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其他古代作家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96 题号:912075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马融字季长,扶风茂陵人也,将作大匠严之子。为人美辞貌,有俊才。初,京兆挚恂以儒术教授,隐于南山,不应征聘,名重关西。融从其游学,博通经籍。恂奇融才,以女妻之。永初二年,大将军邓骘闻融名,召为舍人。非其好也,遂不应命,客于凉州武都、汉阳界中。会羌虏飙起,边方扰乱,米谷踊贵,自关以西,道殣相望。融既饥困,乃悔而叹息,谓其友人曰:“古人有言:‘左手据天下之图,右手刎其喉,愚夫不为。’所以然者,生贵于天下也。今以曲俗咫尺之羞,灭无赀之躯,殆非老庄所谓也。”

故往应骘召。四年,拜为校书郎中,诣东观【注】典校秘书。是时,邓太后监朝,骘兄弟辅政。而俗儒世士,以为文德可兴,武功宜废,遂寝搜狩之礼,息战阵之法,故猾贼从横,乘此无备。融乃感激,以为文武之道,圣贤不坠,五才之用,无或可废。元初二年,上《广成颂》以讽谏。颂奏,忤邓氏,滞于东观,十年不得调。因兄子丧,自劾归。太后闻之怒,谓融羞薄诏除,欲仕州郡,遂令禁锢之。太后崩,安帝亲政,召还郎署,复在讲部。出为河间王厩长史。时车驾东巡岱宗,融上《东巡颂》,帝奇其文,召拜郎中。融才高博洽,为世通儒,教养诸生,常有千数。善鼓琴,好吹笛,达生任性,不拘儒者之节。居宇器服,多存侈饰。尝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弟子以次相传,鲜有入其室者。年八十八,延熹九年卒于家。遗令薄葬。     

论曰: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夫事苦,则矜全之情薄;生厚,故安存之虑深。登高不惧者,胥靡之人也;坐不垂堂者,千金之子也。原其大略,归于所安而已矣。


【注】东观:汉代宫中藏书、著书的机构。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以奢乐   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
B.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以奢乐 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
C.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
D.马融辞命邓氏/逡巡陇汉之间/将有意于居贞乎/既而羞曲士之节惜/不赀之躯终/以奢乐恣性党附成讥/固知识能匡欲者鲜矣/
2.下列是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舍人,古代豪门贵族家里的门客,宋元后用以称呼权贵子弟,明代军卫应袭子弟也称 “舍人”。
B.老庄,老子和庄子的并称,老子和庄子是道家学说的代表人物,道家主张“清静无为”“顺应天道”“人性本善”“逍遥齐物”等思想。
C.岱宗,泰山的尊称,泰山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历代帝王封禅的神山,是佛道两家的圣地,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缩影。
D.《左氏春秋》,简称《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融年轻时长相英俊,擅长辞令,颇有才气,拜隐居的挚恂为师,学业大有长进。挚恂认为马融是个奇才,将女儿嫁给了他。
B.马融起初拒绝了大将军邓骘的征召,客居在武都、汉阳一带,后边境不安定,物价飞涨,马融生活陷入困顿,最终接受了邓骘的邀请。
C.马融因上奏《广成颂》讽谏朝廷,得罪了当权的邓氏,被滞留在东观,十年得不到升迁,还遭到禁锢,被限制了人身自由。
D.马融门下学生数以千计。教授学生时,他坐在高堂上,堂上设置红色纱帐,纱帐后安排女乐,学生按照次序传习他的学说,能登堂入室得其面授者很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古人有言:“左手据天下之图,右手刎其喉,愚夫不为。”所以然者,生贵于天下也。
(2)而俗儒世士,以为文德可兴,武功宜废,遂寝搜狩之礼,息战阵之法,故猾贼从横,乘此无备。
【知识点】 其他古代作家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棐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侯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已/辄酒扫而待之/
B.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酒扫而待之
C.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酒扫而待之
D.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递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酒扫而待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隶书包括秦隶,汉隶等,一般认为由篆书发展而来,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
B.兰亭是东晋书圣王羲之的园林住所,王羲之曾在兰亭写下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
C.《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五千言》等,是继《论语》之后儒家又一重要著作。
D.骑将军是古代将军的一种名号,类似的名号还有大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右将军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羲之为人率真,不拘小节。太尉甜鉴曾派人挑选女,王家子弟大都十分拘谨,唯独王羲之在东床上袒露肚皮吃东西,若无其事。
B.王羲之喜欢美景,爱结交名士。他厌恶官场开京城,初到新江就被优美的景色吸引,欲终老于此;会稽名士荟萃,他曾与好友在兰亭集会宴饮
C.王羲之生性爱鹅,心怀赤忱。他曾因喜爱的鹅被主人烹煮,而难过了好几天;也曾为了得到一群鹅而欣然抄写《道德经》,得到鹅后非常喜悦。
D.王羲之擅长书法,名声显赫。他的书法在当时影响力就很大,被人们普为古今第一人,在平常的言谈中,王羲之常把自己与钟繇、张芝等名家并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课内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羲之幼于言,人来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
(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3)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2019-03-09更新 | 8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乞者王翁传

