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脱脱等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83 题号:932792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守字子固,常州晋陵人。登崇宁元年进士第。除详定《九域图志》编修官。丁内艰去。建炎元年冬,召还,改官。上在维扬,粘罕将自东平历泗,淮以窥行在,上召百官各言所见。叶梦得请上南巡,阻江为守,张俊亦奏敌势方张,宜且南渡。守独抗疏,上防淮渡江利害六事,又别疏言金人犯淮甸之路有四,宜择四路帅守缮兵储粟以捍御之。吕颐浩初相,举行司马光之言,欲并合三省,诏侍从、台谏集议。守言光之所奏,较然可行,若更集众,徒为纷纭。先是,守尝论吕颐浩不可独任,与上意异,乞补外除礼部侍郎不拜上命吕颐浩至政事堂谕以正人端士不宜轻去守始受命殿中侍御史赵鼎入对论守无故下迁上曰以其资浅四年,改知福州。时右司员外郎张宗臣请令福建筑城,守奏:“福州城于晋太康三年,伪闽增广至六千七百余步,国初削平已久,公私困弊,请俟他年。”遂止。寻以变易度牒钱百万余缗输之行在,助国用。闽自范汝为之扰,公私赤立,守在镇四年,抚绥凋瘵。八年,改洪州,兼江南西路安抚使。时江西盗贼未息,上问以弭盗之策,守曰:“莫先德政,伺其不悛,然后加之以兵。”因请出师屯要害。既至部,揭榜郡邑,开谕祸福,约以期限,许之自新,不数月盗平。后徙知绍兴府。会朝廷遣三使者括诸路财赋,所至以鞭挞立威。守既视事,即求入觐,为上言之,诏追还三使。时秦桧当国,不悦。守在江右,以郡县供亿科扰,上疏请蠲和买,罢和籴。时秦桧方损度支为月进,见守疏,怒曰:“张帅何损国如是?”守闻之,叹曰:“彼谓损国,乃益国也。”

(节选自《宋史·张守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除礼部侍郎/不拜/上命吕颐浩至政事堂/谕以正人端士不宜轻去/守始受命/殿中侍御史赵鼎入对/论守无故下迁/上曰/以其资浅/
B.除礼部侍郎/不拜/上命吕颐浩至政事堂/谕以正人端士不宜轻去/守始受命/殿中侍御史赵鼎入对论/守无故下迁/上曰/以其资浅/
C./除礼部侍郎/不拜/上命吕颐浩至政事堂/谕以正人端士不宜轻去/守始受命殿中侍御史/赵鼎入对/论守无故下迁/上旦/以其资浅/、
D.除礼部侍郎/不拜上命/吕顾浩至政事堂/谕以正人端士不宜轻去/守始受命/殿中侍御史赵鼎入对/论守无故下迁/上曰/以其资浅/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内艰”指遭遇母丧,又称“丁母忧”;遭遇父丧则称“丁外艰”,也称“丁父忧”。
B.“行在”指皇帝所在地,文中“窥行在”指粘罕伺机图谋攻打扬州,捉拿宋朝皇帝。
C.“乞补外”指期望替补空缺官职“补外”也叫“补缺”,指官吏有缺额,选人替补。
D.“和籴”指古时官府以议价交易为名向百姓摊派粮食,“和买”是相似的经济制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守坚持己见,敢于直言。金兵南下时,叶梦得等人建议皇帝南渡,张守直言反对并陈述意见,又主张应选派四路统帅练兵储粮,以抵抗侵犯的金兵。
B.张守审时知艰,恤民体国。就任福州时,张守认为建国初期公私交困,建议延后筑城,又运送百万多缗的度牒钱资助国家费用,在闽四年,关心百姓疾苦。
C.张守治乱以仁,宽严相济。在如何平息江西盗贼的问题上,他一方面请求出兵驻守要害之处,一方面张榜晓谕利害,允许盗联限期自首,最终平定了祸乱。
D.张守不畏权势,秉公奉职。任职绍兴时,他上朝揭露朝廷三使者强收财赋,惹恼了秦桧;对于秦桧“损国”的指责,他当面回击,直言自己所为是“益国”。
4.把文中围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守言光众所奏,较然可行,若更集众,徒为纷纭。
(2)守曰:“莫先德政,伺其不悛,然后加之以兵。”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药元福,并州晋阳人。幼有胆气,善骑射。开运初,契丹陷甘陵,围魏郡。少帝驻军澶渊,契丹阵于城北,尽锐来战。元福以左千牛卫将军领兵居阵东偏,奋铁挝击契丹,左右驰突,无不披靡,契丹兵溃。少帝登城,见元福力战,召抚之曰:汝奋不顾命,虽古之忠烈无以过之。明日将战,面授元福郑州刺史,为权臣所沮,止刺原州,俄改泰州。

