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李百药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75 题号:89579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崔暹,字季伦,博陵安平人,汉尚书寔之后也,世为北州著姓。高祖举兵将入洛,留暹佐琢知后事。亲遇日隆,言邢邵宜任府僚,兼任机密,世宗因以征邵,甚见亲重。言论之际,邵遂毁暹。世宗不悦,谓暹曰:“卿说子才之长,子才专言卿短。”暹曰:“子才言暹短,暹说子才长,皆是实事,不为嫌也。”武定初,迁御史中尉,选毕义云等为御史,世称其知人。世宗欲遐暹威势,诸公在坐,令暹高视徐步,两人掣裾而入,世宗分庭对揖,暹不让席而坐,觞再行,便辞退。世宗曰:“下官薄有蔬食,愿公少留。”暹曰:“适受敕在检校。”遂不待食而去,世宗降阶送之。暹前后表弹尚书令司马子如、太师咸阳王坦,并免官。高祖如京师,握暹手而劳之曰:“中尉尽心为国,不避豪强,遂使远迩肃清,群公奉法。冲锋陷阵,大有其人,当官正色,今始见之。”魏帝宴于华林园,曰:“崔中尉为法,道俗齐整。”暹谢曰此自陛下风化所加大将军臣澄劝奖之力世宗退谓暹曰我尚畏羨何况余人高祖崩,未发丧,世宗以暹为度支尚书,兼仆射,委以心腹之寄。有囚数百,世宗尽欲诛之,每催文帐,暹故缓之,不以时进,世宗意释,竟以获免。密令沙门明藏著《佛性论》而署己名,传诸江表。子达孥年十三,暹命儒者权会教其说《周易》两字,乃集朝贵名流,令达孥升高座开讲。赵郡睦仲让阳屈服之,暹喜,摧为司徒中郎。邱下为之语曰:“讲义两行得中郎。”显祖初嗣霸业,司马子如等挟旧怨,言暹罪重,谓宜罚之。高 隆之亦言宜宽政网,去苛察法官,黜崔暹,则得远近人意。显祖从之。及践祚,谮毁之者犹不息,乃流暹于马城。寻迁太常卿。十年,以疾卒,帝抚灵而哭。赠开府

(节选自《北齐书•列传第二十二》)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暹谢曰/此自陛下风化/所加大将军臣澄劝奖之力/世宗退/谓暹曰/我尚畏羡/何况余人/
B.暹谢曰/此自陛下风化所加/大将军臣澄劝奖之力/世宗退/谓暹曰/我尚畏羡何/况余人/
C.暹谢曰/此自陛下风化所加/大将军臣澄劝奖之力/世宗退/谓暹曰/我尚畏羡/何况余人/
D.暹谢曰/此自陛下风化/所加大将军臣澄劝奖之力/世宗退/谓暹曰/我尚畏羡何/况余人/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定,东魏孝静帝的谥号。帝王的谥号一般由礼官议上,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
B.台,此处指的御史台。御史台是中央的监察机构,负责纠察、弹劾官员,肃正纲纪。
C.度支尚书,古官职名,通常管理贡赋、税租和政府财政,有的朝代也管理民政事务。
D.开府,此处为赠衔。原指高级官员成立府署,选置僚属,像三公、大将军等均可开府。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暹知人善任,颇为大度。他向朝廷举荐人才,很有识人之明,当被自己举荐的人诋毁时,也能平心静气。
B.崔暹际遇不凡,颇知进退。他出身高贵,才能出众,多次受到的赏识,面对魏帝的称赞,他谦卑恭谨,应对得体。
C.崔暹贪图虚名,滥用权力。他在别人的作品上署名,广为传播,以权谋私,助其子扬名,提拔曲意逢迎之徒。
D.崔暹执法严明,遭受打击。他弹劾权贵,执法苛严,被宿敌司马氏攻击,显祖即位后,蒙冤受屈,被流放马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世宗分庭对揖,暹不让席而坐,觞再行,便辞退。
(2)每催文帐,暹故缓之,不以时进,世宗意释,竟以获免。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封孝琰,字士光。少修饰学尚,有风仪。年十六,释褐秘书郎。天保元年,为太子舍人,出入东宫,甚有令望。丁母忧,解任,除晋州法曹参军。寻征还,复除太子舍人。皇建初,聘使于陈,已发道途,遥授中书侍郎。还,坐事除名。天统三年,除并省吏部郎中、南阳王友,赴晋阳典机密。

