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50 题号:901308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星斗其人蔡元培

蔡元培身上,有着学者的风度、君子的雅量和“好好先生”的恬淡平易。平素,他总是表情凝重而和善,举止迁缓而沉毅,语调不高,却透出清朗和睿智。蔡元培兼有东西方两大文化之长,“一是中国传统圣贤之修养,一是法兰西革命中标揭自由平等博爱之理想”。对西方理性精神的执着追求和对中国读书人刻意修身养性传统的诚心恪守,是造就其高尚人格的基本元素。

蔡元培的许多朋友和学生用“无所不容”来说明他兼容并包的思想和仁人君子的雅量。在主政北大期间,蔡元培聘任了新文化运动的干将,又留任守旧派学问大家。在社会活动中,蔡元培恬淡为怀,胸襟豁达。“五四”前夕,他与林舒论战。林用刻毒的语言攻击新文化,诋毁北京大学和蔡元培本人,而慕在答复林的公开信中,却是平情论理。两相比较,境界之高低不言自明。围绕《石头记索隐》,蔡元培曾与胡适展开学术争论,这是一场“君子之争”,但年轻气盛的胡适对包括蔡著《石头记索隐》在内的旧红学放言贬损,谓为“猜笨谜”“大笨伯”,词气颇为尖刻。蔡不同意胡适的观点,撰文反驳,但仅仅申述己意,未尝有为此作气之意。蔡元培作为晚清翰林,在书法方面却不甚讲求,这使得一些学界后辈疑惑不解。在北京大学的一次宴会上,率直的钱玄同几杯酒落肚,忽然向蔡校长提出了这个问题:“你的字写得这么囊脚,为什么可以点中翰林?”此话出口,席间同人颜感此举未免太使蔡校长难堪。岂料,蔡不以为许,反而笑答道:“因为那年主考官最喜欢黄庭坚的字,我少年时刚巧学过黄体,所以能中试。”本来可能出现的尴尬场面竟在不经意的舒言缓语中化解了,蔡元培的性格和涵养于此可见一斑。处世恬淡,待人平易,非有超脱的气质和博爱的胸怀,是不易做到的。

大概因为这平易恬淡,蔡元培“好好先生”的形象不知不觉中被放大了。有人以为他接物待人“太滥”,有人觉得他临事无可无不可,有人甚至说他参政理事易受别人影响和操纵,等等。但是,蔡元培“一遇大事,则刚强之性立见”。这一特点较集中地表现于他主持北京大学那一时期。北京大学实行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当时社会上守旧势力与军阀政客集团联手,诋毁北大和蔡元培的办学方向,一时间“黑云压城”。曾经为蔡元培改革北大出谋划策的汤尔和等人转而力劝他解聘陈独秀,制约胡适,以缓和外界压力。蔡长时间沉默着,听着汤等人的劝解,最后他站起来决然说道:“北京大学一切的事,都在我蔡元培一人身上,与这些人毫不相干!”他后来发表《洪水与猛兽)一文痛斥军阀,再次表现了“临大节凛然不可犯”的风骨。“五四”前后的北京大学,倘没有蔡元培的如此“担当”,恐怕早为守旧势力所摧垮。有人概论他的这种性格为“内介外和,守正不阿”,确是颇为切合的。

无论是从事教育还是参与政治,蔡元培始终不失书生本色。人们注意到,蔡元培一生中的辞职次数非常之多,其中引起社会反响的“辞职事件”就有数起。他抱着“合则留,不合则去”的自由信条,合与不合的尺度是他所信守的价值观,至于高官厚禄则并不足惜。每次辞职后,他便重操旧业,以老学生身份向欧洲的大学注册入学,进行自己心爱的学术研究。他自述的“一生难进易退,性近于学术而不宜于政治”,正是其书生本色的最好体现。在蔡元培看来,学人参政,应力谋为公众做事,而不可以权谋私。他部薄那些利欲熏心的官吏,虽曾置身官场,却清廉奉公,洁身自好。每当见到那些做大官的人购田置产,常不胜叹息,认为与其留给子孙金钱华屋良田,莫如策励晚辈求得真才实学,在人世间有所作为。本此观念,他一生两袖清风,生活俭朴,直至晚年仍赁屋居住,以至引来他的学生和朋友“赠屋祝寿”的那段佳话。为了他认定的人生价值,蔡元培几十年如一日,毫不苟且。

