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韩愈(768-824)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86 题号:8785327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听颖师弹琴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注】①颖师:名颖,师是僧的通称。以弹琴著名。②划然:突然。③轩昂:形容音乐高亢雄壮。④冰炭置我肠:冰极冷,炭(火)极热,指两种相反的情感剧烈冲击。
1.(改编题)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的前四句写细柔的琴声,前两句用儿女之情作比,充满和谐欢乐的情调;后两句把琴声拟作英雄气概,使琴声更加富有生活气息。
B.“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颖师的琴声比作风和日丽时飘动的白云和飘飞的柳絮,形容音乐飘逸悠扬。
C.“喧啾百鸟群”领起以下三句,形容音乐既有百鸟喧哗般的丰富热间,又有主题乐调的鲜明嘹亮,高低抑扬,起伏变化。
D.这首诗的前十句为一部分,正面写声音;后八句为一部分,写自己听琴的感受和反应,从侧面烘托琴声的优美动听。
2.这首诗前十句准确地描写出了琴声高低疾徐的变化。请对音乐变化的层次加以概括。
3.(新高考新导向题)有人说“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两句和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颇相类似,请结合两位诗人的境遇,进行简要分析。
【知识点】 韩愈(768-824)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小题。

盆池[注](五首选二)

韩愈

(一)

莫道盆池作不成,藕梢初种已齐生。

从今有雨君须记,来听萧萧打叶声。

(二)

池光天影共青青,拍岸才添水数瓶。

且待夜深明月去,试看涵泳几多星。

[注]盆池:埋盆为池。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闲暇之余埋盆为池,种人莲藕成为小景,且赋诗寄兴,别有情致。
B.藕叶齐生,亭亭玉立,雨打荷叶,萧萧有声,诗境明净如画,动感十足。
C.诗歌将池水与惊涛拍岸的湖水相比较,池水仅有数瓶,显得小而精致。
D.两首诗语言明丽浅易,风格简净淡雅,透出盎然情趣和丰厚的意蕴。
2.两首诗的结句写景手法一致而情感稍有差异,请简要赏析。
2023-04-12更新 | 127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读下面唐代韩愈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晚春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春雪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对上面两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晚春》前两句运用了拟人手法,春天即将结束,花草树木各逞姿色,争芳斗艳。
B.《春雪》中“惊”字透露了人们盼望春色的急切心情,二月刚见草芽也令人吃惊、失望。
C.前诗虚写雪,写出了杨花榆荚的洁白轻盈;后诗写雪实中有虚,使雪美丽而有灵性。
D.两首诗描写了不同的春景,无论盼春惜春,都能领略到诗人乐观向上的情绪。
2.韩愈既是“文起八代之衰”的宗师,又是力矫轻熟诗风的奇险诗派的开山人物。请结合《晚春》和《春雪》的最后两句谈谈韩愈诗歌的“奇”。
2021-05-28更新 | 396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三)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青青水中蒲三首

   

青青水中蒲,下有一双鱼。君今上陇去,我在与谁居。

青青水中蒲,长在水中居。寄语浮萍草,相随我不如。

青青水中蒲,叶短不出水。妇人不下堂,行子在万里。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第一首描绘送别情景。诗人以青青的水中蒲草起兴,衬托离思的氛围,又以蒲草下有一双鱼儿作比兴,以反衬思妇的孤独。
B.第一首短短四句诗,上下两联形成鲜明的对照:从地域上看,“青青水中蒲”,是风光明丽,一片蓬蓬勃勃的中原河边景色;而“君今上陇去”,却是偏远荒凉的西北边境。从情调上看,“下有一双鱼”,显得伶仃而落寞;而“我在与谁居”,衬托出女主人公欢愉而写意。
C.第二首仍言离情,诗人以不同方式作反复回环的表现。开始两句诗是比,以蒲草“长在水中居”象征女主人公长在家中居住,不能相随夫君而行。又用可以自由自在地随水漂流的浮萍来反衬,言蒲不如浮萍之能相随。
D.第三首主题相同,一唱三叹,感情一首比一首深沉。“青青水中蒲,叶短不出水”,这两句诗只用了起兴手法,用蒲草的短叶不出水,引出后面的妇人不下堂。
E.诗的语言通俗流畅,风格像民歌朴素自然,看似平淡,而意味深长,前人赞之曰:“炼藻绘入平淡”,正道出这组诗的风格特色。
2.这三首乐府诗是具有同一主题的组诗——思妇之歌。有人评价说,三首诗是一脉贯通,相互联系的“三部曲”。请结合三首诗,对此评价谈谈你的理解。
2018-05-14更新 | 6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