和士开母丧,托附者咸往奔哭。邺中富商丁邹、严兴等并为义孝。有一士人亦哭在限孝琰入吊出谓人曰严兴之南丁邹之北有一朝士号叫甚哀闻者传之。士开知而大怒。其后会黄门郎李怀奏南阳王绰专恣,士开因谮之曰:“孝琰从绰出外,乘其副马,舍离行伍,别行戏话。”时孝琰女为范阳王妃,为礼事因假入辞。帝遂决马鞭百余,放出,又遣高阿那肱重决五十,几致于死。还京,在集书省上下,从是沉废。后与周朝通好,赵彦深奏之,诏以为聘周使副。祖珽辅政,又奏令入文林馆,撰《御览》。孝琰文笔不高,但以风流自立,善于谈谑,威仪闲雅,容止进退,人皆慕之。以祖珽好自矜大,佞之云:“公是衣冠宰相,异于余人。”近习闻之,大以为恨。

寻以本官尚书左丞,其所弹射,多承意旨。时有道人昙献者,为皇太后所幸,赏赐隆厚,车服过度。又乞为沙门统,后主意不许,但太后欲之,遂得居任,然后主常憾焉。因有僧尼以他事诉竞者,辞引昙献。上令有司推劾。孝琰案其受纳货贿,致于极法,因搜索其家而大获珍异,悉以没官。由是正授左丞,仍令奏门下事。性颇傲,不谐时俗,恩遇渐高,弥自矜诞,识者鄙之。与崔季舒等以正谏同死,时年五十一。

