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脱脱等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60 题号:892399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光祖,字华父,婺州金华人。宝庆二年进士,调新喻主簿,已有能名。移浙两提点刑狱,时暂兼浙西提举常平。拜户部尚书兼知临安府、浙西安抚使。帝谕丞相谢方叔趣入觐乞严下海米禁历陈京师艰食和籴增价海道致寇三害。加宝章阁直学士、沿江制置使、江东安抚使、知建康府兼行宫留守。始至官,即以常例公用器皿钱二十万缗支犒军民,减租税,养鳏寡孤疾无告之人,招兵置砦,给钱助诸军昏嫁。兴学校,礼贤才,辟召僚属,皆极一时之选。拜端明殿学士、知江陵府,去而建康之民思之不已。帝闻,命以资政殿学士再知建康,士女相庆。光祖益思宽养民力,兴废起坏,知无不为,蠲除前政逋负钱百余万缗,鱼利税课悉罢减予民,修建明道、南轩书院及上元县学。撙节费用,建平籴仓,贮米十五万石,发籴常减于市价,以利小民。修饬武备,防拓要害,边赖以安。其为政宽猛适宜,事存大体。公田法行,光祖移书贾似道言公田法非便,乞不以及江东,必欲行之,罢光祖乃可。召赴行在,迁提领户部财用兼知临安府。会岁饥,荣王府积粟不发廩,光祖谒王,辞以故。明日往,亦如之,又明日又往,卧客次,王不得已见焉。光祖厉声曰:“天下孰不知大王子为储君,大王不于此时收人心乎?”王以无粟辞;光祖探怀中文书曰:“某庄某仓若干。”王无以辞,得粟活民甚多。再以江安抚使知建康,郡民为建祠六所。乞致仕,不许。咸淳五年,拜知枢密院事兼参如政事,以监察御史曾渊子言罢。给事中卢钺复缴奏新命,以全紫光禄大夫致仕,卒,谥庄敏。

(节选自《宋史·马光祖传》,有删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帝谕丞相谢方叔趣入/觐乞严下海/米禁历陈京师艰食/和籴增价/海道致寇三害
B.帝谕丞相谢方叔趣入/觐乞严下海米禁/历陈京师艰/食和籴/增价海道/致寇三害
C.帝谕丞相谢方叔趣入觐/乞严下海米禁/历陈京师艰食/和籴增价/海道致寇三害
D.帝谕丞相谢方叔趣入觐/乞严下海/米禁历陈京师艰/食和籴/增价海道/致寇三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权,官职调动词语,指兼任官职。除此之外同样可以表示兼任官职的词语还有兼、领、假、摄、守等。
B.户部,古代官署名。掌管全国土地、军需、赋税、户籍、俸禄、粮饷、财政收支,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
C.鳏寡,及鳏夫和寡妇。鳏,指年老无妻或丧妻的男子;寡,指年老无夫或丧夫的女子。鳏寡,可泛指老弱孤苦的人。
D.建祠,文中指为纪念官员功德,表达对造福当地的官员的感激之情而在其生前所立的祠堂,即建生祠。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兴祖兴办教育,重视贤才。他修建明道、南轩书院及上元县学,此外他对贤才也以礼相待,所征召的下属官员,都是当时最出色的人选。
B.马兴祖加强边防,以固境安。他在建康任上曾招兵设寨,甚至提供钱财帮助众位士兵娶亲,还曾修整军事装备,防守重要关口,边境得以安定。
C.马光祖广施仁政,深受爱戴。他第二次担任建康知府时,兴修废坏,免除前任拖欠钱款,减免鱼利赋税,以至于离任后建康百姓对他思念不止。
D.马光祖为民请命,不畏权贵。他写信给贾似道说如果定要在江东实行公田法,除非罢免自己:任临安知府期间,他厉声指责荣王,获得粮食,存活百姓。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撙节费用,建平籴仓,贮米十五万石,发籴常减于市价,以利小民。
(2)会岁饥,荣王府积粟不发廩,光祖谒王,辞以故。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祖建隆二年闰三月,以慕容延钊为山南东道节度使。先是,帝受禅,延钊握重兵屯真定,韩令坤领兵巡北边。帝遣使谕意,许以便宜从事,两人皆听命,乃加延钊殿前都点检,令坤亦加侍卫指挥使。

初,石守信、王审琦等皆帝故人,有功,典卫禁兵。赵普数以为言,帝曰:彼等必不吾叛,卿何忧之深邪?普曰:臣亦不忧其叛也。则军伍间万一有作孽者,彼临时亦不能自由尔。帝悟。一日,召普从容论天下之事,因喟然叹息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八姓十二君僭窃相踵,兵革不息,生民涂炭。吾欲息天下之兵,建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对曰:陛下之及此言,天地神人之福也。节镇太重,唯稍夺其权;则天下自安矣。帝曰:卿勿复言,吾已喻矣。帝既定计,尽收诸宿将兵柄而削藩镇权,尤注意命将分部守边,具得要领,其家族在京师者,抚之甚厚。郡中莞榷之利,悉与之,恣其回图贸易,免所过征税。令召募骁勇以为爪牙。

