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其他古代作家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3 题号:9350204
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目

明画手以戴进为第一。进,字文进,钱唐人也。宣宗喜绘事,御制天纵。一时待诏有谢廷循、倪端石锐李在,皆有名。进入京,众工妒之。一日,在仁智殿呈画,进《秋江独钓图》,画人红袍垂钓水次。画惟红不易著,进独得古法之妙。宣宗阅之。廷循从旁跪曰进画极佳,但赤是朝廷品服,奈何著此钓鱼宣宗颔之,遂麾去徐幅不视。故进往京师,颇乏。先是,进,锻工也,为人物花鸟,肖状精奇,倍常工。进亦自得,以为人且宝贵传之。一日,于市见熔金者,观之,即进所造,怃然自失。归语人曰:“吾瘁吾心力为此,岂徒得糈?意将托此不朽吾名耳。今人烁吾所造,亡所爱,此技不足为也。将安托吾指而后可?”人曰:“子巧托诸金,金饰能为俗习玩爱及儿、妇人御耳。彼惟煌煌①是耽,安知工苦?能徙智于缣素,斯必传矣。”进喜,遂学画,名高一时。然进奇,虽得待诏,变轗轲,亡大遇。其画疏而能密,著笔淡远。其画人尤佳,其真亦罕遇云。予钦进,锻工耳,而命意不朽,卒成其名。

(选自毛失舒《戴文进传》,有删改)


【注】①煌煌:辉煌光亮的样子。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众工之 妒忌B.故进住京师,颇乏 穷苦
C.肖状精奇,倍常工 通“值”,价值D.然进奇 数字
2.对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廷循从/旁跪曰/进画极佳/似赤足朝廷品服/奈何/著此钓鱼
B.廷循从旁跪曰/进画极佳/但赤是朝廷品服/奈何著此钓鱼
C.廷循从旁跪曰/进画极佳/但赤是朝廷品服/奈何/著此钓鱼
D.廷循从/旁跪曰/进画极佳/似赤足朝廷品服/奈何著此钓鱼
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与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本文首尾呼应,中间采用了倒叙的手法,突出了戴进虽坎坷穷乏,却学画有成,名高一时,字行间不无钦敬之情。
B.本文所择二事,事小旨远,遗言政治生命的沦落,一言艺术生命的勃发,一沉一浮,一辱一荣.粗线条地勾勒了画家的形象。
C.弃锻学画一节,生动揭示了戴进学画的原因,并体现了他的豪情。
D.作者描写宣宗鉴赏戴进的画,目的是体现宣宗是一个借画识才的贤明君主。
4.把文中画横线的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画人红袍垂钓水次。
(2)彼惟煌煌楚耽,安知工苦?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门山县吏晓堂记

王若虚

门山①之公署,旧有三老堂。盖正寝之西,故厅之东,连甍而稍庳②,今以之馆宾者也。予到半年,葺而新之。意所谓“三老”者,必有主名。然求其图志而无得,访诸父老而不知。客或问焉,每患其无以对也,既乃易之为“吏隐”

“吏隐”之说,始于谁乎?首阳为拙,柱下为工③,小山林而大朝市。好奇之士,往往举为美谈,而尸位苟禄者,遂以藉口。盖古今恬不之怪。

嗟乎!出进退,君子之大致。吏则吏,隐则隐,二者判然其不可乱。吏而曰隐,此何理也!夫任人之事则忧人之忧抱关击柝之职必思自效而求其称岩穴之下畎亩之中医卜释道何所不可隐?而顾隐于是乎?此奸人欺世之言,吾无取焉。

然则名堂之意安在?曰:“非是之谓也,谓其为吏而犹隐耳。孤城斗大,眇乎在穷山之巅,烟火萧然,强名曰县。四际荒险,惨目而伤心。过客之所顾瞻而咨嗟;仕子之所鄙薄而弃置,非迫于不得已者不至也。始予得之,亲友失色,而不贺。予固戚然忧,至则事简俗淳,使疏懒,颇有以自慰乎其心。及四陲多警,羽檄交驰。使者旁午于道路,而县以僻阻独若不闻者。邻邑疲于奔命,曾不得一日休。而吾常日高而起,申申自如,冠带鞍马,几成长物,由是处之益安,惟恐其去也。或时与客幽寻而旷望,荫长林,丰草,酒酣一笑,身世两忘,不知我之属乎官也。此其与隐者果何以异?”

吾闻江西筠州,以民无嚚讼④,任其刺使者,号为“守道院”。夫郡守之居,而得以道院称之,则吾堂之榜虽曰“隐”焉,谁曰不可哉?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