明年,契丹复入。命元福与李守贞等御之于阳城。晋师列方阵设拒马为行寨契丹以奇兵出阵后断粮道晋人乏水士马饥渴凿井未及泉土辄坏塞。契丹顺风扬尘,诸将皆曰:彼势甚锐,俟风反与战,破之必矣。守贞与元福谋曰:军中饥渴已甚,若俟风反出战,吾属为虏矣。彼谓我不能逆风以战,宜出其不意以击之,此兵家之奇也。元福乃率麾下骑,开拒马出战,诸将继至,契丹大败。

会灵武节度王令温以汉法治蕃部,三族酋长拓跋彦超等谋乱率众攻灵州。令温遣人间道入奏,乃以河阳节度冯晖镇朔方,召关右兵进讨,以元福将行营骑兵。朔方距威州七百里,无水草,师须赍粮以行,至耀德食尽。彦超等众数万,扼要路,据水泉,以待晖军,军中大惧。元福曰:彼知我军饥渴,邀我于险,迁延至暮,则吾党成禽矣。晖惊曰:奈何?元福曰:彼虽众而精兵绝少,元福请以麾下骑先击西山兵,公但严阵不动,俟敌少却,当举黄旗为号;旗举则合势进击,败之必矣。晖然其策,遂率众进击,敌众果溃。

后周世宗高平之战,刘崇败走太原,遂纵兵围其城。以元福为同州节度。时攻具悉备,城中危急,以粮运不继,诏令班师。元福上言曰:进军甚易,退军甚难。世宗曰:一以委卿。遂部分卒伍为方阵而南,元福以麾下为后殿。崇果出兵来追,元福击走之。

