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欧阳修(1007-1072)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8 题号:9173080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送杨置

欧阳修

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

夫琴之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为官,细者为羽;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如崩崖裂石,高山出泉,而风雨夜至也;如怨夫、寡妇之叹息,雌、雄雍雍?之相鸣也。其忧深思远,则舜与文王、孔子之遗音也;悲愁感愤,则伯奇孤子、屈原忠臣之所叹也。喜怒哀乐,动人必深;而纯古淡迫,与夫尧舜三代之育语、孔子之文章、《易》之忧患、《诗》之怨刺无以异。其能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取其和者,道其湮郁其幽思,则感人之际,亦有至者焉。

予友杨君,好学有文,累以进士举,不得志。及从荫调,为尉于剑浦。区区在东南数千里外,是其心有不平者。且少又多疾,而南方少医药,风俗饮食异宜。以多疾之体,有不平之心,居异宜之俗,其能郁郁以久乎?然欲平其心以养其疾,于琴亦将有得焉。故予作琴说以赠其行,且邀道滋酌酒,进琴以为别。

(选自《古文观止》)

【简注】杨置(zhì):字审贤,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进士。宫声:这里指宫调式,我国古代五声(宫、商、角、徵、羽)中以宫调为主的调式。引:琴曲的数量单位。雍雍:鸟和鸣声。荫:子孙因祖上有官爵而受封做官。剑浦:县名,在今福建南平县一带。

【阅读指要】本文写于宋仁宗庆历七年(1047),欧阳修被贬到滁州任知州,好友杨真将南行,于是欧阳修作此文以送之。与以往作家的赠序文不同的是,欧阳修在文中并没有用大量篇幅去称赞所送之人的所作所为,而是在文中以琴为主线,从自己养病学琴说起,中间部分大谈自己学琴的体会,末尾部分以酌酒进琴为别,既诚心抚慰好友,又含蓄地宣泄了自己被贬后的特殊心境;因而本文名为赠序,实则咏怀,借琴以抒情,抚慰友人。文中对琴声的刻画,精细入微,可与白居易《琵琶行》相媲美。

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退而闲居,不能(             )
(2)取其和者,道其(             )
(3)其幽思(             )
(4)是其心有不平者(             )
2.下列句中“其”与“其能郁郁以久乎”中“其”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郯子之徒,贤不及孔子B.后,秦伐赵,拔石城
C.且行千里,谁不知D.路漫漫修远兮
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表达音乐特殊功能的一组是
①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②夫琴之为技,小矣③其忧深思远,则舜与文王、孔子之遗音也④纯古淡泊,与夫尧舜三代之言语、孔子之文章、《易》之忧患、《诗》之怨刺无以异⑤然欲平其心以养其疾,于琴亦将有得焉⑥故予作琴说以赠其行
A.①②③B.①③④C.③④⑤D.④⑤⑥
4.下列是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赠序,赠序指临别时赠予的文字,内容多是推重、赞许、勉励等;本文是作者为赠别好友杨置而作的。
B.杨置仕途不顺,他“从荫调”而去了几千里之外的剑浦当县尉,加之体弱多病,因而心绪郁结,作为好友,作者在文中对杨置进行了直接的劝慰。
C.本文语言形象生动,作者运用比喻和联想,把抽象的琴声描绘得可亲可感,并以自己的切身体验着力写了琴声对陶冶性情的作用。
D.作者作“琴说”表现了对友人的关心和慰藉,在似促膝谈心中给人以劝导和抚慰,深情厚谊寓于悠闲平静之中。
5.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如崩崖裂石,高山出泉,而风雨夜至也。
(2)然欲平其心以养其疾,于琴亦将有得焉。
6.请从句式角度,简要赏析第二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2019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查看更多[1]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方翼,字仲翔,并州祁人。祖裕,随州刺史,尚同安大长公主。方翼早孤,母李,为主所斥,居凤泉墅。方翼尚幼,杂佣保,执苦不弃日。垦田植树,治林垠,完墙屋,为富家。高宗立,而从祖女弟为皇后,调安定令,诛灭大姓,奸豪胁息。居母丧,其友赵持满诛死,尸诸道,亲戚莫敢视,方翼曰:“栾布哭彭越,义也;周文王掩骼,仁也。绝友义,蔽主仁,何以事君?”遂往哭其尸,具礼收葬。金吾校尉劾系,帝嘉之,不罪。

再迁肃州刺史。州无隍堑,寇易以攻,方翼乃发卒建楼堞,厮多乐水自环,烽逻警明。仪凤间,河西蝗,独不至方翼境,而它郡民或馁死,皆走方翼治下。乃出私钱作水磨,簿其赢,以济饥瘵,构舍数十百楹居之,全活甚众

方翼兼检校安西都护,筑碎叶城,面三门,纡还多曲以诡出入,五旬毕。西域胡纵观,莫测其方略,悉献珍货。永淳初,十姓阿史那车簿啜叛,围弓月城,方翼引军战伊丽河。败之,斩首千级。俄而敌兵十万踵至,方翼次热海,进战,矢著臂,引佩刀断去,左右莫知。所部杂虏谋执方翼为内应方翼悉召会军中厚赐以次出壁外缚之会大风杂金鼓而号呼无闻者杀七千人。即遣骑分道袭敌,皆惊溃,乌鹘引兵遁去,擒首领突骑施等三百人,西戎震服。初,方翼次葛水,暴涨,师不可度,沉祭以祷,师涉而济。

