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东汉 > 其他东汉作家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75 题号:896285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世俗见高祖兴于布衣,不达故,以为适遭暴乱,得奋其剑,游说之士至比天下于逐鹿,幸捷而得之,不知神器有命,不可以智力求也。悲夫!此世所以多乱臣贼子者也。若然者,岂徒暗于天道哉?又不睹之于人事矣!

夫饿谨流隶,饥寒道路,思有植褐之衰,傍石之畜,所愿不过一金,然终于转死沟壑。何则?贫穷亦有命也。况乎天子之贵,四海之富,神明之祚,可得而妄处哉?故虽遭罹厄会,窃其权柄,勇如信、布,强如梁、籍,成如王养,然卒润镬伏质,亨醢分裂;又况幺幺,尚不及数子,而欲暗奸天位者乎!是故驽䞿之乘气不骋千里之途;燕雀之,不奋六翮之用 ;楶棁之材不荷栋梁之任;斗筲之子,不秉帝王之重。《易》曰:“鼎折足,覆公餗。”不胜其任也

当秦之末豪杰共推陈婴而王之婴母止之曰自吾为子家妇而世贫贱今卒富贵不祥不如以兵属人事成少受其利不成祸有所归。婴从其言,而陈氏以宁。王陵之母,亦见项氏之必亡,而刘氏之将兴也。是时陵为汉将,而母获于楚。有汉使来,陵母见之,谓曰:“愿告吾子,汉王长者,必得天下,子谨事之,无有二心!”遂对汉使伏剑而死,固勉陵。其后果定于汉,陵为宰相封侯。夫以匹妇之明,犹能推事理之致,探祸福之机,而全宗祀于无穷,垂策书于春秋,而况大丈夫之事乎!是故穷达有命,吉凶由人,婴母知废,陵母知兴。审此四者,帝王分决矣。

盖在高祖,其兴也有五:一曰帝尧之苗裔,二曰体貌多奇异 ,三曰神武有征应,四曰宽明而仁恕,五曰知人善任使。加之以信诚好谋,达于听受,见善如不及,用人如由己,从谏如顺流,时如响赴。当食吐哺,纳子房之策;拔足挥洗,揖哪生之说。悟戍卒之言,断怀土之情;高四皓之名,割肌肤之爱 。举韩信于行阵,收陈平于亡命 。英雄陈力,群策毕举,此高祖之大略,所以成帝业也。

历古今之得失,验行事之成败,帝王之世运 ,考五者之所谓。取舍不厌斯位 ,符瑞不同斯度,而苟昧权利,越次妄据,外不量力,内不知命,则必丧保家之主,失天年之寿 ,遇折足之凶,伏鈇钺之诛。英雄诚知觉寤,畏若祸戒,超然远览,渊然深识,收陵、婴之明分,绝信、布之凯觑,距逐鹿之替说,审神器之有授,毋贪不可冀,二母之所笑,则福祚流于子孙,天禄其永终矣。

