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隋唐 > 王维(701-761)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459 题号:91325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友人南归

王维

万里春应尽,三江雁亦稀。连天汉水广,孤客郢城归。

郧国稻苗秀,楚人菰米肥。悬知倚门望,遥识老莱衣


【注】①开元二十五年,朝廷特招孟浩然任荆州从事,时孟浩然已年近五十,对官场生活毫无兴趣,因此告老还乡,王维故写下此诗送别。②悬知:料想。③倚门望:战国时王孙贾外出求仕,其母说:“你早出晚归我将每天倚门而望,盼你回来。”④老莱衣:春秋时楚国隐士老莱子非常孝顺,年已七十,还常常穿上五彩斑斓的衣服,装作婴儿来逗父母开心。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春天将要过去,大雁已经北飞;“尽”“稀”两字形象地描绘出春去夏来时节转换的特点。
B.颔联写朋友将要与自己分别,回到南方的郢城家中,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不舍之情。
C.颈联描写楚地稻苗长势很好,菰米也肥嫩饱满,从中可见对友人的羨慕、追随之意。
D.诗歌采撷“雁”“汉水”“稻苗”“菰米”等多种意象来表情达意,物象看似寻常,却寄寓深远。
2.请分析诗歌的艺术技巧。
【知识点】 王维(701-761)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青溪

王维

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请留磐石上,垂钓将已矣。


注释:①言:发语词,无义。②趣:通“趋”。③垂钓:指严子陵隐居富春江。
1.下列对诗中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逐”,写出诗人常常循青溪进入黄花川游历,观赏美景。
B.“趣途”,指走过的路途,暗指诗人曲折漫长的人生坎坷路。
C.“喧”“静”二字,动静相生,描摹出青溪的清幽宁静之景。
D.“漾漾”和“澄澄”,两个叠字的运用,使该句音韵更和谐。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交代描写对象,引出下面对青溪景色的具体描绘。
B.三四句写青溪虽不足百里,却随山势千回万转,貌似很长。
C.五至八句,写出青溪既喧闹沉静,又幽深肃静的环境特点。
D.本诗语言清淡素雅,想象奇特,虚实结合,画面生动丰富。
3.结合最后四句,谈谈作者是如何抒发自己情感的。
2022-03-11更新 | 225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登河北城楼作

王维

井邑傅岩上,客亭云雾间。

高城眺落日,极浦映苍山。

岸火孤舟宿,渔家夕鸟还。

寂寥天地暮,心与广川闲。


【注】①井邑:市井。②傅岩:地名,相传为商朝傅说隐居之地。③客亭:供旅客休息之所。④广川:古县名,位于今河北省景县西南部。因城中有长河得名。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首联描述的是诗人登上城楼所见到的景色,不但有喜悦与壮美的感觉,而且使整个画面呈现出如梦如幻的迷离之感。
B.第四联写傍晚时分天地间一片寂寥,“我”的心与广川一样闲适,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情感,表现了诗人以山水为乐的情怀。
C.第二联对偶工整,如“高城”(高高的城楼)与“极浦”(远处的水滨),“眺”(远望)与“映”(辉映)。
D.全诗的诗眼是“闲”。诗人登楼眺望,从傅岩自然会想到傅说的隐居,然后看到傍晚的景色,感受到了生活在大自然中的自由的快乐。
E.全诗动静结合,虚实相间,渲染烘托,乐景衬哀情,从大处落笔,既渲染了山川宏丽的气象,又展现了风土人情之美。
2.王维的诗被誉为“诗中有画”,本诗第二、三联就具有这个特点,请简要分析。
2017-12-17更新 | 85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作答。

戏赠张五弟①三首(其二)

唐·王维

张弟五车书,读书仍隐居。

染翰过草圣,赋诗轻子虚

闭门二室下,隐居十年馀。

宛是野人野,时从渔父渔。

秋风自萧索,五柳高且疏。

望此去人世,渡水向吾庐。

岁晏同携手,只应君与予。


【注】①此诗写于王维隐居终南山时。张 ,在家里接行第五,又称张五,永嘉人。青年时期离家出游,曾和王维居于河南登封的嵩山少室山,历时10余年。②草圣:即张旭。唐朝昊(今江苏苏州)人。尤擅长草书,世称“草圣”。③子虚:即汉代司马相如所著的《子虚赋》。④岁晏:指人的暮年。唐王维《秋夜独坐怀内弟崔兴宗》诗:“吾生将白首,岁晏思沧洲。”
(1)诗中的张五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2)结合诗歌的最后四句,简要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018-06-29更新 | 9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