(选自《宋史》卷二百五十四,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晋师列方阵设/拒马为行寨/契丹以奇兵出阵后/断粮道/晋人乏水/士马饥渴/凿井未及泉/土辄坏塞。
B.晋师列方阵/设拒马为行寨/契丹以奇兵出阵/后断粮道/晋人乏水/士马饥渴/凿井未及泉土/辄坏塞。
C.晋师列方阵设/拒马为行寨/契丹以奇兵出阵/后断粮道/晋人乏水/士马饥渴/凿井未及泉土/辄坏塞。
D.晋师列方阵/设拒马为行寨/契丹以奇兵出阵后/断粮道/晋人乏水/士马饥渴/凿井未及泉/土辄坏塞。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运”是五代十国时期后晋皇帝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汉武帝刘彻开创了年号纪年的先例。
B.“麾下”指将帅的大旗之下,也可以借指部下,还可引申为对将帅的敬称。此处的“麾下”与下文“以麾下骑”均指部下。
C.“节度”即节度使,是唐代始设的官名,它的职责是统管所辖地区的军政大权,初仅设于京畿附近,后边境也相继增设。
D.“班师”即“还师”,指调回出征的军队或出征作战的军队胜利归来,文中的后周世宗并未打胜仗,只是把军队调回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药元福在澶渊同契丹军队作战时奋力打击契丹军队,所向无敌,得到后晋少帝的高度评价。
B.当蕃部人数众多、占据地利时,药元福毫不慌乱,自告奋勇主动出战,率部进军出击,击溃敌军。
C.药元福与李守贞在阳城同契丹军队作战时,力排众议,迎风出击,打败了敌军。
D.后周世宗因为粮草运送跟不上,打算退兵,药元福了解敌我形势,并做出了准确判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明日将战,面授元福郑州刺史,为权臣所沮,止刺原州,俄改泰州。
②彼知我军饥渴,邀我于险,迁延至暮,则吾党成禽矣。
5.两次面临军队极度饥渴的困境,药元福均能扭转战局,请简要分析他有哪些卓越才能。
2021-04-19更新 | 7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汪纲字仲举,黟县人,签书枢密院勃之曾孙也。以祖任入官,淳熙十四年中铨试,调镇江府司户参军。马大同镇京口,议者欲以两淮铁钱交子行于沿江,廷议令大同倡率行之,纲贻书曰:“边面行铁钱,虑铜宝泄于外耳。私铸盛行,故钱轻而物重。”大同始悟。试湖南转运司,又中,纲笑曰:“此岂足以用世泽物耶?”乃刻意问学,博通古今,精究义理,覃思本原。调桂阳军平阳县令,县连溪峒,蛮蜑与居,纲一遇以恩信。科罚之害既三十年,纲下车,首白诸台,罢之。岁饥,旁邑有曹伍者,群聚恶少入境,强贷发廪,众至千余,挟界头、牛桥二寨兵为援,地盘踞万山间,前后令未尝一涉其境,不虞纲之至也,相率出迎。纲已夙具酒食,令之曰:“汝何敢乱,顺者得食,乱者就诛。”夜宿寨中,呼寨官诘责不能防守状,皆皇恐伏地请死,杖其首恶者八人,发粟振粜,民赖以安。改知金坛县,亲嫌,更弋阳县。父义和为侍御史主管佑神观。寻丁父丧,服除,知兰溪县,决擿如神。移疾乞闲,得直秘阁、知婺州,改提点浙东刑狱,皆屡辞不得请。虑囚,至婺,有奴挟刃欲戕其主,不遇而杀其子,瞒谰妄牵连,径出斩之。释衢囚之冤者。台盗钟百一非共盗,尉觊赏,躐申制司,纲谓:“治盗虽尚严,岂得锻炼傅会以成其罪邪?”于是得减死。绍定元年,召赴行在,纲入见,言:“臣下先利之心过于徇义,为身之计过于谋国,偷惰退缩,奔竞贪黩,相与为欺,宜有以转移之。”帝曰:“闻卿治行甚美,越中民力如何?”对曰:“去岁水潦诸暨为甚今岁幸中熟十年之间千里晏安皆朝廷威德所及臣,何力之有。”权户部侍郎。越数月,上章致仕,特畀二秩,守户部侍郎,仍赐金带。卒,越人闻之多堕泪,有相率哭于寺观者。纲学有本原,多闻博记,兵农、医卜、阴阳.律历诸书,靡不研究;机神明锐,遇事立决。在越佩四印,文书山积,而能操约御详,治事不过二十刻。

