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房玄龄等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58 题号:872995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虞潭,字思奥,会稽余姚人。父忠,仕至宜都太守。潭清贞有检操,州辟从事、主簿,大司马齐王冏请为祭酒,除祁乡令。值张昌作乱,郡县多从之,潭独起兵斩昌别率邓穆等。襄阳太守华恢上潭领建平太守,以疾固辞。遂周旋征讨,以军功赐爵都亭侯。绥抚荒余,咸得其所。寻被元帝,使讨江州刺史华轶。潭至庐陵,会轶已平,而湘川贼杜弢犹盛。时甘卓屯宜阳,为杜弢所逼。潭进军救卓,卓上潭领长沙太守,固辞不就。

帝为晋王,除屯骑校尉,迁宗正卿,以疾告归。会王含、沈充等攻逼京都,潭遂于本县招合宗人,及郡中大姓,共起义军,众以万数,自假明威将军。乃进赴国难,至上虞。明帝手诏潭为冠军将军,领会稽内史。潭即受命。义众云集时,有野鹰飞集屋梁,众咸惧。潭曰:“起大义,而刚鸷之鸟来集,破贼必矣。”遣长史孔坦领前锋过浙江,追蹑充。

成帝即位,出为吴兴太守。苏峻反,加潭督三吴、晋陵、宣城、义兴五郡军事。会王师败绩,大驾逼迁,潭势弱,不能独振,乃固守以俟四方之举。会陶侃等下,潭率众与诸军并势,东西猗角。遣督护沈伊距管商于吴县,为商所败,潭自贬还节。

寻而峻平,潭以母老,辄去官还余姚。诏转镇军将军。以前后功,进爵武昌县侯。是时军荒之后百姓饥馑死亡涂地潭乃表出仓米振救之又修沪渎垒以防海抄百转赖之

潭貌虽和弱,而内坚明,有胆决,虽屡统军旅,而鲜有倾败。以母忧去职。服阙,以侍中、卫将军征。年七十九,卒于位。追赠左光禄大夫,曰孝烈。

(节选自《晋书·虞潭传》,有删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是时/军荒之后/百姓饥馑/死亡涂地/潭乃表出仓米/振救之/又修沪渎垒/以防海抄/百转赖之/
B.是时/军荒之后/百姓饥馑/死亡涂地/潭乃表/出仓米振救之/又修沪渎垒以防/海抄/百转赖之/
C.是时/军荒之后/百姓饥馑/死亡涂地/潭乃表/出仓米振救之/又修沪渎垒/以防海抄/百转赖之/
D.是时/军荒之后/百姓饥馑/死亡涂地/潭乃表出仓米/振救之/又修沪渎垒以防/海抄/百转赖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课本文化常识的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服阙指守丧期满除去孝服,又叫“服除”,阕﹐是“终了”的意思。最早出自汉朝蔡邕的《贞节先生陈留范史云铭》。
B.谥号是古人死后依据其生前行迹所立,用来褒贬善恶的称号,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
C.男子18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
D.汉代蒋诩隐居后,在院里竹下开了三条小路,只与隐士求仲、羊仲二人交往。后来“三径”便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虞潭清正有操守,屡次推辞他人的举荐。虞潭平叛有有功,得到华恢、甘卓等人的举荐,他却极力推辞,最后推辞不了才接受屯骑校尉一职。
B.虞潭有主见,善于化解危机。王含、沈充攻近京城,他果断组织义兵勤王救国;接受皇帝任命后,机智化解危机,派兵追击沈充的部队。
C.虞潭遇事冷静,攻防有略。面对苏峻叛军的强大势力,虞潭担任总督后并没有立即组织进攻,而是待各处援军到来后才派兵去抵挡。
D.虞潭忠于职责,鞠躬尽瘁。虞潭身处国家多事之秋,多次领兵平定国内的叛乱,为国尽忠,晚年还担任侍中、卫将军等职,最终死在任上。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王师败绩,大驾逼迁,潭势弱,不能独振,乃固守以俟四方之举。
(2)潭貌虽和弱,而内坚明,有胆决,虽屡统军旅,而鲜有倾败。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之。

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祖正,尚书郎。父旷,淮南太守。元帝之过江也,旷首创其议。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年十三尝谒周顗顗察而异之时重牛心炙坐客未啖顗先割啖羲之于是始知名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羲之书初不胜庾翼、郗愔,及其暮年方妙。

