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其他北宋作家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43 题号:928582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行舟忆永和兄弟

周必大①

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

长年②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③。


【注】①周必大:北宋诗人,江西庐陵人,此诗写于作者乘舟北赴吴地(今江苏)途中。②长年:古时对船工的称呼。③《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诗句。
1.下列对这首诗的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紧扣“行舟”写自己水路,离家渐行渐远。“不计程”和叠用“几回”反映此行路途遥远。
B.颈联视听结合,描写时时浮现在诗人眼前的“数点家山”和正飞向诗人家乡的“寒雁”,表现了诗人满怀难于排遣的乡思乡愁。
C.全诗以“行舟”为线索,由挂帆离家始,至吴地烹鱼结,一路行来,写景叙事,自然流畅。诗中不着一“忆“字,却句句含“忆”,把自己对亲人,家乡的思念传达的含蓄隽永。
D.这首七言律诗,用词考究。副词“犹”“自”“常”“正”的运用贴切自然,耐人寻味;动词“冻”则外呈乌云凝重之态,可见天气寒冷之意,内蕴诗人凄凉之心。
2.简要分析尾联是如何巧妙地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的。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

魏 野

异乡何处最牵愁?独上边城城上楼。

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

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

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颔联开始抒写塞外风光。“日暮北来惟有雁”,秋季黄昏,抬眼望去,眼前看到的唯有振翅而飞的雁群,北来的雁群仿佛毫无留意,头也不回地向着南方飞去了。
B.颈联描绘的是一幅萧瑟的边塞风光图。临近傍晚,荒芜的边城传来角声,有时高昂,有时呜咽,由原州城楼向外望去,泾河早已结冻,不再流淌。
C.诗歌中运用了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的手法。“塞角高咽”是视觉和动态描写,“泾河不流”是听觉和静态描写。
D.《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是北宋诗人魏野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边塞羁旅行役律诗景象繁荣,感情欢快,和盛唐的边塞诗有霄壤之别。
2.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19-01-20更新 | 76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野泊对月有感

周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近消息,眼中群盗尚纵横。


【注】①本诗约作于1129年,北宋灭亡,高宗即位,立足未稳,金兵南下。②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 。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承题,既写“野泊”所见,战乱中江月依然明亮;又点明“野泊”之因:逃难在外,暂得停驻,故有“野泊”。
B.颔联是立于洞庭之野的所见所闻,上句动景,下句静景。既渲染出野泊凄清孤寂的环境气氛,又引出下文诗人的所感所思。
C.颈联写借酒消忧,愁绪滴溅,波涛汹涌,使人暗自心惊,直接抒发了“野泊”途中的心理感受。
D.尾联实写眼前盗贼横行的乱象,以此作结,在颈联抒情的基础上,更添一分悲愤。
E.本诗在构思上,使用景物描绘来支撑诗架;在语言上,不用艳藻来求其绮丽。
2.颈联一个“愁”字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情感?的结合全诗具体分析。
2019-01-19更新 | 38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

点绛唇•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

叶梦得

缥缈危亭,笑谈独在千峰上。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

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空惆怅。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

【注】叶梦得(1077-1148)南宋主战派人物,本词作于宋高宗绍兴五年,词人被迫去任,归居吴兴卞山。


“万里横烟浪”写词人在绝顶小亭所见,描绘了一幅________的画面,“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 一句词人告诫年轻人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07-29更新 | 5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