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杜甫(712-770)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208 题号:8773986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宿赞公房

杜甫

杖锡何来此,秋风已飒然。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莲。

放逐宁违性,虚空不离禅。相逢成夜宿,陇月向人圆。


【注】①赞公:诗人旧友,原长安大云寺住持。乾元年同,因宰相房琯案被牵连,两人都被贬秦州,僧人先到,诗人后至,诗人在此与赞公偶遇。②杖锡:柱着锡杖。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何来此”发问,表达了诗人在贬谪地见到老友时内心的惊讶。
B.颔联的景物描写既暗示了友人处境的凄凉,也赞美了友人品格的高洁。
C.尾联以“陇月”象征诗人和友人的团圆,也表达了对天下太平的祈愿。
D.诗歌借居所写友人,借友人说自己,达到友我统一、心境相通的程度
2.诗歌颔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赏析。
【知识点】 杜甫(712-770)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曲江【注】二首(其二)
杜 甫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注】曲江:唐代长安城名胜,唐玄宗开元年间大加修整,池水澄明,花卉环列。此诗写于乾元元年暮春,杜甫时任左拾遗,因上奏章救房琯触怒肃宗而被疏远。
(1)这首诗前两联写出了诗人什么样的人生境况?请简要概括。
(2)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017-11-13更新 | 107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曲江陪郑八丈南史饮

杜甫

雀啄江头黄柳花,䴔鶄鸂鶒满晴沙。

自知白发非春事,且尽芳樽恋物华。

近侍即今难浪迹,此身那得更无家。

丈人才力犹强健,岂傍青门学种瓜

【注】此诗作于乾元元年春,时杜甫在左拾遗任上。郑八丈,朝廷史官。南史是春秋时齐国的史官,以不畏强权、直书史实而著称,杜甫称郑八丈为南史,是对他的认可。䴔鶄(jiāojīng):水鸟。鸂鶒(xī chī:水鸟。近侍,即左拾遗。才力,一作文力汉朝初年,故秦东陵侯邵平,秦亡后沦为布衣。贫,种瓜于长安东门,其门青色,故称青门。

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写江边黄柳花开、雀儿啄食、水鸟曝沙的清新之景,展现江边动人的春色。
B.颔联抒发诗人自叹人生迟暮之悲和及时行乐、借酒消愁的豁达,含蓄而委婉。
C.“近侍即今难浪迹”一句写诗人居官左拾遗而难得浪迹江湖,处境进退两难。
D.“此身那得更无家”意谓诗人为了国家而无暇顾及自己的小家,显示了献身精神。
E.本诗首联写春景,颔联写陪郑,颈联自叙,尾联又提到郑,起承转合,层次分明。
2.尾联“丈人才力犹强健,岂傍青门学种瓜”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请简要赏析。
2018-01-02更新 | 116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严郑公宅同咏竹

杜 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 ①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国公。②箨:笋皮。③帙:包书的布套。
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
2.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
3.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
2020-08-13更新 | 1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