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薛居正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71 题号:9167870

王清,字去瑕,洺州曲周人也。清少以勇力端厚称于乡里。后唐明宗领行台,置步直军,清预其募,渐升为小校。明宗即位,历严卫、宁卫指挥使,加检校右散骑常侍。

天福三年,从杨光远平范延光于邺,改奉国军都虞候。六年,襄州安从进叛,从高行周讨之,逾年不下。一日,清请先登,诸军继其后,会有内应者,遂拔其城,有诏褒慰。八年,诏遣以所部兵屯于邺。九年春,契丹南,围其城,清与张从恩守之,契丹退,以城功,继迁军额。

开运二年春三月,从杜重威北征,解阳城之围,加检校司徒。是岁秋七月,诏遣皇甫遇援粮入易州。十一月,从杜重威收瀛州,闻契丹大至,重威率诸军沿滹水而西,将保常山,及至中渡桥,契丹已屯于北岸。自其月二十七日至十二月五日,军不能解。时戎王至,留骑之精者以御我,分其弱者,自故灵都城其山足,涉滹沱之浅处,引众而南,至赵郡,凡百余里,断我飞挽,且扼归路。清知势蹙,谓重威曰:“军去常山五里,守株此,营孤食尽,将若之何!请步兵二千为前锋,夺桥开路,公可率诸军继之,入常山,必济矣。”重威可之,遣宋彦筠俱行。清一击获其桥,契丹为之小却,重威犹豫不进,密已贰于国矣。   彦筠退走清列阵北岸严戒部曲日暮酣战不息契丹以生军继至我军无寸刃以益之清与其下殁焉时年五十三。(《通鉴》:清谓其众曰:“上将握兵,坐观吾辈困急不救,此必有异志。吾辈当以死报国耳!”众感其言,莫有退者,至幕,战不息。契丹以新兵继之,清及众士尽死,由是诸军皆夺气。)契丹寻于所战之地,筑一京观。及汉高祖即位,使人平之,赠清太傅。是岁,清子守钧于本邑义化别业,招魂以葬之也。

1.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九年春,契丹南                           牧:侵略
B.以城功,继迁军额                       干:攻打
C.自故灵都城其山足                       缘:沿着
D.入常山,必济矣                           期:约定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诏遣皇甫遇援粮入易州                      鱼鳖不可胜食
B.请步兵二千为前锋                            勇气闻于诸侯
C.坐观吾辈困急不救                            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D.守株此,营孤食尽                            受任败军之际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彦筠退走/清列阵北岸/严戒部曲/日暮酣/战不息契丹/以生军继/至我军无寸刃以益之清/与其下殁焉/
B.彦筠退走/清列阵北岸/严戒部曲/日暮酣战/不息契丹/以生军继至/我军无寸刃以益之/清与其下殁焉/
C.彦筠退走/清列阵北岸/严戒部曲/日暮/酣战不息/契丹以生军继至/我军无寸刃以益之/清与其下殁焉/
D.彦筠退走清/列阵北岸/严戒部曲/日暮酣战/不息契丹/以生军继至/我军无寸刃以益之/清与其下殁焉/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清年少时勇敢力大,品性温和,为乡邻称道。从军后从一个普通士兵被逐步提拔,先后担任指挥使,奉国军都虞侯等职务。
B.天福年间,王清参与平定范延、安从进等人的叛乱与张从恩固守邺城,成功抵御契丹的进攻,功绩卓著。
C.在危机之时,王清分析战争形势,认为不可守株待兔,坐视军队孤立无援,于是,他主动请缨担任先锋,也赢得了杜重威的认可。
D.瀛洲之战中,契丹屯兵滹水北岸,留精兵与王清的军队对抗,杜重威率军苦战多日,并分兵渡过滹水,结果粮道与归路均被契丹阻断。
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清请先登,诸军继其后,会有内应者,遂拔其城,有诏褒慰。
(2)清一击获其桥,契丹为之小却,重威犹豫不进,密已贰于国矣。
(3)请写出文言翻译的六种方法。(方法与规律提炼学法题)
【知识点】 薛居正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敬义,本名延古,太尉卫公李德裕之孙。初随父李炜贬连州,遇赦得还。尝从事浙东,自言遇涿道士,谓之曰:子方厄运,不宜仕进。敬义以为然,乃无心仕宦,退归洛南平泉旧业。为河南尹张全义所和,岁时给遗特厚,出入其门,欲署幕职,坚辞不就。初,德裕之为将相也,大有勋于王室,出藩入辅,绵历累朝。及留守洛阳有终焉之志于平泉置别墅采天下奇花异竹珍木怪石为园池之玩自为家戒序录志其草木之得处刊于石光化初,中使有监张全义军得此石,置于家园。李敬义知之,泣渭张全义曰:平泉别业,吾祖戒约甚严,子孙不肖,动违先旨。因托张全义请石于监军。昭宗迁都洛阳,以敬义为司勋员外郎。柳璨之陷裴、赵诸族,希梁祖旨奏云:近年浮薄相扇,趋竞成风,乃有卧邀轩冕,视王如土梗者。司空图、李敬义三度除官,养望不至,咸宜屏黜,以劝事君者。翌日,诏曰:司勋史外郎李延古,世荷国恩,两叶相位,幸从筮仕,累忝宠荣,多历岁时,不趋班列。而自迁都卜洛,纪律载张,去明庭而非遥,处别墅而无惧,罔思报效,姑务便安。为臣之节如斯,贻厥之谋何在!须加惩责,以肃朝伦,九寺勾稽,尚谓宽典,可责授卫尉寺主簿。司空图亦追停前诏,任从闲适。时张全义既不能庇护,乃密托杨师厚,令李敬义潜往依之,因挈族客居卫州者累年,师厚给遗周厚。十二年,庄宗定河朔,史建瑭收新乡,李敬义谒见。是岁,上遣使迎至魏州,置北京留守判官,承制拜工部尚书,奉使王镕。敬义以远祖赵郡,见镕展维桑之敬,镕遣判官李翥送《赞皇集》三卷,令谒前代碑垅,使还,归职太原。监军张承业尤不悦本朝宰辅子孙,待敬义甚薄,或面折于公宴,或指言李德裕过恶。敬义不得志,郁愤而卒。

