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张廷玉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54 题号:886700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德,字至善,濠人。世农家,有勇力。从太祖于定远,以万夫长从战皆有功,为帐前都先锋。同诸将取宁、徽、衢、婺诸城,元帅。李伯升寇长兴,德往援,击走之。从援南昌,大战鄱阳湖,擒水寨姚平章。太祖舟胶浅,德力战,身被九矢,不退。从平武昌。大败张士诚兵于旧馆,擢天策卫亲军指挥使。吴平,进佥大都督府事。从大将军北取中原,克元汴梁。立河南行都督府,以德署府事,讨平群盗。征山西,破泽州磨盘寨,获参政喻仁,遂会大军克平阳、太原、大同。渡河取奉元、凤翔,至秦州。元守将吕国公遁,追擒之。徐达围张良臣于庆阳,良臣恃其兄思道为外援,间使往来,德悉擒获,庆阳遂下。又大破扩廓于古城,降其卒八万。

洪武三年,封临江侯,食禄一千五百石,予世券。明年,从颍川侯傅友德伐蜀,分道入绵州,破龙德,大败吴友仁之众,乘胜拔汉州。向大亨、戴寿等走成都,追败之,遂与友德围成都。蜀平,赐白金彩币,复还汴。五年为左副将军,与冯胜征漠北,破敌于别笃山,俘斩万计。克甘肃,取亦集乃路,留兵扼关而还。明年复总兵出朔方败敌三岔山擒其副枢失剌罕等七十余人其秋再出战于答剌海口斩首六百级获其同佥忻都等五十四人凡三战三捷七年练兵北平。十年还凤阳。十一年卒。追封杞国公,定襄。

二十三年,追坐德胡惟庸党,诏书言其征西时有过被镌责,遂与惟庸通谋。爵除。

(《明史·陈德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年复总兵/出朔方败/敌三岔山/擒其副枢失剌罕等七十余人/其秋/再出战于答剌海口/斩首六百级获其同佥/忻都等五十四人/凡三战三捷/
B.明年复总兵出朔方/败敌三岔山/擒其副枢失剌罕等七十余人/其秋/再出战于答剌海口/斩首六百级/获其同佥忻都等五十四人/凡三战三捷/
C.明年复/总兵出朔方败/敌三岔山/擒其副枢失剌罕等七十余人/其秋/再出战于答剌海口/斩首六百级/获其同佥忻都等/五十四人凡三战三捷/
D.明年复总兵出朔方/败敌三岔山/擒其副枢失剌罕等七十余人/其秋/再出战于答剌海口/斩首六百级获其同佥/忻都等五十四人/凡三战三捷/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擢,提拔、选拔,义同迁、拔、升、加、加封等,古代用于提升官职。
B.世券,又称铁券。始于明代,使其世代终身享有免除罪责的特权凭证。
C.漠北,又称岭北,指中国北方沙漠、戈壁以北的广大地区,蒙古族活动区域。
D.谥,即谥号,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他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德出身农家,勇力过人。陈德跟随太祖征定远,因功擢帐前都先锋,同诸将夺取多座城池,擢升为元帅。
B.陈德随军南征,屡建奇功。陈德随军援救南昌,大战鄱阳湖,平定武昌、吴地,晋升为佥大都督府事。
C.陈德北伐元朝,屡战屡胜。陈德随徐达、冯胜先后征北元,三战三捷,对元朝及北元打击作出了贡献。
D.陈德征西犯错,遭斥除爵。陈德西征时有过错,遭到斥责,就与胡惟庸勾结,朝廷追责此事除去他的爵位。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羽本纪》
(2)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高祖本纪》
【知识点】 张廷玉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陈有年,字登之,余姚人。有年举嘉靖四十一年进士,授刑部主事。改吏部,历验封郎中。万历元年,成国公朱希忠卒,其弟锦衣都督希孝贿中官冯保援张懋例乞赠王,大学士张居正主之。有年持不可,草奏言:“令典:功臣殁,公赠王,侯赠公,子孙袭者,生死止本爵。懋赠王,廷议不可,即希忠父辅亦言之。后竟赠,非制。且希忠无勋伐,岂当滥宠。”左侍郎刘光济署部事,受指居正为删易其稿。有年力争,竟以原奏上。居正不怿,有年即日谢病去。十二年起稽勋郎中,历考功、文选,谢绝请寄。除目下,中外皆服。迁太常少卿,以右佥都御史巡抚江西。尚方所需陶器,多奇巧难成,后有诏许量减,既而如故。有年引诏旨请,不从。内阁申时行等固争,乃免十之三。南畿、浙江大祲,诏禁邻境闭籴,商舟皆集江西,徽人尤众。而江西亦岁俭,群乞有年禁遏。有年疏陈济急六事,中请稍弛前禁,令江西民得自救。南京御史方万山劾有年违诏。帝怒,夺职归。荐起督操江,累迁吏部右侍郎。改兵部,又改吏部。尚书孙鑨、左侍郎罗万化皆乡里,有年力引避,朝议不许。二十一年与吏部尚书温纯共典京察,所黜咸当。未几,遂代纯位。其秋鑨谢事召拜吏部尚书止宿公署中见宾则于待漏所引用僚属极一时选。明年,有年自是累疏称疾乞罢。帝犹慰留,赉食物、羊酒。有年请益力。最后,以身虽退,遗贤不可不录,力请帝起废。帝报闻。有年遂杜门不出。数月中,疏十四上。乃予告,乘传归。归装,书一箧,衣一笥而已。二十六年正月卒,年六十有八。赠太子太保,谥恭介。有年风节高天下。两世朊仕①,无宅居其妻孥,至以油幕障漏。其归自江西,故庐火,乃僦一楼居妻孥,而身栖僧舍。

