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南宋 > 辛弃疾(1140-1207)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15 引用次数:249 题号:8724218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注]①词当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年)中秋夜,词人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词人南归已十二年,为收复中原,期间多次上书,慷慨激昂,反复陈说抗金恢复之事,但始终冷落一旁,未被采纳。②姮娥,即嫦娥。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波”即指月光,“飞镜”喻指天上月亮,一个“磨”字写出了月光分外皎洁。
B.词上片最后句,词人向嫦娥发问,摧肝裂胆,流露出了英雄怀才不遇的孤苦之情。
C.词人乘风直上万里长空,视角由上而下,俯瞰大好山河皆被金人占领,悲痛万分。
D.本词联想想象丰富,天上地下意境开阔,情感上气势豪迈,体现了辛词豪放特点。
2.请简析“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的含义。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困难 (0.1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

辛弃疾

杯汝来前!老子今朝,点检形骸。甚长年抱渴,咽如焦釜;于今喜睡,气似奔需。汝说“刘伶,古今达者,醉后何妨死便埋”。浑如此,叹汝于知己,真少恩哉!

更凭歌舞为媒。算合作平居鸩毒猜。况怨无小大,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为灾。与汝成言,勿留亟退,吾力犹能肆汝杯。杯再拜,道“麾之即去,招则须来。”


【注】①《晋书·刘伶传》载,刘伶纵酒放荡,经常乘一辆车,带一壶酒,令人带着锄头跟随,并说“死便掘地以埋”。②鸩毒:用鸩鸟羽毛制成的剧毒,溶入酒中,饮之立死。
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辛弃疾的这首《沁园春》,以戒酒为题,便是一首令人解颐的新奇滑稽之作。
B.“况怨无小大,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为灾。”作者深刻反省自己过分沉溺于所爱之酒,以至于酿成灾祸。
C.题目“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就颇新颖,似乎病酒不怪自己贪杯,倒怪酒杯紧跟自己,从而将酒杯人格化,为词安排了一主(即词中的“我”)一仆(杯)两个角色。
D.全词通过“我”与杯的问答,风趣而又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对南宋政权的失望与自己心中的苦闷.
2.请结合全词,结合作者的情感分析这首词的语言特色。
2019-06-22更新 | 396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困难 (0.1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①吕叔潜:作者志同道合之友②姮娥:即嫦娥传说中的月中仙女。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在中秋之夜,联想到与月亮有关的神话,“飞镜”运用比喻生动地描绘了月亮的形态,“金波”描绘了月光明亮的景象。
B.“被白发”表达了词人对嫦娥历经沧桑的形象化表述,“欺人奈何"以质问的方式有力地展示了英雄怀才不遇的内心痛苦。
C.词的下片,词人想象自己要乘风飞上万里长空,俯视祖国的大好山河,强烈地表现了词人渴望收复山河的理想。
D.全词想象丰富,把超现实的奇思妙想与现实中的思想矛盾结合起来,体现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是一篇瑰丽激昂的优秀词章。
2.请赏析“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精妙之处?
2020-05-08更新 | 298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困难 (0.1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一剪梅·中秋无月

辛弃疾

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窗。雨湿纱窗。

浑欲乘风问化工。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满堂唯有烛花红。杯且从容,歌且从容。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忆对”三句是回忆以前那个花好月圆的中秋节情景:天晴风静,皓月当空,桂花飘香,饮酒乐甚,心情非常舒畅。
B.“今宵”三句,写今夜无月的情景,但词人并未直接写出,而是说今晚饮酒还是和以前一样的,但云雨却打湿了纱窗。
C.“花在杯中”“月在杯中”“云湿纱窗”“雨湿纱窗”等句,词人浓墨重彩地勾画出花月掩映酒杯和云雨沾湿纱窗的景色。
D.“浑欲”三句说词人因不见明月而忧愁,真想乘风上天去问个究竟,为什么中秋之夜没有月亮呢?但“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想问也问不成。
2.全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2019-06-24更新 | 41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