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于谦(1398-1457)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59 题号:8811002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春日客怀

于谦

年年马上见春风,花落花开醉梦中。

短发轻梳千缕白,衰颜借酒一时红。

离家自是寻常事,报国惭无尺寸功。

萧涩行囊君莫笑,独留长剑依长空。


[注]这首诗是作者任山西、河南两省巡抚时所作。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标题中的“春日”点明了季节时间,“客怀”即身处异乡的情怀,点明了诗歌的题材。
B.首联写年复一年,花开花落,诗人奔波劳碌,不知不觉中又见春风送暖,顿时百感交集。
C.颔联写诗人头发斑白,借酒消愁,与杜甫“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表意相近。
D.颈联抒发感慨,离家别乡已经是寻常之事,只因报国无功而惭愧,这是诗人的谦逊之语。
2.诗歌的尾联有什么含意?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知识点】 于谦(1398-1457)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观书

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颈联对仗工整,说理形象,“活水源流随处满”一句化用了朱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诗句。
B.“直下”“三千”两词,写出了书的吸引力之大和读书速度之快,生动地描绘出诗人如饥似渴的读书情状。
C.这首诗写诗人春日一次具体的观书经历,形象地说明开卷有益之理,抒发了对读书生活的喜爱之情。
D.尾联以“金鞍玉勒寻芳客”为衬托,突出诗人的书斋生活之美好,表达了他勤于读书、高雅不俗的人生志趣。
2.诗人认为读书有哪些乐趣?请结合诗句简要概括。
2021-11-23更新 | 190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观书有感

朱熹(宋)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

于谦(明)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描述了“半亩方塘”像一面镜子那样明净,“天光云影”都被它反映出来,闪耀浮动,情态毕现。
B.“问渠”的“渠”,是指方塘。方塘清澈就因其不是无源之水,而是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给它输送了“活水”。
C.“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指一眼扫过三千字,胸中无一点收获,告诫我们读书不能贪多求快,走马观花。读书应该要细细品味。
D.《观书》写出了诗人自我的亲身体会,抒发喜爱读书之情,意趣高雅,风格率直,说理形象,颇有感染力。
2.《观书》一诗抒写了诗人的读书之乐,于谦认为读书有哪些乐趣?请结合诗句简要概括。
2021-02-26更新 | 201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过菊江亭【1】

于谦

杖履逍遥五柳旁,一辞独擅晋文章。

黄花本是无情物,也共先生晚节香。

咏菊

曹雪芹(林黛玉)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2】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3】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注释:【1】菊江亭:今位于安徽东至县东流镇滨江处,晋时属江西彭泽;陶渊明任彭泽县令时,常来此植菊。【2】欹:通“倚”。【3】平章:品评。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首前两句写陶渊明在菊江亭的五棵柳树旁拄杖而行,从而写出了著名的《归去来兮辞》。
B.第二首前两句写咏菊之人怀着无法摆脱的诗情,从暮到晓,绕着篱笆,靠着石头,吟咏菊花。
C.两首诗所题咏的菊花,都与辞官归隐的陶渊明相关,都表达了对陶渊明高风亮节的赞颂之情。
D.两首诗在题咏菊花的同时,写到“五柳”“一辞独擅晋文章”“陶令”,都属于引用典故。
2.咏物诗往往会在物中寄托诗人的思想情感。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首诗中明确表达了诗人自己不喜欢无情之物的心态。
B.第一首诗暗含了诗人对陶渊明能保持高风亮节的赞赏之情。
C.第二首写诗人在吟咏菊花的过程中,用霜色来描摹菊之形。
D.第二首写诗人月下吟咏菊花时,口里含有菊花清香的花瓣。
3.阅读上面两首诗,回答问题。(1)菊花是历代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两位诗人分别是怎样描写菊花的?(2)两首诗各自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019-10-07更新 | 13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