(节选自《明史·陈有年传》)

【注】①朊仕:高官厚禄。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年嘉靖四十一年进士 举:(被)荐举
B.左侍郎刘光济部事 署:代理
C.居正不,有年即日谢病去 怿:高兴
D.帝犹慰留,食物、羊酒 赉:赏赐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其秋/鑨谢事召/拜吏部尚书/止宿公署中/见宾则于待漏/所引用僚属/极一时选/
B.其秋/鑨谢事/召拜吏部尚书/止宿公署中/见宾则于待漏所/引用僚属/极一时选/
C.其秋/鑨谢事召/拜吏部尚书/止宿公署中/见宾则于待漏所/引用僚属/极一时选/
D.其秋/鑨谢事/召拜吏部尚书/止宿公署中/见宾则于待漏/所引用僚属/极一时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有年坚持己见,不畏权要.在朱希孝为兄请赠王号一事,他不曲从张居正意见,拒绝修改奏章,坚持自己观点,最终将原奏章呈给皇帝。
B.陈有年恪尽职守,考核公允。担任考功等职时,拒绝请托,公布的官员任命名单,获得一致认可;后考核京官时,贬黜官员都很得当。
C.陈有年关心民生,为民请命。江西歉收时,身为巡抚的他,为了让江西百姓自救,顺应民意,开放边境,允许粮食流通,触怒皇帝被罢职。
D.陈永年为人耿介,清廉自守。第二次改任吏部时,因吏部尚书等官员是其同乡,他极力回避:父子两人均为高官,但有年无住所安置妻儿。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其归自江西。故庐火,乃僦一楼居老孥,而身栖僧舍。
2018-01-01更新 | 3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郑本公,朔州卫人。正德九年进士。历御史。是时,国本未建,武宗不豫,本公请慎选宗室亲贤者正位东宫,系天下望。不报。世宗嗣位,及冬而乾清宫成,帝由文华殿入居之。本公上言:“事之可思者有六。是宫八年营构一旦告成陛下居安思危当远群小节燕游以防一朝之患重妃配广继嗣以为万世之计。慎终如始,兢兢业业,常若天祖之临;求言益切,访政益勤,用防壅蔽之患。持圣心,远货色,毋溺于鸩毒;重兴作,惜财力,永鉴于先朝。”帝嘉纳之。

