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杜牧(803-853)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61 题号:8807007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类,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通连,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镉体,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橡,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废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圈。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矩,可怜焦土。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剽掠皆出于此乎
B.千万人心也 蚓无爪牙
C.多周身之帛缕 游是乎始
D.不敢言敢怒 小学大遗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一旦不能有
B.瓦缝参差
C.日益骄固
D.可怜焦土
3.下列对文中句子的翻译,全对的一项是( )
①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②戍卒叫,函谷举
A.①一个个钉头突出,比粮仓里的谷粒还要多
②守边的士卒振臂一呼,函谷关举兵而响应
B.①一个个钉头突出,比田野里的谷粒还要多
②守边的士卒振臂一呼,函谷关顿时被攻破
C.①一个个钉头突出,比粮仓里的谷粒还要多
②守边的士卒振臂一呼,函谷关顿时被攻破
D.①一个个钉头突出,比田野里的谷粒还要多
②守边的士卒振臂一呼,函谷关举兵而响应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六组排比兼有对比,既是“秦爱纷奢”的具体化描写,又隐含秦的奢华是建立在对百姓的剥削之上的内涵,反映了秦的残暴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B.“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作者认为秦末的农民起义是导致强秦统治走向土崩瓦解的根本原因,体现了作者进步的历史观。
C.“赋者,铺也;铺采摘文,体物写志”。文章通过极力铺排、渲染秦奢靡的行为来蓄势,为下文议论秦亡的教训作了有力的铺垫。
D.本文借古讽今,讽谏唐朝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实行仁政,戒奢爱人,以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同时视野阔大,警戒唐朝之后的统治者勿蹈覆辙。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阿房宫赋

杜牧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知其所之也 杳:远B.族秦者秦也 族:灭族
C.戍卒叫,函谷举:攻占D.日益骄固:坚固
2.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阿房宫赋)选自(樊川文集》,作者杜牧,晚唐著名诗人,诗歌清丽自然,有“小杜”之称,与同时代的李贺齐名,他们又有“小李杜”之称。
B.《阿房宫赋》全文押韵,但用韵换韵的灵活,使语句具有骈文的铿锵音调,又使句式长短错落有致,具有散文灵活多变的特点。
C.妃嫔媵嫱:“妃”,皇帝的妾,或太子、王侯的妻;“嫔”“嫱”:都是古代宫廷中一种女官,实即皇帝的妾,地位比“妃”要低;“媵”,古代统治阶级嫁女时随嫁的人(陪嫁的侍女),也可能成为嫔、嫱。
D.锱铢:古代重量单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后来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锱、铢连用,极言其细微。
3.下面对文中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文综合运用了排比、夸张、比喻等修辞方法,奇特新颖,生动形象,给人强烈的美感。
B.文意第二自然段从“明星荧荧”到“焚椒兰也”,作者连用四个比喻句构成一个排比句,极写宫女之多,从侧面写出了统治者的荒淫。
C.文章第三自然段写秦始皇的暴政终于引发了天下百姓的强烈反抗,楚人项羽攻入咸阳后一把大火把阿房宫烧成了一片焦土。
D.《阿房宫赋》借写阿房言的兴亡。揭露了秦统治者的穷奢极欲,并借古讽今,阐述了天下兴亡的道理,以此讽刺当时统治者戒奢行仁政,与西汉贾谊的《过秦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衰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2019-12-06更新 | 40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三十五年,除道,道九原抵云阳,堑山堙谷,直通之。于是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 王之宫廷小,吾闻周文王都丰,武王都镐,丰镐之闲,帝王之都也。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 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④南山之颠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 阁道绝汉抵营室也⑤。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之。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隐宫⑥徒刑者七十余万人,乃分作阿房宫,或作丽山。