蔡元培的人格修养在其一生的主要社会活动中自然地流露和表现出来,构成其复杂文化品性的最为基本的部分。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本文突破了传统传记的写法,从表情、举止、语调、事迹、精神等方面生动地刻画了大教育家蔡元培的形象。
B.中国修身养性的传统思想与法兰西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深刻影响了蔡元培,使他具备了学者风度、君子雅量和恬淡平易的性格。
C.宴会上,率直的钱玄同借酒发问,当众使作为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难堪,蔡元培巧用心思,机智作答,化解了可能出现的尴尬场面。
D.临事无可无不可,在关键时刻又敢于担当;兼有东西方文化之长,而在书法方面只学黄体,这些体现出蔡元培复杂的文化品性。
2.下列不能体现蔡元培的“书生本色”的一项是(       
A.抱着“合则留,不合则去”的自由信条,坚守自己的价值观,对高官厚禄并不在意。
B.认为学人参政应该力谋为公众做事,而不可以权谋私,所以更愿研究学术,不愿为官从政。
C.清廉奉公,洁身自好,一生两袖清风,生活俭朴,直至晚年仍赁屋居住。
D.胡适放言贬损包括其著作在内的旧红学,他撰文反驳,但仅仅申述自己的意见,并未因此进行意气之争。
3.有人认为蔡元培是“好好先生”,有人认为蔡元培“守正不阿”,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1250万美元的阳光

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的一栋海边花园楼房里,住着一位孤单的老人贝蒂·哈里斯太太。她不愿去养老院,而唯一的亲人——侄子哈特已经一个月没来看望她了。

满屋的灰尘,每天只喝两顿稀粥,好久没见过明媚的阳光,贝蒂·哈里斯太太的生活渐渐陷入了绝境。她时常躺在床上叹息,感觉自己快油尽灯枯了。

一天下午,有人敲门。贝蒂吃力地爬起来,摸索着开了门。站在门外的不是侄子哈特,而是一个笑意盈盈的陌生女人。“太太,您好!我叫珍妮,和丈夫刚搬过来,住在您对面的楼里,以后请多多关照!”珍妮热情地自我介绍。

蓬头垢面的贝蒂冷漠地应了一声,随即关上了门。她对外界的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是新邻居。因为她觉得自己可能很快就要离开这个世界了。

让贝蒂没想到的是,第二天,珍妮又来敲门。“太太,能把您的窗户打开吗?我们想借点阳光。”珍妮委婉地提出请求。“我的窗户挡住你们的阳光了吗?”贝蒂有些生气,斜眼看着这个故意来找茬的珍妮。“是的,太太,您看,您的房子挡住了我家的窗户。如果您不开窗,我们的房子就照不到阳光。”珍妮无奈地摊开双手,笑意依然。

珍妮住的楼房低矮,只有借助贝蒂家的窗户才能享受到阳光的温暖。之前的住户曾经找贝蒂交流过这些,可都被她冷冷地回绝了。但珍妮不一样,她笑容明净,性格温柔,言谈和善,令人怜惜。“哦,好吧。我行动不便,你自己进来开窗户!”贝蒂回头看看自家凌乱的房间,有些不好意思。“太太,如果您不介意,我来帮您收拾房间吧。”担心贝蒂不接受“施舍”,珍妮抢在了贝蒂前面补充道,“就当是对您借给我家阳光的回报。”

珍妮用了整整一天时间,把贝蒂的房间里里外外都拾掇得整洁如新,还让丈夫帮贝蒂修整了花圃。

看着透过火焰木树洒在窗台上摇曳的阳光,贝蒂眼里露出了少有的喜悦,原先萎靡的状态明显改变。“原耒阳光也会跳舞,谢谢你!”她向珍妮表达了真诚的谢意。

珍妮看着脸上溢满阳光的贝蒂,会心地笑了。

一天早上,贝蒂喝了点粥,便坐在花园的木椅上晒太阳,珍妮走过来跟她聊天。

阳光下,贝蒂碗里剩下的一点粥越发显得清亮。珍妮有些难过,她稍思片刻,说道:“太太,我还想借下您的阳光。”“又有哪遮住您了吗,夫人?”贝蒂有些疑惑。“我和丈夫以前有个习惯,喜欢在阳光下用餐,您看我们家餐厅根本没有窗户,能借您的阳光用餐吗?”珍妮指了指自家的餐厅。