逾月,帝欲加兴献帝皇号,本公力言不可。嘉靖改元,出按辽东,劾罢副总兵张铭、都指挥周辅。还朝,论救给事中刘最,忤旨切责。二年十月,时享太庙,帝不亲行。本公与同官彭占祺极言遣代非宜,报闻。

明年三月,帝欲考兴献帝,立庙禁中。本公偕同官力争,谓:“陛下潜邸之日则为孝宗之侄,兴献王之子。临御之日,则为孝宗之子,兴献帝之侄。可两言决也。至立庙大内,实为不经……”帝怒,责其朋言乱政,夺俸三月。

其年六月,以席书为礼部尚书,召张璁、萼入京。本公偕同官四十四人连章言:“萼首为乱阶,璁再肆欺罔,黄绾、黄宗明、方献夫、席书连汇接踵。尚书之命,由中而下。行取之首,已罢再颁。大臣因此被逐,言官由之得罪。虽往日瑾、彬之奸,流祸不若是酷也。”不纳。已,偕廷臣伏阙哭谏。系狱,廷杖还职。当是时,争“大礼”者,诸御史中,本公言最切中。

寻迁通政参议。九年不调,以疾请改南京。乃授大理寺丞,稍迁南京太仆少卿。谢病归。二十年,言官邢如默、贾准等会荐,诏用不赴,卒。

(节选自《明史·郑本公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宫八年/营构一旦告成/陛下居安思危/当远群小/节燕游/以防一朝之患/重妃配/广继嗣/以为万世之计
B.是宫八年营构/一旦告成/陛下居安思危/当远群小节/燕游以防一朝之患/重妃配/广继嗣/以为万世之计
C.是宫八年营构/一旦告成/陛下居安思危/当远群小/节燕游/以防一朝之患/重妃配/广继嗣/以为万世之计
D.是宫八年/营构一旦告成/陛下居安思危/当远群小节/燕游以防一朝之患/重妃配/广继嗣/以为万世之计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本,立国的根本,在中国古代指确定皇位继承人。文中“国本未立”指的就是还未确定太子人选。
B.改元,指封建时期新皇帝即位时颁布年号,文中“嘉靖改元”即表示嘉靖皇帝登基。年号确定以后,同一皇帝在位期间不可再作更改。
C.潜邸,又称潜龙邸,指皇帝登基之前的住所。皇帝即位后,不能再作为任何人的居所,而是改建为宗教寺庙或祭祀场所。
D.行取,是明制,地方宫知县、推官,科目出身三年考满者,经地方高级官员保举和考选,由吏部、都察院协同注拟授职,称为行取。文中指授予官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本公尽职尽责。世宗即位,迁入乾清宫居住,他上书的六件值得深入思考的国家大事,得到皇帝嘉奖并被采纳。
B.郑本公敢于直言。他先是反对世宗给其生父兴献帝加皇号;后又反对世宗尊兴献帝为皇考且在宫中建庙祭祀,被责骂并罚俸。
C.郑本公憎恶奸恶。他与同僚痛劾张璁、桂萼、席书等人,不畏惧责罚。此前他巡视辽东,亦曾弹劾罢免副总兵张铭、都指挥周辅。
D.郑本公仕途坎坷。任通政参议多年不调;因病改任南京,历任大理寺丞、太仆少卿;因病辞官后有言官举荐,但皇帝下诏不让他赴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武宗不豫,本公请慎选宗室亲贤者正位东宫,系天下望。
(2)已,偕廷臣伏阙哭谏。系狱,廷杖还职。
2022-03-27更新 | 4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文言文阅读