(节选自《旧五代史》后唐列传十二)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留守洛阳/有终焉之志/于平泉置别墅/采天下奇花异竹/珍木怪石/为园池之玩/自为家戒序录/志其草木之得处/刊于石/
B.及留守洛阳/有终焉之/志于平泉置别墅/采天下奇花异竹/珍木怪石/为园池之玩/自为家戒序录/志其草木之得处/刊于石/
C.及留守洛阳/有终焉之/志于平泉置别墅/采天下奇花异竹/珍木怪石/为园池之玩/自为家戒序录志/其草木之得处/刊于石/
D.及留守洛阳/有终焉之志/于平泉置别墅/采天下奇花异竹/珍木怪石/为园池之玩/自为家戒序录志/其草木之得处/刊于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尉,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太尉管军事,司徒管民政,司空管监察。
B.爵,爵位,君主国家对贵族封的等级,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C.九寺,“寺”官署,“九寺”是包括大理寺、光禄寺、宗正寺等在内的九卿官署。
D.河朔,古代泛指黄河以北的地区。“朔”还可以表示时间,朔日是农历每月月末。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敬义最初在浙东任职,听完涿州道士的言论,便无心进入仕途,回到平泉旧宅。
B.李敬义恪守孝道,光化初年他恳请张全义,向监军求回祖父采置在平泉别墅的怪石。
C.唐昭宗迁都洛阳,敬义被任命为司勋员外郎,后受到构陷,被降级做卫尉寺主簿。
D.王镕和敬义同乡,对敬义怀有故乡人的敬重,送他《赞皇集》三卷并让他拜祭祖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河南尹张全义所知,岁时给遗特厚,出入其门,欲署幕职,坚辞不就。
(2)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5.昭宗“惩责”李敬义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2021-12-26更新 | 12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建,字光图,陈州项城人。唐末,隶名于忠武军。秦宗权据蔡州,悬赏以募之,建始自行间得补军候。初,杨复光以忠武军八千人立为八都,鹿晏弘与建各一都校也。建与别将韩建友善晏弘猜二建伪待之厚引入卧内二建惧夜登城慰守者月下共谋所向因率三千人趋行在傅宗嘉之赐与巨万。