(节选自《北齐史·列传卷二十一》,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有一士人/亦哭在限/孝琰入吊/出谓人曰/严兴之南/丁邹之北/有一朝士/号叫甚哀/闻者传之/
B.有一士人/亦哭在限孝琰/入吊/出谓人曰/严兴之南/丁邹之北/有一朝士/号叫甚哀/闻者传之/
C.有一士人/亦哭在限孝琰/入吊/出谓人曰/严兴之南/丁邹之北/有一朝士号叫/甚哀闻者传之/
D.有一士人/亦哭在限/孝琰入吊/出谓人曰/严兴之南/丁邹之北/有一朝士号叫/甚哀/闻者传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释褐,脱去平民衣服,喻始任官职,这里指孝琰十六岁初任秘书郎。
B.丁母忧,遭遇母亲丧事,古代官员父母亡故需暂时辞官回乡守丧。遭遇父亲丧事叫作“丁艰”。
C.行伍,泛指军队。古时兵制,二十五人为行,五人为伍。
D.领,兼职、主管,多指兼任较低的职务。表兼任官职还有判、兼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封孝琰少年时有仪表风度,少有成就,年纪轻轻就在宫中任职,服丧期满后被起用为晋州法曹参军,后又任太子舍人。
B.和士开在母亲的葬礼上对封孝琰的取笑怀恨在心,趁李怀奏报元绰专权放纵时,说封孝琰的坏话,害他被处罚。
C.封孝琰受人赏识。先是被赵彦深启用出使北周,后被宰相祖珽奏请任职文林馆参与编书,人们也很喜欢他的为人。
D.封孝琰乞求担任沙门统一职,后主心中不愿,可碍于太后面子不得不同意。但是事后后主常常不满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祖珽好自矜大,佞之云:“公是衣冠宰相,异于余人。”
2)孝琰案其受纳货贿,致于极法,因搜索其家而大获珍异,悉以没官。
5.请结合全文,谈谈导致封孝琰“识者鄙之”的原因有哪些?
2024-01-18更新 | 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斛律光,字明月,少工骑射,以武艺知名。从其父斛律金西征,周文帝长史莫者晖时在行间,光驰马射中之,因擒于阵,光时年十七。高祖嘉之,即擢为都督。尝从世宗于洹桥校猎,见一大鸟,云表飞飏,光引弓射之,正中其颈。此鸟形如车轮,旋转而下,至地乃大雕也。世宗取而观之,深壮异焉,当时传号落雕都督。州东有周天柱、新安、牛头三戍,招引亡叛,屡为寇窃。天保七年,光率步骑五千袭破之,又大破周仪同王敬俊等,获口五百余人,杂畜千余头而还。武平二年,周遣纥干广略围宜阳。光率步骑五万赴之大战于城下乃取周建安等四戍捕虏千余人而还军未至邺敕令便放兵散 光以为军人多有勋功,未得慰劳,若即便散,恩泽不施,乃密通表请使宣旨,军仍且进。朝廷发使迟留,军还,将至紫陌,光仍驻营待使。帝闻光军营已逼,心甚恶之,急令舍人追光入见,然后宣劳散兵。拜光左丞相,又别封清河郡。穆提婆求娶光庶女,不许。帝赐提婆晋阳之田,光言于朝曰:“此田常种禾,饲马数千匹,以拟寇难。今赐提婆,无乃阙军务也?”由是穆积怨。周将军韦孝宽忌光英勇,乃作光反谣言。会帝前所疑意,谓何洪珍云:“我前疑其欲反,果然。”后,光至,引入凉风堂,刘桃枝自后拉而杀之,时年五十八。于是下诏称光谋反,尽灭其族。光性少言刚急,严于御下,治兵唯仗威刑。罪既不彰,一旦屠灭,朝野痛惜之。周武帝闻光死,大喜,赦其境内。后入邺,追赠上柱国、崇国公。指诏书曰:“此人若在,朕岂能至邺!”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光率步骑五万/赴之大战/于城下乃取周建安等四戍/捕虏千余人/而还军未至邺/敕令便放兵散/
B.光率步骑五万赴之/大战于城下/乃取周建安等四戍/捕虏千余人而还/军未至邺/敕令便放兵散/
C.光率步骑五万赴之/大战于城下/乃取周建安等四戍/捕虏千余人/而还军未至邺/敕令便放兵散/
D.光率步骑五万/赴之大战/于城下乃取周建安等四戍/捕虏千余人而还/军未至邺/敕令便放兵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帝、世宗、天保,分别是谥号、庙号和年号,而这三者都是皇帝专有。
B.舍人,古代随侍身边的亲近属官的通称,战国及汉初王公贵族都有舍人。
C.公,爵位名,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一等。五等爵位指公、侯、伯、子、男。
D.庶女,在封建宗法制度下,侧室所生女子;正妻、继室所生子女为“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斛律光箭艺高超。十七岁时阵前箭射莫者晖,后陪同世宗在洹桥打猎,引弓射雕,正中其颈,斛律光还先后得到了高祖和世宗的称赞。
B.斛律光抗令不从。攻克北周建安等四处城戍后,他没有遵命解散士卒而是希望朝廷慰劳有功之人,皇帝心生不满但仍宣抚犒劳了兵士。
C.斛律光英勇善战。北周的天柱、新安、牛头三处戍所多次侵扰齐境,斛律光率五千步骑袭击打败了他们,虏获五百多人、杂畜千余头。
D.斛律光遭冤被杀。北周将军韦孝宽忌恨斛律光的英勇,就散布他要造反的谣言,北齐皇帝这时对斛律光也起了疑心,就设计杀死了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田常种禾,饲马数千匹,以拟寇难。今赐提婆,无乃阙军务也?
(2)会帝前所疑意,谓何洪珍云:“我前疑其欲反,果然。”
2020-01-07更新 | 4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徐之才,丹阳人也。之才幼而隽发,五岁诵《孝经》,八岁略通义旨。曾与从兄康造梁太子詹事汝南周舍宅听《老子》。舍为设食,乃戏之曰:“徐郎不用心思义,而但事食乎?”之才答曰:“盖闻圣人虚其心而实其腹。”舍嗟赏之。年十三,召为太学生,精通《礼》《易》。

彭城刘孝绰、河东裴子野、吴郡张嵊等每共论《周易》及《丧服》仪,酬应如响。咸共叹曰:“此神童也。”孝绰又云:“徐郎燕颔,有班定远之相。” 陈郡袁昂领丹阳尹,辟为主簿,人务事宜,皆被顾访。郡廨遭火,之才起望,夜中不着衣,披红服帕出房,映光为昂所见功曹白请免职,昂重其才术,仍特原之。