起家秘书郎,征西将军庾亮请为参军,累迁长史。亮临薨,上疏称羲之清贵有鉴裁。迁宁远将军、江州刺史。羲之既少有美誉,朝廷公卿皆爱其才器,频召为侍中、吏部尚书,皆不就。复授护军将军,又推迁不拜。扬州刺史殷浩素雅重之,劝使应命。羲之既拜护军,又苦求宣城郡,不许,乃以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时殷浩与桓温不协,羲之以国家之安在于内外和,因以与浩书以戒之,浩不从。及浩将北伐,羲之以为必败,以书止之,言甚切至。浩遂行,果为姚襄所败。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许询、支遁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

羲之既去官,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又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采药石不远千里,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叹曰:“我卒当以乐死。”谢安尝谓羲之曰:“中年以来,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羲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正赖丝竹陶写,恒恐儿辈觉,损其欢乐之趣。”

(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1.下列各句中“信”意义与“然闻至,咸自矜持”(选文甲)中“信”相同的一项是(     
A.可乐也B.自可断来,徐徐更谓之
C.今行而无,则秦未可亲也D.愿陛下亲之
2.下列句子中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
A.群毕至,少长咸集B.又有清流激湍,映左右
C.固知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D.否泰如天地,足以汝身
3.下列各句中,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纪年方法有干支纪年法、年号纪年法等,《兰亭集序》中的“癸丑”属于干支纪年法。2020年是庚子年,可以推断出2022年是壬寅年。
B.序是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著作的前言,《兰亭集序》是朋友之间互相唱和的赠言。
C.太尉,官名,秦汉时中央掌军事的最高官员,秦朝时,“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并称“三公”,后来“太尉”逐渐成为虚衔或加官。
D.“阴阳”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具有基础性性质的学说。可以理解为:太阳光能照到的地方为阳,照不到的地方为阴。山北当然照不到,为阴;水的北岸正对着太阳,为阳。反之亦然。所以,水南为阴,水北为阳。例如:“洛阳”在洛水之北、“华阴”在华山之南.
4.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选文甲)相同的一项是(     
A.为仲卿母所遣B.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
C.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D.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5.下列对选文(乙)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年十三/尝谒周顗/顗察而异之时/重牛心炙/坐客未啖/顗先割啖/羲之于是始知名/
B.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年十三/尝谒周顗/顗察而异之/时重牛心炙/坐客未啖/顗先割啖羲之/于是始知名/
C.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年十三/尝谒周顗/顗察而异之/时重牛心炙/坐客未啖/顗先割啖/羲之于是始知名/
D.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年十三/尝谒周顗/顗察而异之时/重牛心炙/坐客未啖/顗先割啖/羲之于是始知名/
6.下列对选文(乙)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羲之特别擅长隶书,评论者称赞他书法的笔势飘逸如浮云,刚健如惊龙。他评价自己的书法时说,他的书法不如书法名家钟繇、张芝。
B.王羲之的才能并没有一开始就受到人们认可,他的书法成就也不是天生的,他的书法起初没有超过庾翼、郗愔,等到了暮年方才显得精妙。
C.王羲之虽然后来寄情山水,远离官场,但之前他也关心国事,考虑到国家的安定在于内外和睦,他写信给殷浩,提醒他处理好和桓温的关系。
D.魏晋时期人们对生命、自然很敏感,谢安曾对王羲之说,中年以后自己常因喜怒哀乐而损伤身体,每当同亲友分别,心情就会变得很坏。
7.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2)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2022-05-07更新 | 10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刁协,字玄亮,渤海饶安人也。祖恭,魏齐郡太守。父攸,武帝时御史中丞。协少好经籍,博闻强记,释褐濮阳王文学,累转太常博士。元帝以为镇东军谘祭酒,转长史。愍帝即位,为御史中丞,例不行。中兴建,拜尚书左仆射。于时朝廷草创,宪章未立,朝臣无习旧仪者。协久在中朝,谙练旧事,凡所制度,皆禀于协焉,深为当时所称许。协性刚悍与物多忤每崇上抑下故为王氏所疾又使酒放肆侵毁公卿见者莫不侧目然悉力尽心志在匡救帝甚信任之及王敦构逆,上疏罪协。帝使协出督六军。既而王师败绩。帝执协、隗手,流涕呜咽,劝令避祸。协曰:“臣当守死,不敢有贰。”帝曰:“今事逼矣,安可不行!”乃令给协、隗人马,使自为计。协年老,不堪骑乘,至江乘,为人所杀,送首于敦,敦听刁氏收葬之。敦平后,戴若思等皆被显赠,惟协以出奔不在其例。咸康中,协子彝上疏讼之。在位者多以明帝之世褒贬已定,非所得更议,且协不能抗节陨身,乃出奔遇害,不可复其官爵也。丹阳尹殷融议曰:“于时事穷计屈,奉命违寇,非为逃刑。谓宜显赠,以明忠义。”时庾冰辅政,疑不能决。左光禄大夫蔡谟与冰书曰:“《春秋》之义,以功补过。昔周筵、郭璞等并亦非为主御难也,自平居见杀耳,皆见褒赠,刁令事义岂轻于此乎? 寿终则蒙赠,死难则见绝,岂所以明事君之道,厉为臣之节乎!足下宜察此意。冰然之。事奏,成帝诏曰:“协情在忠主,今正当以协之勤有可书而复协本位,加之册祭,以明有忠于君者纤介必显,虽于贬裁未尽,然或足有劝矣。”于是追赠本官,祭以太牢