光启初,以建为壁州刺史。建不安其郡,因招合豪猾,有众八千,寇阆州,陷之。复攻利州,刺史王琪弃城而去。西川节度使陈敬瑄忧,谋于监军田令孜,令孜飞书招建,建大喜。或谓敬瑄曰:“彼建雄心,终不居人之下,公如以将校遇之,是养虎自贻其患也。”敬瑄惧,乃遣人止建,遽修城守。建怒,遂据汉州,领轻兵至成都。时光启三年。居决旬,建尽取东川之众,设梯冲攻成都,三日不克而退,复保汉州。月余,大副蜀土,十一州皆罹其毒,民不聊生。

建军势日盛,复攻成都,敬瑄患之,顾彦朗亦惧侵己。昭宗即位,彦朗表请雪建,移敬瑄他镇,乃诏宰臣韦昭度镇蜀,以代敬瑄。敬瑄不受代,天子怒,命顾彦朗、杨守亮讨之,时昭度以建为牙内都校,董其部兵。及王师无功,建谓昭度曰:“与其劳师以事蛮方,不如从而赦之,相公壶归朝觐,与主上画之。”昭度持疑未决。建阴令军士于行府门外擒昭度亲吏,商而食之。建徐启昭度曰:“盖军士乏食,以至于是耶!”昭度大惧,遂留符节与建,即日东还。月余,敬瑄启关迎建,以蜀帅让之,建乃自称留后。移敬瑄于雅州安置,既行,建令人杀之于路。

建雄猜多机略,意常难测,既有蜀土,复欲窥伺东川。大顺末,建出师攻梓州,自此军锋益炽。天复初,建外修好于汴,指凤翔李茂贞罪状,又阴与茂贞间使往来,且言坚壁勿和,许以出师赴援,因分命诸军攻取兴元。比及梁祖解围,茂贞山南诸州皆为建所有。或劝建因取凤翔,建曰:“茂贞虽常才,然名望宿素,适宜援而固之,为吾盾卤耳。”