初,遵诲父宗本仕汉为随州刺史。帝微时,客游至汉东,依宗本。遵诲冯藉父势,尝侮之,一日谓帝曰:每见城上有紫云如盖。又梦登高台,遇黑蛇,约长百尺余;俄化龙,飞腾东北去,雷电随之。是何祥也?帝皆不对。他日论兵,遵诲理屈,拂衣起,帝乃辞宗本去。及即位,召遵诲谕之曰:卿尚记曩日紫云、黑龙之事乎?遵诲惶恐再拜。俄而部下卒诉其不法十余事,遵诲待罪请死。帝曰:朕方赦过赏功,岂念旧恶邪?遵诲母在幽州患难睽离帝厚赏边民购得之仍加优赐授通远军使遵诲至镇召诸族奠长谕以朝廷威德众皆感悦。后数月,复来扰边,遵诲率兵深入其境,俘斩甚众,获羊马数万,夷落以定。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收兵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遵诲母在幽州患难/睽离/帝厚赏边民/购得之/仍加优赐/授通远军/使遵诲至镇/召诸族酋长/谕以朝廷威德/众皆感悦
B.遵诲母在幽州/患难暌离/帝厚赏边民/购得之/仍加优赐/授通远军使/遵诲至镇/召诸族酋长/谕以朝廷威德/众皆感悦
C.遵诲母在幽州患难/暌离/帝厚赏/边民购得之/仍加优赐/授通远军使/遵诲至镇/召诸族酋长/谕以朝廷威德/众皆感悦
D.遵诲母在幽州/患难睽离/帝厚赏/边民购得之/仍加优赐/授通远军/使遵诲至镇/召诸族酋长/谕以朝廷威德/众皆感悦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杂剧的剧本由唱、科、白构成,角色有旦、末、净、丑等,《窦娥冤》中的“卜儿”指老年男性。
B.受禅,也称"受嬗”,是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后指新皇帝承接旧帝让出的帝位。
C.禁兵,即禁军,是封建时代直辖属于帝王,担任护卫帝王或皇宫、首都警备任务的军队。
D.回图贸易,简称回易、回图,是隋唐至南宋末年的特定经济术语,泛指官方盈利性的商贸经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非常重视武将,允许他们斟酌情况,便宜从事:为笼络人心,给他们加官进爵,并十分优待他们在京城的家人。
B.起初,太祖对故人非常器重,让他们带领禁军,但赵普认为于国不利,多次劝导,太祖便决定收回兵权。
C.太祖不得志时,曾经投靠董遵诲,却受到他多番排挤侮辱;太祖登基后,却以德报怨,对遵诲和他母亲都很好。
D.董遵诲知恩图报,当太祖不计前嫌优待他并委以重任时,他为报太祖知遇之恩,骁勇善战,保卫边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则军伍间万一有作孽者,彼临时亦不能自由尔。
(2)尤注意命将分部守边,具得要领,其家族在京师者,抚之甚厚。
2022-10-29更新 | 7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修游随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苦志探赜至忘寝食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与之并。举进士,擢甲科,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勘。范仲淹以贬言事,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修贻书责之,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久之,复校勒,进集贤校理,初,范仲淹之贬饶州也,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目之曰“党人”。自是,朋党之论起,修乃为《朋党论》以进,其略曰:“小人所好者利禄,所贪者财货,当其同利之,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反相贼害,虽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曰小人无朋。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故曰惟君子则有朋。故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之真朋,则天下治矣。”保州兵乱,以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陛辞,帝曰“勿为久留计,有所欲言,言之。”对曰:“臣在谏职得论事,今言,罪也。”帝曰:“第言之,毋以中外为间。”方是时,杜衍等相继以党议罢去,修慨然上疏曰:“正士在朝,群邪所忌,谋臣不用,敌国之福也。今此四人一旦罢去,而使群邪相贺于内,四夷相贺于外,臣为朝廷惜之。”为文天才自然,丰约中度,超然独骛,众莫能及,故天下翕然师尊之。奖引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下,率为闻人。曾巩、王安石、苏洵、洵子轼、辙,布衣屏处,未为人知,修即游其声誉,谓必显于世。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熙宁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卒,谥曰文忠。

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修游随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苦志探赜/至忘寝食/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与之并