丈夫去世,亲人离弃,虽然住在宽大的房子里,贝蒂的世界却变得逼仄、灰暗,她拒绝见人,更是很久没有与人共餐了。珍妮的话像一团燃烧的火,瞬间温暖了她冰冷孤寂的心。“当然可以。”贝蒂爽快地答应了。

从此,在贝蒂家的花园,三个人沐浴着阳光,围着一个用树桩做的餐桌用餐。贝蒂终于不再只是喝粥,而是吃到了珍妮精心制作的美食。饭后,珍妮夫妇还会推着贝蒂到海边吹风,陪她聊天。

日子像春日的阳光一样惬意,贝蒂的精神一天比一天好,还让珍妮丈夫教她下棋,有时逗逗珍妮家那只同样喜欢借阳光的小猫咪。

随后几年,珍妮每天都来“借”贝蒂的阳光,贝蒂也享受着“借”给珍妮阳光得来的幸福与温暖。2012年11月的一天,贝蒂沐浴着阳光,无憾地走完了一生,那年她95岁。

2013年3月的一天,一位律师找到了珍妮。“夫人,有份文件需要您签字。”律师递给珍妮一份遗嘱。“遗嘱?”“是的,这是哈里斯太太临终前立的。之前她财产的继承人是她的侄子哈特,后来改成您了。现在,她那栋价值1250万美元的房产就是您的了。”

贝蒂在遗嘱中阐述了自己的理由:因珍妮馈赠了我和这房子阳光,我的全部房产由她继承,这是她应得的,其他任何人都没有权利拥有它。

原来,阳光也是有价的,而且是高额回报,借出越多,回报越多,所以不要吝惜供给别人阳光。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向我们介绍了已快油尽灯枯的老人的凄凉处境,这为后文珍妮的出现以及“借”阳光做了很好的铺垫。
B.心理、神态描写是本文的主要特色,作者通过典型的心理描写烘托了独居老人贝蒂的形象,同时使得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
C.最初,面对珍妮一次次无理请求,老人一次次地答应,这说明被逼入绝境的老人已经糊涂得不能分辨事情的好坏了。
D.小说主要通过大量的细节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以及用了许多修辞手法来刻画了珍妮热情善良、聪明能干、拥有高贵品质的形象。
2.小说中的哈里斯太太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阳光”一词在文本中多次出现,请分析它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018-09-22更新 | 4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任何一种哲学思想都有它的根。欧洲近现代哲学的根在古希腊罗马哲学,中国哲学的根则在于中国先秦的诸子学。现在人们在研究哲学思想的时候,有两种意识,一种是全球意识,一种是寻根意识。所谓全球意识就是放眼看世界,博采众家之长。还有一个思想就是寻根意识,找到自己的根,不忘记自己的根,那样才能对自己民族的哲学有一个更深的了解。

②在西方文化意识里,神话占了很大的比重,而且神话里大多崇拜自然神。西方人崇拜神,而且认为自然是由神创造的。他们认为宇宙是奇中之奇,为什么宇宙是这样的美好和不可思议?希腊人怀着对探究宇宙奥妙极大的热情提出了这个问题,当时也有解决这个问题的条件。恩格斯说过:“只有奴隶制才使古代世界繁荣,使希腊文化成为可能。没有奴隶制,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因为只有在奴隶制存在的条件下,才可能有一小部分人脱离劳动.专门做奴隶主,专门思考和研究问题,有可能专门研究哲学问题,特别是研究自然。希腊很多有名的哲学家都把世界归结为一种自然物,比如,泰勒斯认为世界起源于水;赫拉克里特认为世界起源于火;著名的哲学家毕达格拉斯,则认为世界起源于数。总之,希腊过去的哲学,研究的目标是神和自然,这是他们关注的中心。