及梁祖开国,蜀人请建行刘备故事。建自帝于成都,改元永平。在位十二年,年七十二。

(节选自《旧五代史·借伪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援建与别将/韩建友善晏弘/猜二建伪/待之厚/引入卧内/二建惧/夜登城/慰守陴者/月下共谋所向/因率三千人趋行在/僖宗嘉之/赐与巨万/
B.援建与别将韩建友善/晏弘猜二建伪/待之/厚引入卧内/二建惧/夜登城慰守陴者/月下共谋所向/因率三千人趋/行在僖宗/嘉之/赐与巨万/
C.援建与别将韩建友善/晏弘猜二建/伪待之厚/引入卧内/二建惧/夜登城慰守陴者/月下共谋所向/因率三千人趋行在/僖宗嘉之/赐与巨万/
D.援建与别将韩建/友善晏弘/猜二建伪/待之厚/引入卧内/二建惧/夜登城慰守陴者/月下共谋所向/因率三千人趋行在/僖宗嘉之/赐与巨万/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在,即“行在所”,指皇帝所在的地方。后专指皇帝行幸所至之地,如《晋书·忠义传·秸绍》冲记载:“绍以天子蒙尘,承诏驰诣行在所。”
B.节度使,官名。唐代正式设立的地方行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旋节而得名。节度,意为节制调度。
C.符节,中国古代朝廷传达命令、征调兵将以及用于各项事务的一种凭证。用时双方各执一半,合之以验真假。
D.大顺,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皇帝发起。先秦时期没有年号,秦始皇首创年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建对出任壁州刺史一职很不满意,他纠集豪强势力攻下间州,又进攻利州,利州刺史弃城而逃。西川节度使陈敬瑄很担忧王建进犯。
B.王建调来东川全部兵力,架云梯冲击进攻成都,未攻下,再据守汉州。一个多月,大肆抢劫蜀地,民不聊生。
C.王建杀了韦昭度的心腹官吏,陈敬瑾因害怕将蜀帅职位让给王建,并向朝廷陈述此事。朝廷调任陈敬瑄为雅州安置,在赴任途中,被王建杀死在路上。
D.王建疑心重又足智多谋,他表面上与梁太祖修好,指责李茂贞的罪状,暗地又与李茂贞秘派使者交往,并要他坚守城墙,不向梁太祖妥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建谓昭度曰:“与其劳师以事蛮方,不如从而赦之,相公益归朝觐,与主上画之。”
(2)天复初,建外修好于汴,指凤翔李茂贞罪状,又阴与茂贞间使往来,且言坚壁勿和。
2019-06-26更新 | 5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莹,字玄辉,华阴人也。莹风仪美秀,性复纯谨。梁龙德中,始解褐为康延孝从事。明宗即位以高祖为陕府两使留后莹时在郡以前官谒之一见如旧想识即奏置管记高祖建号授莹翰林学士承旨寻迁门下侍郎、监修国史。车驾入洛,使持聘谢契丹,及还,加光禄大夫兼吏部尚书,判户部。初,莹为从事,丁母忧,高祖不许归华阴,以粗缞随幕,人或短之。及入相,以敦让汲引为务。监修国史日,以唐代故事残缺,署能者居职,纂补实录及修正史二百卷行于时,莹首有力焉。少帝嗣位,拜守中书令,明年,出为晋昌军节度使。是时,天下大蝗,境内捕蝗者获蝗一斗,给粟一斗,使饥者获济,远近嘉之。开运末,冯玉、李彦韬用事,以桑维翰才望素重,而莹柔而可制,因共称之,乃出维翰,复莹相位,加宏文馆大学士。及李崧、冯玉议出兵应接赵延寿,而以杜重威为招讨都部署,莹私谓冯、李曰:“杜中令国之懿亲,所求未惬,心恒怏怏,安可更与兵权?若有事边陲,只李守贞将之可也。”及契丹陷京城,契丹主迁少帝于北塞,莹与冯玉、李彦韬俱从。周广顺初,遣尚书左丞田敏报命于契丹,遇莹于幽州。莹得见华人,悲怅不已,谓田敏曰:“老身漂零寄于此,近闻室家丧逝,弱子无恙,蒙中朝皇帝倍加存恤,老夫至死无以报效。”于是南望稽首,涕泗横流。未几,莹卒于幽州,时年六十七。莹初被疾,遣人祈告于契丹主,愿归骨于南朝,契丹主闵而许之。及卒,遣其子易从、家人数辈护丧而还,仍遣大将送至京师,周太祖感叹久之,诏赠太傅,仍赐其子绢五百匹,以备丧事,令归葬于华阴故里。

(节选自《旧五代史·赵莹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宗即位/以高祖为陕府两使留后/莹时在郡/以前官谒之/一见如旧/相识即奏署管记/高祖建号授莹/翰林学士承旨/
B.明宗即位/以高祖为陕府两使留后/莹时在/郡以前官谒之/一见如旧相识/即奏署管记/高祖建号授莹/翰林学士承旨/
C.明宗即位/以高祖为陕府两使留后/莹时在郡/以前官谒之/一见如旧相识/即奏署管记/高祖建号/授莹翰林学士承旨/
D.明宗即位/以高祖为陕府两使留后/莹时在/郡以前官谒之/一见如旧/相识即奏署管记/高祖建号/授莹翰林学士承旨/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褐,即释褐,指解去做平民时所穿的衣服,改穿官服。“褐”指粗布短衣。
B.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掌管户籍、土地、屯田、水利、财税、俸禄等事务。
C.实录,是我国封建时代记录皇帝在位期间重要史实资料的编年体史册的名称。
D.稽首,古代跪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父时所用,跪下并拱手至地,头也至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莹深受重用,多次建立功勋。他深得高祖赏识,多次升迁;曾以敦厚谦让引荐人才为己任,还曾在监修国史中发挥重要作用。
B.赵莹任职一方,治蝗颇有成效。他在担任晋昌军节度使时,天下遭受蝗灾,他发动民众捕蝗,使饥者获救,因而众人都称赞他。
C.赵莹性虽柔和,却有自己主见。执政认为他性情柔顺能够控制,就推举他恢复相位;他私下提出自己看法,反对给予杜威兵权。
D.赵莹不忘故土,死后得以归葬。他年老获知家人情况,希望周太祖能给以抚恤;他死后,获得周太祖赠官赐绢,回到故乡安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莹为从事,丁母忧,高祖不许归华阴,以粗缞随幕,人或短之。
(2)莹初被疾,遣人祈告于契丹主,愿归骨于南朝,契丹主闵而许之。
2021-05-31更新 | 8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