖却没有船的人,闲居在圣明时代还有愧于好时代。
2.下列对诗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诗的第二联都利用想象和视觉上的错觉,营造出洞庭湖“坼、浮、蒸、撼”的壮丽磅礴的气势。
B.杜诗有多处跳跃,如“昔”到“今”的时间跳跃,个人遭遇向国家大事的跳跃,构成纵横开阔的诗风。
C.孟诗的“羡鱼情”,使用“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典故,表达自己愿做事业却无人引荐的悲愤之情。
D.孟诗措辞得体。诗人含蓄地请求张丞相推荐自己时不露寒酸乞求之气,称颂对方时也不卑不亢。
3.两首诗都借洞庭湖之景抒发了诗人的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2023-08-02更新 | 334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示孟郊

孟浩然

蔓草蔽极野,兰芝结孤根。

众音何其繁,伯牙独不喧。

当时高深意,举世无能分。

钟期一见知,山水千秋闻。

尔其保静节,薄俗云云

【注】①孟郊:生平不详,推测为孟浩然好友或后辈,但非指中唐苦吟诗人孟郊。②孟浩然: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王维并称王孟。③众音:指一般世俗的声音。④伯牙:指春秋战国时期的俞伯牙,他和后句的钟子期是高山流水的知音,钟子期死后,俞伯牙终身不再弹琴。⑤薄俗:流俗。⑥徒:徒然。⑦云云:纷纷纭纭。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描写蔓生的野草遮蔽了原野,兰花和灵芝在幽远的地方独自扎根的情景,兼用比、兴。
B.“众音”二句叙写世俗的琴声极其繁杂,唯独伯牙一个人不喧闹,对比中蕴含诗人鲜明的态度。
C.“钟期”两句运用“流水对”,说明钟子期一听见伯牙的琴音,高山流水的知音佳话就流传千古了。
D.本诗语言平淡,蕴藉丰厚,意境雄阔,诚如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中的评价:语淡而味终不薄。
2.本诗题为“示孟郊”,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诗人希望借助本诗告诉孟郊些什么。
2023-05-10更新 | 20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