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张可久(约1270-1348)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0 题号:8906342
阅读下面这首曲子,完成下面小题。

[双调]折桂令·九日

张可久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①九日:又称“重九”,重阳节。②张可久:一生怀才不遇,时官时隐,仕途上很不得意。
1.请简要概括这首曲子中作者“思家”的原因。
2.请赏析“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的表达效果。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各题。

南吕•一枝花•湖上晚归

[元]张可久

长天落彩霞,远水涵秋镜。花如人面红,山似佛头青。生色围屏,翠冷松云径,嫣然眉黛横。但携将旖旎浓香,何必赋横斜瘦影。


[注]①佛头青:佛陀之发被称为“绀发螺髻”,绀为青中带赤的颜色,螺旋发型称作“青螺髻”。
1.作者抒发了秋日夜游西湖时_______的心情。(不超过4个字)
2.赏析这首散曲的语言特色。
2020-11-08更新 | 8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列小题

【中吕】卖花声·客况

张可久

十年落魄江滨客,几度雷轰荐福碑①,男儿未遇暗伤怀。忆淮阴年少,灭楚为帅,气昂昂汉坛三拜②。


【注】①雷轰荐福碑:范仲淹是守鄱阳(今属江西),穷书生张镐来投。荐福寺有唐书法家欧阳询所书碑刻,其拓本值千钱,范仲淹准备为张镐拓印千本出售,以作为张镐赶考资费。备好纸墨,将拓未拓,忽然夜间雷雨大作,将碑击碎。②"忆淮阴”三句:据《史记•淮阴侯列传》载,韩信少年时家贫,曾受胯下之辱。后被刘邦登坛拜为大将,并辅佐灭楚兴汉。
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元曲的标题一般由三部分构成,分别是宫调、曲牌、题目。本曲中“中吕”是曲牌,“卖花声”是宫调,“客况”是题目。
B.此出前三句,抒发了一种“志不得伸”的感慨,同时含蓄地诉说了落魄江湖的坎坷经历,充满了生不逢时的悲哀。
C.“十年落魄”,化用杜牧《遣怀》诗:“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取其流落失志之意。
D.“男儿未遇暗伤怀”一句承上启下,由客居境况的诉述转入内心情感的抒发,一个“暗”字,写出了作者的孤寂落寞,也写尽了人情的冷暖炎凉。
E.最后三句是作者内心世的进一步展开,但作者并未直抒胸臆,而是巧妙地以对历史人物的回忆来表达自己对现实的无奈和悲观的人生态度。
2.本曲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结合曲子内容简要分析。
2018-02-08更新 | 76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元曲,按要求作答。

【双调】殿前欢 ·客中

张可久

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南来北往随征雁,行路艰难。青泥小剑关,红叶湓江岸,白草连云栈。功名半纸,风雪千山。


(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客中”是本曲的题目,交代了创作背景,概括曲子主要内容,是解读作品的关键。
B.起首“望”字有希望自己得到重用之意,更有表明距离朝廷遥远,可望不可即之意。
C.“行路艰难”既写出客中行路的艰辛,又道出人生求取功名之路的不易,一语双关。
D.结尾写作者历尽“千山风雪”的辛苦奔波,终于获得“半纸”功名,感情由悲转喜。
(2)元代散曲里的“鼎足对”是三句形成的对仗。因三句一组,互为对仗,如鼎之三足并立,故称“鼎足对”。请结合作品,指出相关句子,并对这些诗句进行赏析。
(3)请概括这首元曲中存在哪些矛盾?
2023-02-05更新 | 16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