(选自班彪《王命论》,有删改)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可以智力求也               智力:智谋力量
B.燕雀之不奋六翮之用     畴:同类
C.时如响赴                      趣:急促
D.帝王之世运                  稽:考查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达            其皆出于此乎
B.固勉陵            作《师说》以贻之
C.帝王分决矣     项公乃夜驰之沛公军
D.二母之所笑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汉高祖刘邦的兴起不光得益于秦末的时势,更得益于他的五个特点和雄才大略。而世俗之人大多归功前者,这都是不谙天道和不睹人事的结果。
B.作者以韩信、英布、项梁、项羽、王莽为例,并以《易经》卜辞加以佐证,推出以上数人失败的缘由是才不胜位,贪图天位。
C.作者认为在秦末乱世中陈婴之母和王陵之母作出的选择值得肯定。她们知晓兴废,使两家子孙由凶转吉,是明于事理之人。
D.作者认为在汉代刘氏世运仍在之时,英雄豪杰应该学习陈、王二人,安于本分,不要有所觊觎,如此方可福延子孙,流露出强烈的正统观念。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家 妇                                                                                 
5.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何则?贫穷亦有命也。况乎天子之贵,四海之富,神明之祚,可得而妄处哉?
(2)夫以匹妇之明,犹能推事理之致,探祸福之机,而全宗祀于无穷,垂策书于春秋,而况大丈夫之事乎!
【知识点】 其他东汉作家 其他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黄琼字世英,江夏安陆人。琼初以父任为太子舍人,辞病不就。遭父忧,服阕,五府俱辟,连年不应。永建中,公卿多荐琼者,于是与会稽贺纯、广汉杨厚俱公车征。琼至纶氏,称疾不进。有司劾不敬,诏下县以礼慰遣,遂不得已。先是,征聘处士多不称望,李固素慕于琼,乃以书遗之曰:“闻已度伊、洛,近在万岁亭,将顺王命乎?盖君子谓伯夷隘,柳下惠不恭,故传曰‘不夷不惠,可否之间’。盖圣贤居身之所珍也。诚遂欲枕山栖谷,拟亦巢、由,斯则可矣;若当辅政济民,今其时也。自生民以来,善政少而乱俗多,必待尧舜之君,此为志士终无时矣。自顷征聘之士,其功业皆无所采,是故俗论皆言处士纯盗虚声。先生弘此远谟,令众人叹服,一雪此言耳。”琼至,即拜议郎,稍迁尚书仆射。

初,琼随父在台阁,习见故事。及后居职,达练官曹,争议朝堂,莫能抗。时连有灾异,琼上疏顺帝曰:“陛下宜开石室,案《河》、《洛》,外命史官,悉条上永建以前至汉初灾异,与永建以后讫于今日,孰为多少。又使近臣儒者参考政事,数见公卿,察问得失。诸无功德者,宜皆斥黜。伏见处士巴郡黄错、汉阳任棠,年皆耆耋,有作者七人之志①。宜更见引致,助崇大化。”于是有诏公车征错等。

三年,大旱。琼复上疏曰:“昔鲁僖遇旱,以六事自让,躬节俭,闭女谒,放谗佞者十三人,诛税民受货者九人,退舍南郊,天立大雨。今亦宜顾省政事,有所损阙,务存质俭,以易民听。尚方御府,息除烦费。明敕近臣,使遵法度,如有不,示以好恶。数见公卿,引纳儒士,访以政化,使陈得失。若改敝从善,择用嘉谋,则灾消福至矣。”书奏,引见德阳殿,使中常侍以琼奏书属主者施行。

(节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注】①作者七人:语出《论语》,指七位避世的隐者。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以书遗之曰                           逆:迎接
B.先生弘此远谟                           愿:希望
C.争议朝堂,莫能抗                    夺:争夺
D.如有不,示以好恶                    移:改悔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固写信给黄琼,批评巢父、许由那样的隐士,认为有志之士应当积极参政,救助百姓,施展自己的才智。
B.李固认为,从近来国家召请的人士看,他们的功业都没有什么可称道的,所以一般人就认为所谓处士纯粹是一帮欺世盗名之徒。
C.黄琼跟随父亲在官府时,了解官府办公的准则与惯例,一上任便对官府运作驾轻就熟,议政时无人能够驳倒他。
D.永建三年大旱,黄琼上书条陈政见,用鲁僖公的事例,劝皇上检查政事得失,改正不足之处,好让世人耳目一新。
3.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数见公卿,引纳儒士,访以政化,使陈得失。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2019-03-20更新 | 1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昔者楚欲攻宋,墨子闻而之。自鲁趍(同“趋”)而十日十夜,足重茧而不休息,裂衣裳裹足,至于郢。见楚王,曰:“臣闻大王举兵将攻宋,计必得宋而后攻之乎?亡其苦众劳民顿兵挫锐负天下以不义之名而不得咫尺之地犹且攻之乎?”王曰:“必不得宋,又且为不义,曷为攻之?”墨子曰:“臣见大王必伤义而不得宋。”王曰:“公输,天下之巧士,作云梯之械,设以攻宋,曷为弗取?”墨子曰:“令公输设攻,臣请守之。”于是公输般设攻宋之械,墨子设守宋之备。九攻而墨子九却之,弗能入。于是乃兵,辍不攻宋。