【注】①门山:地名。②庳:低矮。③首阳为拙,柱下为工:前一句指隐居在首阳山的伯夷、叔齐不食周粟而饿死,是为拙;后一句老子曾为周柱下史,隐于朝廷而终身无患,是为工。④嚚(yín)讼:奸诈而好争讼。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进退,君子之大致 处:隐退。
B.亲友失色,而不贺 吊:忧虑。
C.申申自如,冠带鞍马 申申:安详舒适的样子。
D.荫长林,丰草 藉:垫着,枕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遂以藉口击沛公于坐
B.予固戚然忧 思虚垂空文自见
C.至则事简俗淳,使疏懒 彼其世未数数然也
D.谁曰不可哉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
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吏隐”一说古已有之,时人以大隐于市为美,作者也欲效仿老子,故将县衙内的“三老堂”改名为“吏隐堂”。
B.作者身处偏远之地,那里民风淳朴,政事稀少,每日与友登离旷望,寻幽觅胜,自认为是一个真正的隐者。
C.作者在门山县如隐士般悠然,又批评那些身居高位而沽名钓誉的人,表明他志不在隐,而想寻求施展政治抱负的机会。
D.与筠州刺史号其居处为“守道院”一样,作者命名“吏隐堂”是表明自己科学治理使百姓各安其分的政治理想。
4.用“/”给文中面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夫任人之事则忧人之忧抱关击柝之职必思自效而求其称岩穴之下畎亩之中医卜释道何所不可隐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客或问焉,每患其无以对也,既乃易之为“吏隐”。
(2)过客之所顾瞻而咨嗟;仕子之所鄙薄而弃置,非迫于不得已者不至也。
2017-09-22更新 | 10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1)伊尹【1】五就桀,或疑曰:“汤之仁闻且见矣,桀之不仁闻且见矣,夫何去就之亟也?”柳子曰:“恶!是吾所以见伊尹之大者也。彼伊尹,圣人也。圣人出于天下,不夏商其心,心乎生民而已。思曰:‘汤诚仁,其功迟;桀诚不仁,朝吾从而暮及于天下可也。’于是就桀。桀果不可得,反而从汤。既而又思曰:‘尚可十一乎?使斯人蚤被其泽也。’又往就桀。桀不可而又从汤。以至于百一、千一、万一,卒不可,乃相汤。俾汤为尧、舜,而人为尧、舜之人。是吾所以见伊尹之大者也。仁至于汤矣,四去之;不仁至于桀矣,五就之。大人之欲速其功如此。不然,汤、桀之辨,一恒人尽之矣,又奚以憧憧,圣人之足观乎?吾观圣人之急生人,莫若伊尹,伊尹之大,莫若于五就桀。”

(取材于唐·柳宗元《伊尹五就桀赞》)


注释:【1】伊尹:夏末商初政治家、思想家,曾五次投靠夏桀、五次投靠商汤,最终受用于汤。

(2)人称之曰“伊、吕【1】”,以其道相近、心一而功同也。余以为伊、吕之功同,其道、其心则异。其君无道,其国将必亡,在畎亩之中,不以其君无道而遂忘其君,不以其国将必亡而遂弃其国,五往就之,见其君,进其说,欲其君之克念其国之不亡,夏未泯祀,伊尹之心也。其君无道,其国将必亡,遂弃其国,晏安坐于磻溪之中,忍其君不道,俟其国将亡者,吕望之心也。然伊尹卒不得见听,桀卒不能知善,夏卒不能复存,终归于汤,而放.桀灭夏。先就其君而君不从,不忍其民之涂炭,然后归汤,得君子去就之道矣。向若桀能纳伊尹之谋,克念作圣,夏之祀未殄矣。望之心曷尝及于此乎?君暴虐于上,民涂炭于下,国之祀日且坠矣,不一起往说其君,救其民,存其国祀,直以归于文王,佐武伐纣灭商。望之心不如伊尹之心,望之道不若伊尹之道万分之一。纣有悔乱改过之心,以望为太公,黜其恶改而从于善,商之社未迁矣。惜乎望之不一往也。

(取材于宋·石介《伊吕论》)


注释:【1】吕:指吕望,姓姜,名尚,字子牙。周朝政治家、军事家,辅佐周武王讨伐商纣。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汤为尧、舜       俾:使
②又奚以憧憧         憧憧:摇摆不定
③夏未祀             泯:亡
④然伊尹卒不得听    见:看见
⑤而桀灭夏         放:放逐
⑥国之祀日坠矣      且:将要
以归于文王      直:径直
⑧商之社未矣      迁:迁都
A.①⑤B.②⑦C.③⑥D.④⑧
2.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何去就之亟也?
为什么在汤、桀之间多次往复呢?
B.不夏商其心。
他心中所想的不是夏也不是商。
C.汤、桀之辨,一恒人尽之矣。
汤和桀的区别,一个普通人都能明白。
D.晏安坐于磻溪之中。
岂能安心地坐在磻溪之中。
3.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柳宗元对伊尹“五就桀”的行为高度赞赏,却受到了众人的质疑。
B.石介肯定了伊尹与吕望同道同功的说法,但认为吕望不及伊尹。
C.两则短文都通过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来解释伊尹行为的合理性。
D.两则短文都表达了对现实中没有像伊尹这样的人物的惋惜之情。
4.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向若桀能纳伊尹之谋,克念作圣,夏之祀未殄矣。
5.柳宗元认为伊尹是圣人,石介认为伊尹是君子,请分别简述他们这样评价的理由。
6.从下面的三则《论语》中任选一则,回答问题。

⑴子曰:“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论语·先进》)

⑵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论语·颜渊》)

⑶孔子曰:“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论语·季氏》)


① 解释这则《论语》的句意。
② 结合这则《论语》和上面任意一则短文,谈谈你对“忠”的理解。
2020-05-06更新 | 14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①。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②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③,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臣以险衅……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选自《晋书·李密传》)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祖母刘氏,自抚养          躬:亲自
B.使吴,有才辩                 数:多次
C.知成败一也                    是:这样
D.密有才能,常望内转          内转:归家
2.下列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B.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C.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D.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李密几岁大的时候就成了孤儿是祖母刘氏把他抚养成人,他曾拜谯周为师,周的门人把他比作子游和子夏。
B.李密因为孝敬祖母而闻名也因祖母年老,无人奉养,上疏《陈情表》“辞不就职”;皇帝看后停止征召他为太子洗马。
C.李密在祖母去世后,服孝期满,到朝廷任洗马的官职,实现“先尽孝,后尽忠”忠孝两全的夙愿。
D.李密做温县县令时,讨厌下属官吏,因给人写信说“庆父不死,鲁难未已”而被上告,司吏因为他在温县做官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2)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2017-12-06更新 | 28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