豫章王综出镇江都复除豫章王国左常侍又转综镇北主簿及综入魏三军走散之才退至吕梁桥断路绝遂为魏统军石茂孙所止综入魏旬月,位至司空。魏听综收敛僚属,乃访之才在彭泗,启魏帝云:“之才大善医术,兼有机辩。”诏征之才。孝昌二年,至洛,敕居南馆,礼遇甚优。从祖蹇子践启求之才还宅。之才药石多效,又窥涉经史,发言辩捷,朝贤竞相要引,为之延誉。武帝时,封昌安县侯。天平中,齐神武征赴晋阳,常在内馆,礼遇稍厚。武定四年,自散骑常侍转秘书监。文宣作相,普加黜陟。杨愔以其南土之人,不堪典秘书,转授金紫光禄大夫,以魏收代领之。之才甚怏怏不平。

之才少解天文,兼图谶之学,共馆客宋景业参校吉凶,知午年必有革易,因高德政启之。文宣闻而大悦。时自娄太后及勋贵臣,咸云关西既是劲敌,恐其有挟天子令诸侯之辞,不可先行禅代事。之才独云:“千人逐兔,一人得之,诸人咸息。须定大业,何容翻欲学人。”又援引证据,备有条目,帝从之。登祚后,弥见亲密。之才非唯医术自进,亦为首唱禅代,又戏谑滑稽,言无不至,于是大被狎昵。

(选自《北齐书·卷三十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豫章王综出/镇江都复/除豫章王国左常侍/又转综镇北主簿/及综人魏/三军走散/之才退至吕梁/桥断路绝/遂为魏统军石茂孙所止/
B.豫章王综出镇江都/复除豫章王国左常侍/又转综镇北主簿/及综入魏/三军走散/之才退至吕梁/桥断路绝/遂为魏统军石茂孙所止/
C.豫章王综出镇江都/复除豫章王国左常侍/又转综镇北主簿/及综入/魏三军走散/之才退至吕梁/桥断路绝/遂为魏统军石茂孙所止/
D.豫章王综出镇江都/复除豫章王国左常侍/又转综镇北主簿/及综入魏三军/走散之才/退至吕梁/桥断路绝/遂为魏统军石茂孙所止/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兄:同祖伯叔之子年长于己者,即堂兄。由此可以推衍出“从弟”“从叔”等,亦即堂弟、堂叔。从,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
B.太学:我国古代设于京城的最高学府。魏晋到明清,或称“太学”,或称“国子监”,历朝制度稍有变化,但均以习字、对课为主。
C.功曹:汉代郡守有功曹史,简称功曹,掌人事并参预一郡的政务。北齐后称功曹参军。唐时,在府的称功曹参军,在州的称司功。
D.图谶:古代方士或儒生编造的关于帝王受命征验一类的书,多为隐语、预言。始于秦,盛于东汉。文中徐之才凭图谶之学立了大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之才幼而聪颖,长而博学。他五岁就诵《经》,八岁略通其意,十三岁被召为太学生,精通《礼》《易》。被认为是神童。长大后略懂天文,兼修图谶之学。
B.徐之才才能突出,颇受上司器重。他被丹阳尹袁昂辟为主簿,凡人事安排,事情的处理,袁昂都向他咨询。功曹抓住徐之才的把柄请求免其职,却被袁昂庇佑。
C.徐之才精通医术,能言善辩。徐之才用药石治病多有效果,又涉猎经史,才思敏捷,能言善辩,语言诙谐滑稽,因此朝廷争相邀迎荐举、于是他名声远扬。
D.徐之才善于把握时机,有促成禅让换代之功。他预测午年一定有大变革,力排众议,力劝文宣帝受禅代位,又引经据典,条目清晰,终于促成皇帝禅让改朝换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郡廨遭火,之才起望,夜中不着衣,披红服帕出房,映光为昂所见。
(2)时自娄太后及勋贵臣,咸云关西既是劲敌,恐其有挟天子令诸侯之辞。
2020-06-30更新 | 3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