《淮南子·修务训》

儒书称:“鲁般、墨子之巧,刻木为鸢 ,飞之三日不集。”夫言其以木为鸢飞之,可也;言其三日不集,增之也。夫刻木为鸢,以象鸢形,安能飞而不集乎?既能飞翔,安能至于三日?如有机关,一飞遂翔,不可复下,则当言遂飞,不当言三日,犹世传言曰:“鲁般巧,亡其母也。”言巧工母作木车马、木人御者,机关备具,载母其上,一驱不还,遂失其母。如木鸢机关备具,与木车马等,则遂飞不集。机关为须臾间,不能远过三日,则木车等亦宜三日止于道路,无为径去以失其母,二者必失实者矣!

《论衡·儒增》

鲁般者,肃州燉煌人,莫详年代,巧侔造化。凉州造浮图,作木鸢 ,每击楔三下,乘之以归 。无何,其妻有妊,父母诘之,妻具说其故。父后伺得鸢,击楔十余下,乘之遂至吴会。吴人以为妖,遂杀之。般又为木鸢乘之,遂获父尸。怨吴人杀其父,于肃州城南作一木仙人,举手指东南,吴地大旱三年。卜曰:“般所为也。”物具千数谢之,般为断一手,其日吴中大雨。国初,土人尚祈祷其木仙。

《酉阳杂俎·贬误》


【注】鲁般,姓公输,名般,又作“班”,今常称其“鲁班”。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墨子闻而                              悼,哀悼
B.于是乃                                 偃,停止
C.如有机关                                 审,确实
D.物具千数谢之                           赍,赠送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臣见大王必伤义而不得宋          壮也,犹不如人
B.飞之三日不集                           蟹六跪二螯
C.言巧工母作木车马                    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D.凉州造浮图                              乃设九宾礼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亡其苦众 / 劳民顿兵挫锐 / 负天下 / 以不义之名而不得 / 咫尺之地犹且攻之乎
B.亡其苦众 / 劳民顿兵挫锐 / 负天下以不义之名 / 而不得咫尺之地 / 犹且攻之乎
C.亡其苦众劳民 / 顿兵挫锐 / 负天下以不义之名而不得 / 咫尺之地犹且攻之乎
D.亡其苦众劳民 / 顿兵挫锐 / 负天下以不义之名 / 而不得咫尺之地 / 犹且攻之乎
4.下列句子分编四组,全都能够体现鲁班技艺高超的一组是(     
①公输,天下之巧士,作云梯之械,设以攻宋,曷为弗取        ②九攻而墨子九却之,弗能入
③刻木为鸢,飞之三日而不集                            ④巧工为母作木车马、木人御者,机关备具
⑤机关为须臾间,不能远过三日                         ⑥作木鸢,每击楔三下,乘之以归。
A.①②③B.①④⑥C.②⑤⑥D.③④⑤
5.对上面三段文言文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淮南子·修务训》一段中,鲁班虽然制造出攻城利器云梯,但在与墨子的攻守模拟中完败,说明人心向背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
B.《论衡·儒增》一段,指出了儒书中对鲁班的记述有浮夸不实之处,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论衡》作者的务实精神。
C.《酉阳杂俎·贬误》一段,对鲁班的记叙颇有神异色彩,虽然篇幅不长,但情节曲折,结构完整,语言生动。
D.三段文字虽然都涉及了古代能工巧匠鲁班,但体裁有别,叙议各有侧重,文字风格不同,表达主旨各异。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必不得宋,又且为不义,曷为攻之?
(2)如木鸢机关备具,与木车马等,则遂飞不集。
(3)般为断一手,其日吴中大雨。
7.《论衡•儒增》中引用“鲁般巧,亡其母也”的传言,目的是什么?
2020-05-14更新 | 11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赞学