秦始皇本纪

注①除道:修路。除,治。②堑:挖。堙:填塞。③阁道:即“复道”。④表:标志。⑤阁道:古星名,属奎宿。汉:天河,银河。莹室:古星名,属室宿。⑥隐宫:宫刑。

1.甲文出自《阿房宫》,乙文选自《      •秦始皇本纪》。
2.解释加点字。
(1)廊腰(          )
(2)之咸阳(          )
3.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以象天极阁道汉抵营室也
A.断、断绝
B.穿过、经过
C.横渡、渡过
D.独一无二的、绝妙的
4.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欲更择名名之
A.命令
B.善,美,好
C.使,让
D.时令,时节
5.下列选项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骊山北构西折                       泉涓涓始流
B.表南山巅以为阙                    审容膝易安
C.表南山之巅为阙                  农人告余春及
D.复道,自阿房渡渭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
6.翻译划线句。
吾闻周文王都丰,武王都镐,丰镐之闲,帝王之都也。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
7.与乙文的叙述相比,甲文运用想象虚构了阿房宫的规模以及其中的建筑,与史实有出入, 你认为这种写法可取吗?说说原因。
2019-10-11更新 | 5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张保皋郑年传

①新罗人张保皋、郑年者,自其国来徐州,为军中小将。保皋年三十,年少十岁,兄呼保皋。俱善斗战,其本国与徐州无有能敌者。角其勇健,保皋不及年。保皋以齿,年以艺,常龃龉不相下。

②后保皋归新罗,谒其王曰:“愿得镇清海,使贼不得掠人西去。”其王与万人,如其请。自大和[1]后,海上无鬻新罗人者。保皋既贵于其国,年错寞去职,饥寒在泗之涟水县,遂东归。至谒保皋,保皋饮之极欢。饮未卒,其国使至,大臣杀其王,国乱无主。保皋遂分兵五千人与年,持年泣曰:“非子不能平祸难。”年至其国,诛反者,立王以。王遂征保皋为相,以年代保皋。

③天宝安禄山乱,朔方节度使安思顺以禄山从弟赐死,诏郭汾阳[2]代之。后旬日,复诏李临淮持节分朔方半兵,东出赵、魏。当思顺时,汾阳、临淮俱为牙门都将,将万人,不相能,虽同盘饮食,常睇相视,不交一言。及汾阳代思顺,临淮欲亡去,计未决,诏至,分汾阳兵东讨。临淮入请曰:“一死固甘,乞免妻子。”汾阳趋下,持手上堂偶坐,曰:“今国乱主迁,非公不能东伐,岂怀私忿时耶!”悉召军吏,出诏书读之,如诏约束。及别,执手泣涕,相勉以忠义。平剧盗,实二公之力。

④知其心不叛,知其材可任,然后心不疑,兵可分。平生积忿知其心难也忿必见短知其材益难也。此保皋与汾阳之贤等耳。仁义之心与杂情并植,杂情胜则仁义灭,仁义胜则杂情销。彼二人仁义之心既胜,复资之以明,故卒成功。

⑤周公拥孺子[3]而召公疑之。以周公之圣,召公之贤,少事文王,老佐武王,能平天下。周公之心,召公且不知之。苟有仁义之心,不资以明,虽召公尚尔,况其下哉。

(选自杜牧《樊川文集》,有删改)


【注】[1]大和:唐文宗年号。[2]郭汾阳:郭子仪,唐代政治家、军事家,因平叛有功官封汾阳郡王。后文的李临淮指李光弼,唐代名将,因平叛有功官封临淮郡王。[3]周公拥孺子:孺子指周武王之子周成王姬诵。成王年幼,由武王弟周公摄政辅佐。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⑴保皋以齿             ⑵立王以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⑴角其勇健,保皋不及年。(     
A.欠缺B.错误C.稍微D.指派
3.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平剧盗,实二公之力(     
A.完毕B.到,至C.都D.终究
4.第④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 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平 生 积 忿 知 其 心 难 也 忿 必 见 短 知 其 材 益 难 也。
5.把第⑤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周公之心,召公且不知之。苟有仁义之心,不资以明,虽召公尚尔,况其下哉。
6.上文所记郭子仪的事迹,可印证以下哪一条对他的评价?(     
A.“用人由己,从善如流”B.“器量深识,宽而有谋”
C.“事上诚,御下恕,赏罚必信”D.“敏事而寡言,居敬而行简”
7.本文以“张保皋郑年传”为题,却用大量笔墨记述郭子仪、李光弼的事迹,又评述周公召公之事。此文作于甘露之变后不久,牛李党争复炽之际。请据此背景,推断作者这样写作的用意。
2021-04-21更新 | 13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