西域平,以功迁夏州都督。属牛疫,民废田作。方翼为耦耕法,张机键,力省而见功多,百姓顺赖。明年,召方翼议西域事,引见奉天宫,赐食帝前。帝见衣有污濯处,问其故,具对热海苦战状。视其创,帝咨嗟久之,赐赉良厚

(节选自《新唐书•王方翼传》有删改)


【注】①尚:匹配,多指高攀婚姻。②厮:通“斯”。分开。③瘵:困顿。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所部杂虏谋执方翼为内应/方翼悉召/会军中厚赐/以次出壁外/缚之会大风/杂金鼓/而号呼无闻者/杀七千人
B.所部杂虏谋执方翼为内应/方翼悉召会军中/厚赐/以次/出壁外/缚之/会大风/杂金鼓/而号呼无闻者/杀七千人
C.所部杂虏谋执方翼为内应/方翼悉召会军中/厚赐以次/出壁外/缚之/会大风/杂金鼓/而号呼无闻者/杀七千人
D.所部杂虏谋执方翼为内应/方翼悉召/会军中厚赐/以次出壁外/缚之/会大风/杂金鼓/而号呼无闻者/杀七千人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祖,亲属关系的称谓词,是从祖祖父,从祖王父的简称,指的的祖父的亲兄弟。年长与祖父称为伯祖,年幼于祖父则称为叔祖。
B.居母丧,为母亲守孝。居丧,又称为守孝、值丧或丁忧,是人们为了表达对死者的哀悼之情而产生的一种习俗。居丧制度还可分为丧礼制度和丧服制度。
C.仪凤,唐高宗李治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用于纪年的专有称号,另外还可以用来表示祈福、歌颂和改朝换代。
D.西戎,中国古代对西北少数民族的总称。古代居住在中原地区的汉民族自称华夏,称华夏周围四方的族人为东夷、西戎、南狄、北蛮。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方冀坚强乐观。他幼年丧父,与母亲李氏相依为命,为减轻母亲负担,他常与佣人一起辛勤劳作,历经艰辛使家境逐渐殷实富足。
B.王方冀重情重义。他的友人赵持满被杀,赵的亲戚没有人敢探看收尸。王方冀礼数周全地埋葬了他,唐高宗听说后对他很赞赏。
C.王方冀骁勇善战。永淳初年,他在热海引军作战,杀敌无数,令敌军惊慌溃散,又乘胜追击,生擒了敌首,西戎从此归服。
D.王方冀精明能干。他在担任肃州刺史和夏州都督时,两地遭遇了天灾人祸,但他都能找到应对的办法。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出私钱作水磨,簿其赢,以济饥瘵,构舍数十百楹居之,全活甚众。
(2)帝见衣有污濯处,问其故,具对热海苦战状。视其创,帝咨嗟久之,赐赉良厚。
2018-04-05更新 | 13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陆贽列传

①陆贽入翰林,年尚少,以材幸。在奉天,朝夕进见,帝亲倚之,同类莫敢望。尝为帝言:“今盗遍天下,宜痛自咎悔,以感人心。陛下诚不吝改过,以言天下,使臣持笔亡所忌,叛者革心。”帝从之。故奉天所下制书,虽武人悍卒无不感动流涕。及辅政不敢自顾重事有可否必言之

②道有献瓜果者,帝嘉其意,欲授以试官。贽曰:“爵位,天下公器,不可轻也。”帝曰:“试官虚名,且已与宰相议矣,卿其无。”贽奏:“非功而获爵则轻,非罪而肆刑则亵。今所病者爵轻也,设法贵之犹恐不重,若又自弃,将何劝焉?”或规其太过者,对曰:“吾上不负天子,下不负所学,皇它恤乎?”

③帝自用裴延龄。贽言:“延龄僻戾躁妄,不可用。”不听。俄而延龄奸佞得君,天下仇恶,无敢言。贽上书苦谏,帝不怿,竟以太子宾客罢。延龄揣帝意薄,谗短百绪,帝遂发怒,欲诛贽,赖阳城等交章论辨,乃贬忠州别驾。韦皋数上表请贽代剑南,帝犹衔之,不肯与。

(《新唐书·列传第八十二》)

