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其他北宋作家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58 题号:8869780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各题

苏秀道中①

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宋】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注]①苏秀道中:从苏州到秀州(今浙江嘉兴)的路上。·
1.本诗押韵的字有(       ) 个?
A.2个B.3个C.4个D.5个
2.下列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忽降甘霖而诗人衣襟湿润,表明霖雨经时之长和雨量之大,也暗示居室之简陋。
B.颔联化用“床头屋满无干处”和“春流岸岸深”两句,体现了诗人强烈的优国之心。
C.尾联是对前六句的总结,并以“犹”字蓄势,自然地带出下句“何况”的递进之意。
D.全诗写雨情,表喜意,雨之情和喜之意相互融合,炼字炼句,贴切自然,处处蕴喜。
3.这首诗中的画线句历来为人称道,请任选一个角度加以赏析。
【知识点】 其他北宋作家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而这首朱词,完成下列小题。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张先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注】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岁次乙卯,退居故乡吴兴的张先度过了他人生的第八十六个寒食节,写下了这首词。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足(   
A.首句写吴中健儿驾舞龙舟,水而飞驶竞渡的壮观场而。着一“竞”字既写出了划桨人的矫健和船行的轻疾,又可以想见夹岸助兴的喧天锣鼓和争相观看的男女老少。
B.“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句描写姑娘们拾翠、游人们踏青,乐而忘返的情景。“芳洲”、“秀野”使人想见郊野草木竞秀、春光明媚的诱人景色。
C.词的上片四句着重写人事,句句写景,句句写人,景中有人,人为景乐。通过热闹的场景,描写春光的美好和游人的欢乐,以此反衬词人内心的孤独寂寞。
D.“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句中“暝”字,突出远山色彩的暗淡,衬托出游人去后、夜幕降临的情景。“静”字,渲染出笙歌已放、池院寂寥无人的气氛。
2.“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句以写景工绝著称,请简要赏析。
2019-12-11更新 | 223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下列小题。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注①宋淳化二年(991)作者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在商州一年多的时间里,写了不少山水诗,《村行》是其中的一首。
1.下面对这首诗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首联两句交代了时、地、人、事,透露出作者悠然的神态、浓厚的游兴,可见作者并未被贬谪的遭遇影响,体现了他乐观豁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襟。
B.颔联两句分别从听觉与视觉方面下笔。前句写耳闻傍晚秋声,后句写目睹数峰默默伫立在夕阳里,“有声”与“无语”都显示出山村傍晚的沉寂。
C.该诗虽然诗题为《村行》,但它并非属于古体诗中的歌行体,而是近体诗中的律诗。
D.尾联用设问手法,交代了诗人忽感惆怅之因——触景而产生了思乡之情,反映出了作者的心情由悠然至怅然的变化,拓深了诗意。
2.试找出该诗第三联选用的意象并分析本联描写景物所用的手法。
2020-11-04更新 | 95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

周紫芝

记得武陵相见日,六年往事堪惊。回头双鬓已星星。谁知江上酒,还与故人倾。

铁马红旗寒日暮,使君犹寄边城。只愁飞诏下青冥。不应霜塞晚,横槊看诗成。


【注】①光州:今河南潢川,南宋时期是接近金国的边防重镇。使君,汉唐以来,称州郡的长官为使君,此沿袭旧称。②青冥:青色的天空。这里代指朝廷。飞诏下青冥:指皇帝下诏命令他回京。③不应:不顾。
1.下列对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
A.上片的前两句叙述了六年阔别中两人天各一方的情形,主要是为了与后文再次离别形成对比,表现了阔别之久远,离别之伤感。
B.诗人没有料到短暂相聚后又要再次分离,上片中“谁知”“还与”的搭配,表达了他不得不再次送友人登程时内心的悲伤。
C.下片通过“铁马”“寒日暮”“霜塞晚”等的描绘,表现了友人久守边城的艰辛以及思归的急切之情。
D.此词写惜别之情,却一反常态,以较多的笔墨塑造了一个渴望建功立业的使君形象,表达出对友人的勉励和期许。
E.“横槊看诗成”与《赤壁赋》中的“横槊赋诗”有异曲同工之妙,当时的场景虽然不同,但都赞扬了他们的文韬武略。
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本词上片进行赏析。
2020-10-25更新 | 5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