[明末清初]徐芳

洒口王氏,樵郡大姓也。其先世某翁,尝行乞至拏口陈长者家。有顷户启,一小鬟捧盆水,向外倾洒去。有声铿然,视之,金钏也。翁大喜,复念此钏必主妇洗妆置盆中,而鬟不知,倘主妇索钏不得,而疑鬟盗,或挞之急。吾贫人,得重资,未必能享,而贻鬟累,以至不测,大不祥。遂留以待。久,微闻户内喧声,似有所诃责。斯须,前鬟出,流血被面,望溪便掷。翁急前,持抱问故。鬟掷愈力,曰:“主妇失钏,而枉予盗。予何处得钏?挞死,宁溺死!”翁曰:“然钏在,毋恐。”乃出诸袖中,俾持入,且曰:“待子于此久矣。”鬟入报,主妇以为谩,遣童出问翁,具以实对。

事闻长者,长者曰:“世安得有此人?”亟召入,居然壮男子也。因问:“若能为我任奔走乎?”对曰:“幸甚!”于是使司门户稽察,辄胜任。则又使出入市贾,征责租,又辄称。长者益喜,遂以前鬟妻之,而使庄佃某所。翁益殚竭心力以谨恪报。长者知翁可任,益亲爱,待以家人礼,诸钱谷会计之重要者,悉以寄之。

翁任事既久,橐渐裕,而所娶鬟生数子。既长,使之分道商贩,遂大富,致产巨万。翁乃谢陈氏事,携鬟与子归洒口,为素封[注]家。享年耄耋,孙曾辈读书为诸生者十余人,今门第人文之盛,与陈颉云。

噫!一乞人得金钏值数十金,可以饱矣,返之奚为哉?愚山子曰:翁非特廉也,仁且智也:其不取非有,廉也;计主妇之重责鬟,鬟急死,而候其出救之,以白其枉而脱其祸,仁也;救鬟得鬟,而免于乞,智也;为主人用,则尽心竭力,智也。或曰:王氏,大姓也,而其祖贫至于乞。此子孙之所深讳,而子暴之,无乃不可乎?曰:不然,人唯其行之可传而名,亦唯其品之可尊而贵。名与贵不关其所遭,关其人之贤不肖也。若翁之所行,是古之大贤。王氏子孙当世世师之,又奚讳乎?彼行之不道,虽荣显贵势,若操、桧之流,真乞人之所不为,而其子孙所羞以为祖父者!

(选自《悬榻编》,有删节)


【注】素封:无官爵封邑而富比封君的人
1.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得重资,未必能享                      横:意外
B.则又使出入市贾,征责租            课:赋税
C.遂以前鬟妻之,而使庄佃某所     主:掌管
D.计主妇之重责鬟                         逆:违反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久,微闻户内喧声            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B.挞死,宁溺死                  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鬟急死,而候其出救之     然后图南,适南冥也
D.真乞人之所不为               有二十八骑
3.下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王翁廉仁且智的一组是(     
①待子于此久矣                           ②遣童出问翁,具以实对。
③长者益喜,遂以前鬟妻之          ④翁益殚竭心力以谨恪报
⑤今门第人文之盛,与陈颉云       ⑥若翁之所行,是古之大贤
A.①④⑥B.①②④C.②③⑤D.③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乞者拾到金钏,料想是主人梳洗装扮时放盆里的,担心丫鬟受到怀疑而被责打,于是立即找到丫鬟,把金钏交给了她。
B.乞者是在成为朝中官员后逐渐发达起来的,其门第人文昌盛之气与陈家相当。
C.乞者王翁的后代不愿意别人提起他们家族历史,因为他们的家族是世家大族。
D.作者主张王氏子孙应学习乞者王翁,而且借乞者行迹暗讽行为不合道德的人。
5.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斯须,前鬟出,流血被面,望溪便掷。
(2)鬟入报,主妇以为谩,遣童出问翁,具以实对。
(3)此子孙之所深讳,而子暴之,无乃不可乎?
2019-10-02更新 | 4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颜斶说齐王

齐宣王见颜斶,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说。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亦曰‘王前’,可乎?”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趋势,不如使王为趋士。”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王曰:“有说乎?”斶曰:“有。昔者秦攻齐,令曰:‘有敢去柳下季垄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侯,赐金千镒。’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

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愿请受为弟子。且颜先生与寡人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颜斶辞去,曰:“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夫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则再拜而辞去。

君子曰斶知足矣归真反璞则终身不辱。

注:①斶:(chù)。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宣王不                 说,通“悦”,高兴
B.夫斶为慕势          前:名词用作动词,上前
C.士生乎             鄙:把……当作边邑
D.则再拜而辞          去:离开、离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王前趋士                           且君尝晋君赐矣
B.君子可侮哉                       子亦有不利
C.且颜先生寡人游                 失其所,不知
D.清静贞正自虞                    阙秦利晋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颜斶不慕权势,保持士的高尚气节的一组是
①斶亦曰:“王前!”
②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亦曰‘王前’,可乎?”
③斶对曰:“……与使斶为趋势,不如使王为趋士。”
④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
⑤颜斶辞去,曰:“……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
A.①③④B.①③⑤C.③④⑤D.②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宣王召见颜斶,颜斶却让齐宣王到他跟前,让齐宣王很不高兴。
B.颜斶谈到砍下齐王头颅封邑万户、赐金千镒的事情,意在说明“王者”尊贵。
C.齐宣王最终认识到随便侮辱士人是自讨没趣的做法,于是请求做颜斶的学生。
D.颜斶没有接受齐宣王要做他学生法人请求,郑重地辞王而去,回到本乡,终身不受侮辱。
5.翻译下列句子。
①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
②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
2018-10-18更新 | 3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