[注]①建中四年,泾原兵变,朱泚谋逆,唐德宗避乱于奉天。②怿:高兴。③衔:忌恨。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以言天下:____________   (2)叛者革心:____________
2.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正确义项。
(1)卿其无(         )
A.嫌弃                 B.怨恨                  C.疑虑                    D.不满
(2)韦皋数上表请贽代剑南(         )
A.接受                 B.引导                  C.治理                    D.了解
3.第①段画线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辅/政不敢自顾重/事有可否/必言之。
B.及辅政/不敢自顾重/事有可否/必言之。
C.及辅/政不敢自顾/重事有可否/必言之。
D.及辅政/不敢自顾/重事有可否/必言之。
4.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今所病者爵轻也,设法贵之犹恐不重,若又自弃,将何劝焉?
5.阅读选文中陆贽与唐德宗的对话,判断陆贽的进谏方式与下列文本最为接近的一项是(       
A.李斯《谏逐客书》B.贾谊《过秦论》
C.李密《陈情表》D.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6.《旧唐书》分析陆贽的仕途经历:“贽为朋党所挤,同职害其能,加以言事激切,动失上之欢心”。本文节选自《新唐书》,请结合节选内容及下面的《新唐书》《陆贽列传》“赞曰”的内容,概括新、旧唐书对陆贽不得志原因分析的异同。

赞曰:“(德宗)在危难时听贽谋,及已平,追仇尽言,怫然以谗幸逐,犹弃梗。至延龄辈,则宠任磐桓,不移如山,昏佞之相济也。夫君子小人不两进,邪谄得君则正士危,何可訾耶?”

2023-11-08更新 | 6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浚,字禹川,本河间人。性通脱无检,泛知书史,喜高论,士友摈薄之。不得志,乃羸服屏居金凤山,学从横术,以捭阖干时。枢密使杨复恭遇之,以处士荐为太常博士。黄巢之乱,称疾,挟其母走商山。僖宗西出,卫士食不给,汉阴令李康献糗饵数百驮,士皆厌给。帝异之,曰:“尔乃及是乎?”对曰:“臣安知为此,张浚教臣也。”乃急召浚至行在,再进谏议大夫。时王敬武在平卢,军最强,累召不肯应。浚往说之,而敬武已臣贼,不迎使者。浚责之曰公为天子守藩今使者赍诏至不北面俯伏而敢侮慢公乃未识君臣大分何以长吏民哉敬武愕眙愧谢浚宣诏已士按兵默默。浚召将佐至鞠场,倡言:“忠义之士当审利害。舍天子而臣之,何利邪?诚能此时共诛大盗,迎天子,功名富贵可反手而取。吾怜公等舍安而蹈危也。”诸将杂然曰:“谏议语是!”敬武即引军从浚西。当时多言浚有方略,善处大计,乃复见委信,尝问致治之要,对曰:“在强兵。兵强,天下服矣。”天子由是甘心于武功。后与论古今事,浚辄曰:“陛下春秋鼎富,天资英特,内逼宦臣,外迫强臣,故不能安。此臣所以痛心而泣血也。”乾宁中,罢使,拜尚书右仆射。上疏乞骸骨,迁左仆射致仕,居洛长水墅。虽自屏处,然朝廷得失,时时言之。刘季述乱,浚徒步入洛,泣谕张全义,并致书诸藩,请谋王室之难。王师范起兵青州,欲取浚为谋主,不克。全忠胁帝东迁,浚闻曰:“乘舆卜洛,则大事去矣。”盖知其将篡也。全忠畏浚构它镇兵,使全义遣牙将如盗者夜围墅杀之,屠其家百余人。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浚责之曰/公为天子守藩/今使者赍诏/至不北面俯伏而敢侮慢/公乃未识君臣/大分何以长吏民哉/敏武愕眙愧谢/浚宣诏己/士按兵默默
B.浚责之曰/公为天子守藩/今使者赍诏至/不北面俯伏而敢侮慢/公乃未识君臣大分/何以长吏民哉/敬武愕眙愧谢/浚宣诏已/士按兵默默
C.浚责之曰/公为天子守藩/今使者赍诏/至不北面俯伏而敢侮慢/公乃未识君臣大分/何以长吏民哉/敬武愕眙愧谢/浚宣诏己/士按兵默默
D.浚责之曰/公为天子守藩/今使者赍诏至/不北面俯伏而敢侮慢/公乃未识君臣/大分何以长吏民哉/敬武愕眙愧谢/浚宣诏已/士按兵默默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横术,即纵横术,指古代以辩才陈述利害、游说君主的方法。
B.太常博士,古代的官职名称,指在太常寺掌管祭祀之事的官员。
C.乾宁,唐昭宗的年号。年号是君主时代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D.乞骸骨,专指古代官员因病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浚逃到商山,教导李康送粮。唐僖宗向西逃时,士兵没有食物吃,他向汉阴县令李康建议送几百驮干粮,后来升任为谏议大夫。
B.张浚富有谋略,深忧国家大事。他认为只有军队强大了,国家就安宁了;虽然国家春秋均获得了丰收,但内忧外患,让他非常痛心。
C.张浚退休之后,仍然心忧国事。张溶退休后仍不时上表议论朝政对错;刘季述叛乱,他步行到洛阳哭劝张全义,但张全义没有听从。
D.张浚洞察局势,招致叛贼杀害。朱全忠胁迫皇帝迁到东边去,张浚就知道朱全忠要篡位,后来张溶及其家人被张全义派来的将领杀害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性通脱无检,泛知书史,喜高论,士友摈薄之。   
(2)诚能此时共诛大盗,迎天子,功名富贵可反手而取。
2020-10-17更新 | 3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