[东汉]王符

天地之所贵者,人也。圣人之所尚者,义也。德义之所成者,智也。明智之所求者,学问也。虽有至圣,不生而智;虽有至材,不生而能。故《志》曰:“黄帝师风后,颛顼师老彭,帝喾师祝融,尧师务成,舜师纪后,禹师墨如,汤师伊尹,文武师姜尚,周公师庶秀,孔子师老聃。”若此言之而信,人不可以不就师矣。夫此十一君者,皆上圣也;犹待学问,其智乃博,其德乃硕,而况于凡人乎?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王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易》曰:“君子以多志前言往行,以畜其德。”是以人之有学也,犹物之有也。是以君子终日乾乾进德修业者,非直为博己而已也,盖乃思述祖考之问而以显父母。夫道成于学而藏于书,学进于振而废于穷。当世学士恒以万计,而究涂者无数十焉。其故何也?其富者则以贿玷精,贫者则以易计,或以丧乱期其年岁,此其所以逮初丧功而及其童蒙者也。是故其成名立绩,德音令问不已者,徒以其能自托于先圣之典经,结心于夫子之遗训也。

是故,造父疾趋,百步而废,托乘舆,坐致千里;水师泛轴,解维则溺,自托舟楫,坐济江河。是故君子者,性非绝世,善自托于物也。人之情性,未能相百,而其明智有相万也。此非其真性之材也,必有假以致之也。君子之性未必尽照及学也聪明无蔽心智无滞前纪帝王顾定百世。此则道之明也,而君子能假之自彰尔。

夫是故道之于心也,犹火之于人目也。中阱深室,幽黑无见,及设盛烛,则百物彰矣。此则火之濯也,非目之光也,而目假之,则为明矣。天地之道,神明之为,不可见也。学问圣典,心思道术,则皆来睹矣。此则道之材也,非心之明也,而人假之,则为己知矣。

是故索物于夜室者,莫良火;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典。典者,经也,先圣之所制。先圣得道之精者,以行其身,欲贤人自勉以入于道。故圣人之制经以遗后贤也,譬犹巧倕之为规矩准绳以遗后工也。

(选自 《潜夫论》,内容有删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犹待学问,其智乃博                                      问学求教
B.犹物之有                                                修治
C.盖乃思述祖考之问而以显父母                      美好的
D.贫者则以易计                                               困乏、疲倦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若此言之而信,人不可以不就师矣                 于其身也,耻师焉
B.托乘舆,坐致千里                                          籍吏民,封府库,待将军
C.而君子能假之自彰尔                                      阙秦利晋,惟君图之
D.是故索物于夜室者,莫良                            是臣尽节陛下之日长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符在《赞学》中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似无新意,非王符所创的新观点,但真理的认识,有古今中外和先后之分,绝无优劣等级之别。
B.王符的“德智日学”的观点十分突出,认为圣人虽然生来就有智慧和才能,但仍需要老师的教导;广博的知识、硕大的品德,是凭借“学问”的努力而促成的
C.在文中,“普其事”“宣其义”是“知”,“利其器”“读其书”是“行”。先“知”后“行”是符合辩证唯物论的基本要求的,因此,王符的知行观是有积极意义的。
D.在王符看来,道对于人,好比火光对于人的眼睛。走进地窖深屋,一片漆黑,等到点起明亮的灯烛,就都看得清清楚楚了。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君子之性未必尽照及学也聪明无蔽心智无滞前纪帝王顾定百世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当世学士恒以万计,而究涂者无数十焉。
(2)此则火之濯也,非自之光也,而目假之则为明矣。
2020-11-05更新 | 11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