(选自《宋史·汪纲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去岁/水潦诸暨为甚/今岁幸中熟/十年之间/千里晏安/皆朝廷威德所及/
B.去岁水潦/诸暨为甚/今岁幸中熟/十年之间千里/晏安皆朝廷威德所及/
C.去岁水潦/诸暨为甚/今岁幸中熟/十年之间/千里晏安/皆朝廷威德所及/
D.去岁水潦/诸暨为甚/今岁幸中熟/十年之间/千里晏安/皆朝廷威德/所及/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铨试,唐宋时期通过考试进行选拔官吏的方式,由吏部主持。
B.交子,宋代发行的一种纸币,可以兑现,便于流通。
C.直秘阁,是宋代官名,简称直秘,以京朝官充任,掌秘阁事务。
D.致仕,指古代官员到一个地方就任新职,又可以称为“拜”“除”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汪纲智力超群,勤奋好学。参加湖南转运司试官合格后,认为自己的知识不足以用来治理社会,于是就专心学习,博古通今,深入研究义理及其本源,
B.汪纲为政有方,政绩卓著。他刚任平阳县令,就废止了祸害三十年的摊派刑罚;他治理的越中地区政绩很好,十年之间,千里安定。
C.汪纲为政清廉,深得民心。改为金坛县知县,因避亲属嫌,改为弋阳县知县;只为他清廉自持,因此死后越人相继到寺观哭祭。
D.汪纲学识渊博,敏锐果断。他对兵农、医卜、阴阳、律历各种书籍,没有不研究的;他神机妙算,十分敏锐,遇事当机立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科罚之害既三十年,纲下车,首白诸台,罢之。
(2)寻丁父丧,服除,知兰溪县,决擿如神。
2020-01-05更新 | 4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商英,字天觉,蜀州新津人。负气俶傥,豪视一世。辟知南川县。章惇经制夔夷,狎侮郡县吏,无敢与共语。部使者念独商英足抗之,檄至夔。惇肆意大言,商英随机折之,落落出其上。惇大喜,延为上客。归,荐诸王安石,擢监察御史。哲宗初,朝廷稍更新法,商英上书言:“‘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今先帝陵土未干,即议变更,得为孝乎?”徽宗崇宁初,为吏部刑部侍郎,数毁蔡京“身为辅相,志在逢君”,御史劾非所宜言,罢知亳州。京罢相,起知杭州。过阙赐对,奏曰:“神宗修建法度务以去大害兴大利今诚一一举行则尽绍述之美法若有弊不可不变但不失其意足矣。”留为资政殿学士。顷之,除中书侍郎,遂拜尚书右仆射。京久盗国柄,中外怨疾,见商英能立同异,更称为贤,徽宗因人望相之。时久旱,彗星中天,是夕,彗不见,明日,雨。徽宗喜,大书“商霖”二字赐之。商英为政持平,谓京虽明绍述,但借以劫制人主,禁锢士大夫尔。于是大革弊事,行钞法以通商旅,蠲横敛以宽民力。上疏抗言节华侈,息土木,抑侥幸,帝颇严惮之。尝葺升平楼,戒主者遇张丞相导骑至,必匿匠楼下,过则如初。商英意广才疏,凡所当为,先于公坐诵言,故不便者得预为计。有郭天信者,以方技隶太史,徽宗潜邸时,尝言当履天位,自是稍眷宠之。商英因僧德洪与语言往来,事觉,鞫于开封府,御史张克公疏击之,旋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天信亦斥死。京遂复用。未几,太学诸生诵商英之冤,复还故官职。宣和三年卒,年七十九。赠少保。

(节选自《宋史·张商英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神宗修建法度/务以去大害/兴大利/今诚一一举行/则尽绍述之美法/若有弊不可不变/但不失/其意足矣
B.神宗修建法度务/以去大害/兴大利/今诚一一举/行则尽绍述之美/法若有弊/不可不变/但不失其意足矣
C.神宗修建法度务/以去大害/兴大利/今诚一一举行/则尽绍述之美法/若有弊/不可不变/但不失其意足矣
D.神宗修建法度/务以去大害/兴大利/今诚一一举行/则尽绍述之美/法若有弊/不可不变/但不失其意足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吏部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刑部掌管国家法律、刑狱事务。张商英“为吏部、刑部侍郎”,就是做了吏部、刑部的长官。
B.仆射,古代官名,不同朝代职权有变化。文中“除中书侍郎”“拜尚书右仆射”是任张商英为宰相。
C.彗星,俗称扫帚星,“彗”字即扫帚之意。古人把天象的变化和人间的祸福联系起来,认为天象的变化预示着人事的吉凶,彗星出现被看作灾祸的征兆。
D.潜邸,即潜龙邸,特指非太子身份继位的皇帝登基之前的住所。和“东宫”的含义不等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商英有豪气有辩才,受到擢升。章惇狎侮郡县吏,无人敢与之共语;张商英受命而来,随机挫败他的狂妄之言,受到章惇赏识,因之被推荐、提拔。
B.张商英支持新法,两度为新法辩护。哲宗初,他巧妙地利用“孝道”来反对更改变法;徽宗年间,皇帝召见他对答问题,他上奏赞美新法,主张遵循新法旨趣。
C.张商英有声望,能改革弊政规谏君主。他能团结心志相同的官员,得到大家称赞;他还大力革除蔡京执政留下的弊事。他直言进谏皇帝,皇帝对他心有忌惮。
D.张商英做事不够谨慎,仕途因之受挫。他在公众场合谈论政务,给他人以可乘之机;因和郭天信有来往被贬官,幸有太学生们为他伸冤才得以官复原职。
2018-09-26更新 | 27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