③但在中国古代人文意识中,信奉的中心不是神和自然,而是人和社会。从商代开始,有文字记载就是奴隶制,一直到周的前期,还是奴隶制。到周的后期,奴隶制开始解体,出现了动乱,奴隶制解体了,封建制开始产生。这是个交替的过程,中国出现了动乱的状态——战争。从春秋战国开始,战争连续不断。处在动乱状态下,人们最关注的问题是什么?当然是天下太平,动乱停止,政治走上轨道。

④中国人有没有神的意识?当然有,像图腾崇拜,崇拜狼,崇拜蛇等也都有,但是最主要的是崇拜帝。崇拜帝又和另外一个观念连在一起,就是认为地上的统治者和天上的统治者是有关系的。地上的统治者君主都是天帝的儿子,他本来就受帝的保护。不过,不好的统治者常常被人推翻,如夏朝的统治者夏桀被商汤推翻了,商代最后的统治者商纣王被周武王推翻了。于是人们时天的神圣性产生了怀疑,所以,到周代的时候产生了一个新的观念,就是从单纯重视天转向重视人,所以就产生了敬德保民的观念。这是排除有目的、有意识的天的作用,承认人的作用和价值,这是中国人文运动的特点。显然,这与西方不一样。中国人文惠识重视人有两种主要的趋向,第一种是重视人力,第二种是重视人心、人的精神生活。总的来说,孔子提出了“仁者爱人”的金律,被现代人所接受。而且在世界上广泛被人们所接受,这是很了不起的。

⑤梁启超讲过:东方的学问以精神为出发点,西方的学问以物质为出发点。如果要寻求知识的饥荒在西方找材料,寻求精神的饥荒在东方找材料。中国的现代哲学家所秉承的很多思想,根在中国古代,特别是由于中国人文意识特点,造成中国现代哲学的侧重点和西方是不一样的。

(摘编自张文儒《中国现代哲学和中国古代哲学的关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先秦百家争鸣时期出现很多哲学流派,他们的思想就是中国现代哲学的根。
B.现在人们用“寻根意识”来追溯哲学的根源,能够更深入了解本民族的哲学。
C.梁启超认为,东西方学问的出发点是迥异的,前者重在物质,后者重在精神。
D.古希腊哲学关注的中心是神和自然,而中国古代人文意识信奉的中心是人和社会。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主体部分从两方面着手,对比论证了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的起点不同。
B.文章开门见山,首先提出“寻根意识”比“全球意识”更重要的鲜明论点。
C.全文以总分总的结构展开,最终论证了中国现代哲学偏重于精神的人文特点。
D.中国现代哲学与占代哲学关系紧密,这是作者比较中西哲学根源的目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在西方文化里人们崇拜自然神,所以西方哲学家都把世界归结为一种自然物。
B.希腊人由于对探究宇宙的奥妙和神奇有着极大热情,所以他们专门创造了奴隶制。
C.同样是奴隶制发源,导致东西方哲学思想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所存在时间的长短。
D.不同于古希腊文化,中国古代人文意识从崇拜帝转向重视人,重视人的作用和价值。
2019-04-07更新 | 94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18 年10月23日,举世瞩目的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大桥的开通使粤港澳大湾区的虹吸效应 逐步显现。旅游观光、访亲谈友、寻找工作、投资机会……交通的便利化,不仅有利于区域内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更好流动,而且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区域经济的融合和协同发展。

港珠澳大桥工程被英国《卫报》评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最让人惊叹是它的沉管隧道。港珠澳大桥的海底隧道长 6700 米,其中沉管段长 5664 米,最大安装水深超过40米,是世界规模最大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大桥的建设初期,中国交建与欧洲顶级沉管公司洽谈合作,对方索要 1.5 亿欧元咨询费。天价咨询费买不回核心技术,桥梁建设者们只能自己摸索着自主研发。大桥标准沉管节长 180 米、宽 38 米、高 11.4 米,重约 4.4万吨。另外,沉管还要在 12 米深的海底实现厘米级精确对接,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样的难度系数丝毫不亚于“神九”与“天宫一号”对接。世界顶级隧道咨询公司荷兰TEC 的执行总裁汉斯评价:“港珠澳大桥的建设, 让中国从沉管隧道的相对小国,成为沉管隧道的国际领军国家之一。”

