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南宋 > 陆游(1125-1207)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74 题号:9284774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面小题

赏小园牡丹有感

陆游

洛阳牡丹面径尺,鄜畤①牡丹高丈余。

世间尤物有如此,恨我总角东吴居。

俗人用意苦局促,目所未睹辄谓无。

周汉故都亦岂远,安得尺棰②驱群胡。


【注】①鄜畤,秦文公祭祀白帝处,在今陕西富平县,诗中借指长安一带。唐宋时代,长安、洛阳牡丹极盛。②棰:鞭子。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不为题目所拘去写“小园牡丹”,而是从“赏”“花”“有感”生发开去,写到远处,前四句写景,后四句议论。
B.洛阳牡丹花面大,长安牡丹花茎高,诗歌首联突出牡丹的特点,使人感到洛阳、长安的可羡。
C.颈联将赏花的感想和平时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富有哲理意味。着一“苦”字,一“辄”字,可见出无限的感慨。
D.尾联点明“有感”的中心,诗人以更深沉的感慨,为全诗留下沉痛激昂的尾声。
2.请简要分析全诗的思想感情。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1.下列对于《诉衷情》的分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词中“觅封候”暗用了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表现词人当年在梁州时也曾意气风发,有过象班超那样报国的雄心壮志。
B.“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九个字写尽词人一生心事,表现出词人年老体衰,面对敌寇嚣张而难酬壮志的一腔悲愤。
C.“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现出词人知道自己年事已高,不再有一心报国的志向,因此流露出悲哀、失落和无奈之情。
D.《诉衷情》苍凉悲壮,上片叙事,下片抒情,通过今昔对比,生动地反映了一位爱国志士的坎坷经历和不幸遭遇。
2.简析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2022-04-09更新 | 209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寒雨中偶赋

陆游

鬓毛萧飒齿根浮,徂岁翩翩肯暂留?

穷巷多泥谁问疾,空阶滴雨又经秋。

自营可笑夸三窟,善守宁须筑百楼①?

但使胸中机事尽,一樽随处送悠悠。

【注】①百楼:指古代瞭望敌情的高台。东汉末年公孙瓒筑百楼进行防御,却被袁绍攻破。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第一句作者描述自己年老体衰的现状,白发已经稀疏,齿根开始松动。
B.第四句作者用空阶滴雨的景象渲染了空寂凄寒的氛围,增添了人生的感伤。
C.既想营一己之私,又自夸能以狡兔三窟来避祸,作者觉得这样的自保非常可笑。
D.诗的结尾写诗人借酒消愁,抒发诗人内心因年老体衰而报国无门的怨愤之情。
2.请从诗中两处反问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
2023-03-07更新 | 78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关山月

陆游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戌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以“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总领全诗,“和戎”原指与少数民族和睦相处,此处指南宋向金人屈膝求安。
B.“朱门沉沉按歌舞”直指豪门贵族已经忘了国土沦陷的现状,“按”指击节拍,写出他们不以国家为重,唯知作乐的情形。
C.“戌楼刁斗催落月”隐含了壮士们盼望杀敌立功,尽快结束这枯燥无味的生活,早日回归久别的家园的迫切心情。
D.这首诗既有生动的描写,丰满的形象,也有充沛的感情,深刻的思想。语言精练自然。行文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2.《关山月》虽只有短短的十二句,却多处运用对比来表达情感,请找出两处并作简要赏析。
2021-12-08更新 | 12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