欧信,嗣世职金吾右卫指挥使。景泰三年以广东破贼功,擢都指挥同知。已,命守备白羊口,迁大宁都指挥使。天顺初,以都督佥事充参将,守备广东雷、廉诸府。巡抚叶盛荐其廉勇,进都督同知,代副总兵翁信。两广瑶僮陷开建,杀官吏,帝趣进兵。信破贼化州之马里村,再破之石城,击斩海南卫反者邵瑄。

时所在盗群起,将吏不能定。广西参将范信守浔、梧,瑶尽在境内,阴纳瑶赂,纵使越境流劫,约毋犯己。于是雷、廉、高、肇悉被寇。帝命广西总兵官陈泾及欧信合剿。时有斩获,而贼势不衰,朝廷犹倚范信。会泾以罪征,乃擢范信都督佥事充副总兵,镇广东,而命欧信佩征蛮将军印,代泾镇广西。

成化元年,贼掠英德诸县,欧信讨斩五百余人,夺还人口。韩雍督师令信等分五哨攻破大藤峡已而余贼复入浔州信被劾获宥召还理前府事

七年春,充总兵官,镇守辽东,累败福余三卫。言者谓信已老,请召还。巡抚彭谊奏:“官军耆老五千余人,皆言信忠谨有谋勇,累立战功,威镇边陲。年六旬,骑射胜壮士,不宜召回。”乃留镇如故。久之,陈钺代谊。钺贪功,信不能违,十四年为巡按王崇之所劾。其冬,乃召归。寻遣中官汪直等往按,直右钺,归罪信等。下狱,镌官闲住,饮恨而卒。

范信既徙广东,贼势愈盛,劫掠不止,乃语人曰:“今贼仍犯广东,亦我遣之耶?”而是时都督颜彪佩征夷将军印,讨贼久无功,滥杀良民报捷。岭南人咸疾之。

  (选自《明史·欧信列传第六十二》)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韩雍督师∕令信等分五哨∕攻破大藤峡∕已而余贼复入浔州∕信被劾∕获宥召还∕理前府事
B.韩雍督师∕令信等分五哨∕攻破大藤峡∕已而余贼复入浔州∕信被劾获宥∕召还∕理前府事
C.韩雍督师令信∕等分五哨∕攻破大藤峡∕已而余贼复入浔州∕信被劾∕获宥召还/理前府事
D.韩雍督师令信∕等分五哨∕攻破大藤峡∕已而余贼复入浔州∕信被劾获宥∕召还∕理前府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辽东,指辽河以东,明朝时也是军镇名,辖境相当于辽宁省和吉林的部分,岭南,指五岭之南的地区,辖境相当于两广及海南省。
B.指挥同知、都指挥使等都是明朝官职名称,明锦衣卫,下设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南北镇抚司镇抚、千户五职。
C.擢,提升官职,其他如“迁”“拔”等也指官职的提升,而“转”“徙”“调”等都可以表示官职的变动,而“出”特指离京外调。
D.古代纪年法有干支纪年、王公即位年次纪年、年号纪年。文中,“成化元年”为年号纪年,而文中的“景泰三年”则为王公即位年次纪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信世袭金吾右卫指挥使,后因战功卓著受到提拔。天顺初年,承担了守备广东雷州、廉州诸州的重任。
B.广西之乱范信难脱干系,而朝廷却倚重信任他,这造成了欧信、陈泾平定叛乱,虽时有斩获,但不能遏制贼患。
C.欧信的军事才能受到巡抚叶盛举的赏识,被其破格提升为都督同知,后两广出现叛乱,欧信奉旨平叛。
D.欧信镇守辽东期间,因不能阻止巡抚陈钺贪功,被巡按王崇之弹劾,不久被朝廷召回,后也因此事被逮捕入狱。
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官军耆老五千余人,皆言信忠谨有谋勇,累立战功,威镇边陲。
(2)范信既徙广东,贼势愈盛,劫掠不止,乃语人曰:“今贼仍犯广东,亦我遣之耶?”
2018-07-12更新 | 3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