(摘编自《港珠澳大桥建设幕后》)


材料二:

通过上世纪 80 年代的“学习和追赶”,90 年代的“提高和创新”,我国桥梁建设迎来了世纪的“超越”阶段。中国桥梁快速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相伴,与改革开放同行。

在世界前10名最高桥梁中,有 8 座在中国;而在 2020 年前将完工的世界铁路 10 座最高大 桥中,有9座是中国建造的。胶州湾大桥,获得国际桥梁组织颁发的乔治·理查德森奖,为中国桥梁工程获得的最高国际奖项!“大跨径桥梁技术上世纪在美国、欧洲之后在日本得到了发展,而进入本 世纪后,中国在质与量两方面都引领了世界。”著名桥梁专家、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协会前主席伊 藤学说。

大桥改善的不只是交通,更是产业发展、经济格局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现。大型桥梁建设可 有效拉动建材、制造、装备、就业等领域的发展,推动新兴产业,促进产业融合升级、拉动经济增长。 从我国众多大型桥梁建设上,可看出国家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情况。但一些地方政 府片面追求桥梁的“第一”、“最高”,对此,专家认为,在建设规模达到一定标准、施工工艺相对 成熟完善后,个别指标特别是跨度的提升,并不代表技术水平的实质性进步。我国大桥建设, 不能只 强调桥长、跨径等表面上的第一,应更注重科技含量、技术创新等内涵上的第一。比如,加大轻质高 性能、耐久造桥材料的研究和推广力度。

(摘编自新华社《大桥上的中国——我国桥梁建设发展调查》)


材料三:

图表 1:2011-2017 年我国公路桥梁里程增长(单位:单位米,%)

图表2:2014 年公路桥梁调查


材料四:

我国桥梁建设空前繁荣,展望未来,桥梁的建设、维护任务依然很重。桥梁是交通的 生命线,我们切实加强桥梁安全度和耐久性的研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桥梁的使 用寿命。在桥梁建设技术上,我们加紧研制大型架桥机械、大型海底挖掘机械等造 桥设备。尽快缩短与国外发达国家在建桥机具设备上的差距。在桥梁设计创新方 面,坚持“设计是工程的灵魂、创新是设计的灵魂”的理念,既要注重经济实用, 又要注重安全和美观;既要创新突破,又要体现中国文化。桥梁的维护也极为重要,我们 应完善桥梁自动监控和管理系统,保证桥梁的安全和正常运行。从多方面进行调整,中国桥 梁建设之路才能越走越宽。

(摘编自《我国城市桥梁建设的发展》)

1.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1-2017 年间,我国公路桥梁里程同比增长率有起有落,但同比增长保持在 6%以上, 我国 公路桥梁建设发展良好。
B.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行,中国桥梁建设快速发展,从 2011 年到 2017 年, 我国公路桥梁里程逐年递增。
C.在我国公路桥梁中,传统钢筋混凝土桥所占比重较大,新式钢—混组合桥的数量明显不及美 日,这说明我们建桥技术还应提高。
D.截至2014年,我国公路桥梁有75.71万座,公路桥梁里程达到了4257.89万米,这些数 据超越了美国、日本,位居全球第一。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中,桥梁建设者自主研发了沉管隧道技术,实现了沉管的精准对接。凭 借这项技术,中国成为桥梁建设的国际领军国家之一。
B.港珠澳大桥的开通,不仅有利于深化该区域经济的融合和协同发展,更促进了该区域资金量 等资源的流动,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C.港珠澳大桥等大型桥梁的建设,可改善交通,也可以促进产业融合升级、拉动经济增长, 还 能展现国家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情况。
D.桥梁的修建能显现当地工商业的荣枯和工艺水平,目前我国桥梁建设在质与量方面都引领 了世界,因此地方政府可以不追求桥梁的“第一”“最高”。
3.请结合材料四,简要概括说明如何使中国桥梁建筑之路越走越宽。
2019-03-09更新 | 7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