(节选自《晋书·刁协传》)


①朝廷:东晋王朝;②王氏:指琅琊王氏子弟(王导、王敦等人)。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协性刚悍/与物多忤/每崇上抑下/故为王氏所疾/又使酒放肆/侵毁公卿/见者莫不侧目/然悉力尽心/志在匡救/帝甚信任之
B.协性刚悍/与物多忤/每崇上抑下故/为王氏所疾/又使酒放肆侵毁/公卿见者莫不侧目/然悉力尽心/志在匡救/帝甚信任之
C.协性刚悍/与物多忤/每崇上抑下故/为王氏所疾/又使酒放肆/侵毁公卿/见者莫不侧目/然悉力/尽心志在匡救/帝甚信任之
D.协性刚悍/与物多忤/每崇上抑下/故为王氏所疾/又使酒放肆侵毁/公卿见者莫不侧目/然悉力/尽心志在匡救/帝甚信任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常博士,官名,秦汉两代都设有此官职。西汉时属太常寺,时称为太常博士。
B.征,汉代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中担任重要职务。文中愍帝征刁协去做官。
C.《春秋》,与《诗》《书》《礼》《易》《中庸》合称为“六经”,也被称为“六艺”。
D.太牢,牛、羊、豕三牲全备。古代祭祀因牺牲搭配种类的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刁协仕途平坦,立宪章受称许。他的官职多次升迁转任,有时还未就职;在东晋王朝初建时,他负责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受到时人的高度称赞。
B.刁协匡时救世,因兵乱而遇害。他为了皇权而抑制门阀,虽遭到王氏家族和其他公卿的嫉恨,但还是悉力尽心;在与王敦的战争中,逃到江乘而被人杀害。
C.刁协争议不断,最终平反昭雪。他的儿子刁彝上疏请求为他复官,在朝的官员多数不赞同,丹阳尹殷融为之辩驳、左光禄大夫蔡谟也为他鸣不平,终得追赠。
D.刁协忠心耿耿,深得帝王青睐。他不仅为国事能尽心尽力,而且当面对灾祸时愿与元帝至死固守;愍帝、元帝都请他担任官职,明帝、成帝对他大加赞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王敦构逆,上疏罪协。帝使协出督六军。既而王师败绩。
(2)岂所以明事君之道,厉为臣之节乎!足下宜察此意。
2019-07-04更新 | 5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改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陈情表》。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

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选自《晋书·李密传》,有删改)


(注)①改醮(jiào):改嫁。②烝(zhēng)烝:淳厚的样子。③游夏:孔子的学生子游、子夏。④安乐公:刘备之子刘禅。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B.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C.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D.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征辟,是从汉代开始出现的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主要包括皇帝征聘和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皇帝征召称“征”,官府征召称“辟”。
B.表,是中国古代臣子向帝王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特殊文体,其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
C.司空,是三公之一,西周始设立,是全国军队的最高管理官。隋唐虽有设置,仍为三公之一,但仅是一种崇高的虚衔。
D.武帝,是皇帝的谥号。谥号是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他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密曾在蜀汉任职,多次出使吴国,受到吴人称赞。蜀汉平定后,晋武帝召他做官,他因为祖母年高无人奉养,没有接受官职。
B.李密认为安乐公与齐桓公的遭遇非常相似,两人都因为任用人才得当而使国家兴盛,后来又都因用人不当而遭遇不幸。
C.晋武帝读了李密婉拒朝廷征召的《陈情表》后,赞扬他是真名士,并答应了他的请求。祖母去世后,李密守丧期满,晋武帝再次征召他到洛阳担任太子洗马。
D.借皇上东堂赐宴饯别之机,李密赋诗一首,诗的末章表明了他想回家种田的愿望。晋武帝为此很生气,都官从事见机行事,马上奏请皇上免去李密的官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
(2)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陈情表》。
2020-09-09更新 | 4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