B.修游随/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苦志探赜/至忘寝食/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与之并
C.修游随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苦志探赜/至忘寝食/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与之并
D.修游随/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苦志探赜/至忘寝食/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与之并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校,既指比较核对不同版本的书籍及相关资料,也指校订宫中藏书的官名,此处属前者。
B.四夷,是我国古代华夏民族对四方少数民族的蔑称,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
C.布衣,古代“布”指麻葛之类织物,布衣为古代庶人之服,故常用布衣借指平民。
D.致仕,指交还官职,即辞官退休,如“退而致仕”。亦作“致事”,如“大夫七十而致事”。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为人正直,遭人忌恨。欧阳修替范仲淹鸣不平,写信指责司谏高若讷,高若讷把此信上交朝廷,欧阳修被贬官。
B.欧阳修论事切直,深得器重。在保州有战事,欧阳修以龙图阁直学士、河北转运使之职出征之际,皇帝告诉欧阳修可以越职进言。
C.欧阳修待友忠诚,乐于助人。欧阳修多次力挺正直人士,如范仲淹、杜衍等人;也尽力推荐有才华的人,如曾巩、王安石等人。
D.欧阳修文章出众,折服人心。欧阳修的文章成就远远超过一般人,所以天下的读书人都像对待老师那样敬重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2)奖引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下,率为闻人。
2022-06-23更新 | 4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普字则平,幽州蓟人。普沈厚寡言,镇阳豪族魏氏以女妻之。宣祖卧疾滁州,普朝夕奉药饵,宣祖由是待以宗分。太祖尝与语,奇之。时获盗百余,当弃市,普疑有无辜者,启太祖讯鞫之,获全活者众。既拜相,上视如左右手,事无大小,悉咨决焉。普为政颇专,廷臣多忌之。时官禁私贩秦、陇大木,普尝遣亲吏诣市屋材,联巨筏至京师治第,吏因之窃货大木,冒称普市货鬻都下。权三司使赵玭廉得之以闻。太祖大怒,促令追班,将下制逐普,赖王溥奏解之。淳化三年春,以老衰久病,上表乞骸骨。拜太师,封魏国公,给宰相奉料,令养疾,俟损日赴阙,仍遣其弟宗正少卿安易赍诏书赐之。七月卒,年七十一。初,太祖侧微,普从之游。既有天下,普屡以微时所不足者言之。太祖豁达,谓普曰:“若尘埃中可识天子、宰相,则人皆物色之矣。”自是不复言。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普性深沈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选自《宋史·赵普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B.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C.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破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D.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弃市,死刑的一种,自商周时即已有之。因官府在闹市当众杀人可以威慑百姓,所以常被统治者用来惩治那些罪大恶极者,以儆效尤。
B.三司,宋代实行的是二府三司制度,其三司为盐铁、户部、度支,作用是掌管统筹国家财政。
C.阙,是指古代的一种建筑形式,因帝王所居住宫殿的宫门外常有双阙,所以有时也可代指朝廷,文中赴阙指入朝陛见皇帝。
D.薨,是对古代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的称谓,也可以用于皇帝和高等级妃嫔,或者封王的贵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普稳重敦厚,沉默寡言。镇阳豪族魏氏把女儿嫁给他为妻。宣祖卧病于滁州之时,赵普朝夕侍奉服药,宣祖从此把他当作宗族的人来看待。
B.赵普为政专断,颇遭忌恨。赵普曾派遣亲信官吏去买建造私宅的木材,该官吏趁机暗中倒卖木材。此事被人揭发报告给皇上,太祖怒将赵普放逐外地为官。
C.赵普爱好读书,为政有道。赵普年轻时没有什么学问,晚年他手不释卷,处理政务游刃有余。去世以后,家里的人打开箱子察看,有《论语》二十篇。
D.赵普严肃刚正,胸怀天下。他曾力荐某人为某官,皇帝不准许。但他不气馁,犯颜进谏,最终皇帝醒悟,任用了那个人为官。
2017-12-04更新 | 4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